目录

丁一、前行(明信品等五品)分三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总之,以上所说即是殊胜菩萨之文字圆满,经云:“文字有八种功德:应理之句、文字具足、随从、随顺、承诺、相应、随似、圆满趋入智者加行之资粮。”此等功德应与前说对照,即是①具三种正量之应理句,以文字略说;②按照略说广讲;③与乘相应;④真实者乃字、词、句,宣讲方式无有错乱,故无有不乐闻;⑤随和者,与心相顺;⑥通俗者即是承诺,如是如是了知故,应机者与彼法器相应;⑦宣说圣道故,随顺涅槃;⑧相应与圆满趋入智者加行的资粮,应作两种对照:智者是预流向到阿罗汉向之间的七位补特伽罗,彼等圆满见修道之资粮,彼者和八圣道相似,坚慧论师于大疏中如是宣说的。

辛二、佛陀传法之方式

菩萨字成就,如前义应知,

声有六十种,是说如来事。

佛陀说法的妙音无量且不可思议,然若归纳而言,当知如《宣说密意不可思议经》中所说有六十妙音支分。即:

(1)如水性能滋长草木一般,佛语能长养一切有情之善根,故名润泽音。

(2)如华丽天衣着身极为舒适,但闻佛语即令今生内心悦意,故名柔软音。

(3)宣说二谛、缘起、菩提分等法,故名可意音。

(4)不同牧童等凡俗之语,所说都是圣者诸天之语,故名意乐音。

(5)是出世大智慧——断除二障的无分别智慧之后得,故名清净音。

(6)离烦恼随眠,故名无垢音。

(7)以世间通用的字词显明(易解),故名极明亮音。

(8)具有破外道等邪见之力,故名善力音或具力音。

(9)以如语奉行可出三界,故名乐闻音。

(10)一切邪外不能摧毁其语,故名不绝音。

(11)由闻心生欢喜,故名雅悦音。

(12)可调伏一切贪等烦恼,故名调伏音。

(13)不同于外道的五火苦行等,佛所制学处容易受持,非如刺般难行,故名无刺音。

(14)(对犯戒者)宣说由堕罪真实还净之方便——忏悔与防护等,非束手无策,故名不涩音。

(15)以说三乘故调伏一切种性,故名善调音。

(16)以佛语和雅动听,令人不愿暂舍而洗耳恭听、不生散乱,故名悦耳音。

(17)以佛语能生等持令身轻安喜乐,故名身倚音。

(18)以胜观令心满足,故名心了音。

(19)以能断一切疑、令心生喜,故名心喜音。

(20)以定除无明、邪执故,依次名喜生音、乐生音。

(21)以信受可无欺证果故听闻佛语不生悔心,故名无热恼音。

(22)是圆满闻所成慧之来源,故名能持智音。

(23)是圆满思所成慧之来源,故名能持解音。

(24)无隐藏而说,故名不隐覆音。

(25)随得自利者乃预流等八位之补特伽罗、诸十地菩萨以及一切佛,彼等声闻菩萨也见佛语能随得自利,于佛语生喜,故名可爱音。

(26)未得自利的凡夫人为得自利愿趣入佛语,故名渴仰音。

(27)甚深各别自证智所证之法界、无分别智慧以及诸菩提分法均是不可思议,佛语真实宣说彼等诸法,故名教敕音。或者显现种种外境之业力、瑜伽士之等持境界、如来境界、药力咒力四者非凡夫所能思议故,以佛语宣说,对彼等不应臆测,有者认为当如是解释。

(28)开示蕴、界、处、度、地等广大可思议法,故名令解音。

(29)不违三种正量 [1] 而宣说,故名相应音。

(30)随机教化,与彼相续相应,故名有益音。

(31)对同一内容以不同侧面宣说,然从不同名称的角度又可有不同的理解,如经中从不同方式反复宣说般,故名离重音。

(32)令邪外恐惧,故名狮子音。以狮子吼能令群兽惊怖,如是诸邪外无法堪忍说无我等法之威势。

(33)大众遍闻,故名象音。此象非人间大象,是天象埃巴那等,彼象出声非无力、嘶哑,如是佛语亦离此二过,大疏中如是宣说。

(34)佛语深远显赫,近闻不大,远闻不小,远近平等,故名深沉雷音。大疏中如是解释。

(35)水晶宫龙王之语温和具说服力,可令一切龙子等内心信服,同样以佛语,天人非天等普皆乐闻,故名龙音。

(36)一切众生的音声中,乾达婆音最为优美,故名紧那罗音或乾达婆音。

(37)神鸟迦陵频伽之音相续不断能出种种与前不同的妙音,同样,佛语不间断产生不同的妙音,有者解释为:迦陵频伽妙音一触耳根即引心专注倾听,其音消逝则愿再闻,同样佛语闻后又有欲闻之心,(故名迦陵频伽音。)

(38)梵音悠扬流畅故非短促而止,如是佛语无急促之过,能传远方,(故名梵音。)

(39)共命鸟音极为吉祥,欲求成事者闻彼音,是一切事业决定成办之祥兆,同样听到佛语能成办一切世出世间之义,为吉祥之兆,以闻佛语诸事可成故,(名为共命鸟音。)

(40)佛语严密何人亦不敢违越,尽皆服从,故如帝释天王音。

(41)天鼓奏响令非天败退、天神胜利的乐音,非天闻声逃之夭夭,如是佛语胜伏一切邪外,即初转法轮时谁人听闻皆能胜伏魔等诸方,(故名天鼓音。)

(42)人天虽赞然无我慢,故无高慢,(名离慢音。)

(43)如来传法虽遭邪魔外道等的非理呵斥亦无怯心,故无卑态,(名不卑音。)

(44)梵语毕伽那,即声之义。此处如来宣说三世一切诸法尽契实际或如实说一切所知明处,或可理解成以声之法相表达意义,亦可理解为佛语具声明之理,故随行一切音声。

(45)以不失正念,故无词句不全、遗忘,或对所要宣说的一切教法无一遗忘,名词无有变化,如是为利益所化令使生起善根,(故名离不正音。)

(46)一切增上以及究竟之事业均宣说无余故,无不具足,(故名无不足音。)

(47)远离希求利养等之杂染,故是无贪(音)。也有译本译为无羞(音)。

(48)为眷属宣说佛法时不为邪魔等所怖,故名不怖音。也有译本译作无失落。

(49)于说法心无疲厌,从不遮止传法,故名欢喜音。

(50)无余通达一切明处,于一切所知法凡有所问均无碍解答,故名说一切义(音)。周遍宣讲,故广大或周遍。

(51)对一切善根未生具烦恼者,方便令得利益;对无烦恼者令知教法之义,故名无烦恼音(善友音)。

(52)传法相续不断,故名常流音。

(53)以种种字、词、句显示,故名严饰音。

(54)一音说法,天人龙畜等各闻其声,故名圆满一切音。

(55)一音说法,所化众生各随根器而得解,故名令一切根器满足音。

(56)随最初如何立誓,乃至究竟之间,何时也不舍弃、空耗,故名不毁呰音。或可解释为:佛说入此道者能得其果,以自得实证故,一切有情不能毁谤,故名不毁呰音。

(57)何时众生可调即应机教化,无有错过,对利他无有动摇、迁变,(故名不变音)。

(58)不说不应理或不善妙音,出语不疾亦无吞吐,故名不躁急音。

(59)佛前闻佛语清晰,不大不小,而于远处、他方诸所化世界中安住的众生亦同佛前可清晰听受,故名一切眷众普闻音。

(60)以说法无碍故,可以一切有事譬喻圆满宣说一切法义,故名一切种成就音。

开演及施设,建立并总举,

别说与断疑,略广皆令解。

无著释云:“开演者,谓言说也。施设者,谓诸句也。建立者,谓善相应也。如是分别开示,如其次第总举、别说、断疑,使义浅近易解,令听受者于所说法得决定故。略者一说,彼利根人速得解故。广者重说,彼钝根人迟得解故。”

藏译:

极合理句 分别 断疑

1       2        3    4      5

具作数数说 略说 繁复说

6           7       8

以佛语传法的方式有八种,即①以名显示事物的本体,如说“柱子”;②以句显示事物的差别,如说“柱子的无常”,以具正量而显示,故极应理,即是具足要义或根本而宣说;③以略说宣讲;④其义广说或分别宣说;⑤以理论断除疑惑;⑥以能立的根据反复多次宣说;⑦为利根略说;⑧为钝根广讲。有此八种。关于此等经中如是说:“开演、施设、建立、分别、解释、显明、略说、真实广说。”即①以名宣说事物的本体;②以句宣说该事物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为随信之补特伽罗以句宣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为随理者通过理证成立无常,此是根本或具义或以量安立;③以略说的方式建立论体;④彼义详细广说为分别;⑤尔后断除疑惑为解释;⑥为了无颠倒通达义,以种种方式反复宣讲为显明;⑦以略说总纲即能领会要义者为其仅略说要点;⑧须广泛讲解者为其详细广讲,乃宣说或真实宣说。

说者及所说,受者三轮净,

复离八种过,说者净应知。

上述八种之中,前二者是以何者说,中间四者是如何宣说,后二者是为谁说,如是诸佛传法的八种方式,说者、所说及受者三轮清净,因为如来已究竟无分别智慧,虽传法然于三轮无缘,故是极为清净。应知不仅如此,如来传法复离八种语言过失。何为八种?颂曰:

懈怠 不解 拒请 不开义

1       2       3       4

以不断疑 断疑不坚固

5              6

厌退 有吝 ,如是八种过,

7       8

诸佛无彼体,故成无上说。

①贪执倚卧之乐、不欢喜传法之懈怠。

②虽传法但自未如实领悟或句义表达的不明显,导致所须了知的法不能解义。

③以不愿传法而拒请。

④所谓不开义,即不说了义法、宣说不了义法,或者未作广讲,故听者对法义不能明了。

⑤虽已讲解然对所化众生的疑问未断除。(不断疑)

⑥远离疑问须在在以种种方式抉择,然未以如是的方式宣说。(断疑不坚固)

⑦以传法劳累之想生疲厌心。(厌退)

⑧于法悭吝而有覆藏。(有吝)

以上是语言方面的八种过失,由于已彻断此等过失,故承许如来的说法为无上说。

此处后八种也就是由远离前八种的违品的角度,①无懈怠宣说;②与理相应故了知意义;③不拒请法,以略说方式宣讲;④由广说而断除不开义;⑤真实断疑;⑥须抉择宣说者对其繁复而说;⑦须详细宣说才知义者对其无疲厌宣说;⑧仅说总纲便能领会者对其无悭吝说。如是对应,实际意义上是合理的,但在坚慧论师的注释中未见如是对应。

[1] 三种正量:即现量、比量、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