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广宣大菩提之自性分二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丁二、广宣大菩提之自性分二:一、以十功德总说;二、宣说具彼功德之菩提本体、因、果等六相

戊一、以十功德总说分十:一、不可思议之功德;二、二利圆满之功德;三、最胜皈依处之功德;四、转依之功德;五、周遍之功德;六、事业无分别任运成就之功德;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八、法界真如不变之功德;九、无量圆满之功德;十、成熟众生之功德

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二科判义及二义之归纳合于两颂解释)

白法为佛身,非无亦非有,

佛为法宝因,法则善根因。

具法亦离法,如藏亦如云,

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

前两句显示不可思议功德,次二句显示二利圆满功德,最后四句归纳二义。

具有地、度、力、无畏等一切无漏白法之自性,即为佛身,然彼并非无有真如法界,亦非如凡夫遍计所执那样的实有,故离有无,不可思议;佛说一切教法,具一切证法,故为法宝之因,此是自利圆满,又佛所说法宝则是众生心田善根生长之因,此是他利圆满。

如是诸佛具一切所知法亦离一切法,犹如宝藏能出生无量教法、证法,亦如雨云能雨无尽法雨生长众生善业果实,以此二义故能成立如是二种譬喻。

正等觉远离二取,或远离有无,故为不可思议。因获正等觉时,断除二障,无有能取所取的遍计执自相,具有圆成实之自相,故名超越有无二边。也就是说,所谓正等觉即是远离二我之真如,清净客尘垢染,如《慧光庄严经》云:“恒常无生法者即是善逝,一切诸法即是善逝。”如是佛陀法身远离生灭之相,故《能断金刚经》云:“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如是若按真如实相来衡量,一切显现法即是自性正等觉。除真如法界外,无有任何他法存在。如有存在,则应不成立一切法无自性与无生,或者,即是并非如凡夫遍计所执那样的存在。

正等觉是由修持地、度、菩提分法等而产生的,虽然成佛时,即是具地、度、菩提分、十力、四无畏等一切无漏白法之自性,然并不能以二取遍计的境界来表达佛之波罗蜜等的境界,比如虽是布施之自相,但却没有布施之佛、受施众生、所施之物的三轮二取所缘的自相,故正等觉非是遍计二取意识所能思维之境,如是佛是无二取自性之不可思议者。

佛之威力是成就二利任运圆满。为何如是说呢?以佛宣说教法以及具足证法——十力、四无畏等无量珍宝作因缘故,正等觉成为各种如珍宝般的功德之来源,故已成就自利圆满;是一切众生之善法果实成熟之因故,正等觉如云,具有他利圆满之威力。

最后归纳两颂的意义。

正等觉佛陀具一切所知法,又远离一切法。因为一切法与法性真如无异,故具一切所知法,这是从尽所有性方面衡量;然从如所有性方面衡量,则远离一切法,因为在真如中,没有任何能取所取以及二法自相。如是无二之正等觉犹如大宝珠,出生广大大乘教法以及地、度、力、无畏等无量证法,故喻如珍宝之源;由于对一切众生以初中后善能遍善说无量法门,普降无尽大法雨,是一切众生善业果实——白法无漏波罗蜜的种子广大增长之因,故如雨云一般。

己三、最胜皈依处之功德分三:一、成办自利;二、成办他利;三、是故成为无比之皈依处

庚一、成办自利

诸佛常救护,众生三染污,

诸惑诸恶行,及以生老死。

诸佛恒常救护众生于三染污中,即于诸惑之烦恼染污中救护,于诸恶行之业杂染中救护,以及于生老死之生染污中救护。

自皈依佛后,非是短时之皈依,佛陀可恒常于无明及贪等诸烦恼中救护,且于十恶五无间等一切有漏恶业,以及衰老、死亡等障碍中,也能给予救护,如是最终成佛时则断尽烦恼染污、业染污、生染污,所以彼皈依者在获得果皈依时,已达自利圆满,故成为自皈依。相比之下,世间人为恐怖所迫,逃至荒山岩洞等处寻求庇护,以及皈依世间君主、诸神、梵天、大自在天,则不可能得到如是救护。

庚二、成办他利

诸灾及恶趣,身见亦小乘,

如是诸众生,一切皆救护。

诸佛普遍于诸灾、恶趣、外道、身见、小乘中对众生作救护,如是诸众生,得佛加持,一切皆可得救护。

成佛之后,对众生可作五种救护:

①于诸灾中救护:当众生遭遇一切世间危害时,以善逝之加持,盲者得视,聋者得声,狂者得正,哑者能言,乱者得定,形残者得具足;又各种瘟疫天灾等,以佛之莅临,当即消除;何人祈祷,亦能遣除一切罪障。

②于恶趣中救护:善逝以身放光,照触地狱等恶趣众生,彼处众生触光即脱苦而升善趣;在地狱中仅忆念佛或闻佛名,亦可得解脱。

③于外道中救护:对修外道等非解脱方便之苦行或守颠倒戒律之人,令离恶道,转入善趣及解脱道中,如是令得救护。

④于身见中救护:对具我、我所执之身见(萨迦耶见)者,说人无我空性法,安置彼等于小乘涅槃而救护。

⑤于小乘中救护:将已入或欲入声闻乘的不定种性者引入大乘,如是于小乘中救护。

由以上可知,正等觉佛陀是一切有情的殊胜皈依处。

庚三、是故成为无比之皈依处分三:一、真实义;二、承许是殊胜皈依处;三、承许是大皈依处

辛一、真实义

佛为胜归处,无比故无上,

如前种种畏,无不令脱者。

佛是殊胜皈依处,以无与伦比,故为无上,他是能令如前所说的种种怖畏无不解脱的救护者。

归纳上述之义,一切世间皈依处自不必说,诸声闻所皈依之偏堕寂静涅槃虽为超世间之皈依处,但无法与佛相比,故唯有佛是殊胜的皈依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遭遇危害、内心恐怖、困于身见等恶见网、堕入小乘、感受恶趣痛苦、误入非解脱方便的一切众生蒙佛加被,无不于生死及生死因之烦恼、业障中彻底得到救护,故佛成为众生的殊胜皈依处。

辛二、承许是殊胜皈依处

诸佛善满身,一切世间胜,

妙法化众生,以度悲海故。

以诸佛成就功德圆满之三身,能以妙法度化众生,且彻底度越大悲海岸,故为一切世间中最殊胜的皈依处。

之所以称佛是殊胜的皈依处,实因佛在自利、他利方面均已究竟。成佛时,获得十力等一切果法功德极为圆满的三身,故已自利究竟;为了利他,令一切众生趣入契经等十二部经,以此方便善能调伏众生,且随顺众生的界、根、意乐而行调化,故以能令众生相续成熟的无碍智慧以及何时亦不舍弃一切众生的究竟大悲二者究竟圆满地利他。因为具有二利究竟的功德,故承许佛是三有中最殊胜的皈依处。

辛三、承许是大皈依处

尽于未来际,普及一切生,

恒时利益彼,是说皈依大。

于十方三世所摄的一切世间界中,能普令一切众生的所有危害彻底遣除,且令众生获得世出世间的一切圆满,由具如是威力,故承许佛陀是大皈依处。

己四、转依之功德分二:一、真实宣说转依;二、宣说彼之超胜差别

庚一、真实宣说转依

二障种恒随,彼灭极广断,

白法圆满故,依转二道成。

二障种子无始以来恒时随逐,彼以能灭之对治——一至十地之极广大智慧而彻底断尽,尔时转依所现前的无漏白法究竟圆满故,即是佛陀。彼依于根本慧定极清净出世智道以及后得位极广境界智道而得成就。

何者心相续中无始轮回已来恒时随逐之烦恼、所知二障种子(习气),于一地至十地边际之间,由广大二资粮所生起的超世间殊胜智慧,无有执著相,等同虚空极为广大,每一地均有上上智等九品,故断除一切相之功德具足,如是断尽所有所断,使所境五蕴转依为法界极清净的自性、能境心识转依为四种智慧,此五者称为转依。

总的来说,处显现之器世界、有境显现之八识以及身显现三者所摄的一切不清净法,本来就安住于自性真如界中,只因二障盖覆,故使彼自性不能如实证悟,倘以修道断除诸障,令诸显现现为无量无边的清净相,则是所谓的转依。若从如所有性的角度而言,无有能所二取,于平等性中本无动摇;同时,从尽所有性的角度而言,一切所知法犹如幻相,虽无错乱而显现,无有偏堕之相的平等。如是转依所现前的无漏白法功德——十力、四无畏等,声闻缘觉没有,故圆满成就如是殊胜功德者,名为佛陀。

彼之本体,诸菩萨于入定时,以清净无分别智证悟诸法无缘等同虚空;于后得时,则有能证悟无边所知法虽有显现然同幻化的清净世间智慧。此二种智慧通过修道能够获得。在成佛时,则入定与后得无别,以自然本智或不可思议大智慧一时照见一切尽所有法、如所有法。

庚二、宣说彼之超胜差别分二:一、如来转依超越声缘转依;二、如来转依功德之十种差别

辛一、如来转依超越声缘转依

彼处如来住,不动如山王,

尚悲乐灭人,况着诸有者。

无著释云:“此偈显示如来转依诸转中胜。何以故?如来转依住无漏界处,如山王镇地安住不动。如此转已,见于声闻缘觉乐寂灭人,尚生怜愍,何况远边下贱、著有苦恼众生。”

如是证悟法界的善逝如来安住于无漏界中,好似于须弥之巅俯瞰十方,能见远近一切贤劣色法一般,如是善逝住于较声缘转依更为殊胜、超越的如来转依,如立山王之顶,对一切众生皆以大悲垂念,即便欲求自利寂灭的声缘同样以大悲怜愍。因彼声缘舍离大悲,故对无始轮回中的众生亲友未作饶益,且因不具证悟法无我的大智慧,未能断尽所知障,故不能得一切智智。所以对彼等声缘,如来尚以大悲愍念,何况贪爱有苦正流转于生死中的众生,如来心中悲愍更不待言,因为他们连三根本苦也尚未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