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四、行住品宣说十地及究竟果法功德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行住品 第二十三
戊六、行为及究竟品分四:一、菩萨之兆相;二、菩萨投生种种身相;三、得地之相;四、以赞叹究竟功德之方式宣说
大悲及爱语,勇毅及伸手,
定释甚深意,此等具慧相。
摄受令信解,不退二摄故,
由意乐加行,当知有兆相。
如同以烟因或相可推知有火般,是对菩萨显示修行六波罗蜜多相应的五种兆相,由了知彼等兆相后,即能算是菩萨。
五种兆相者,即①以具悲心摄受一切有情;②于世间及法的善说爱语具足;③为作他利,任以何种畏惧与痛苦均不怯弱而坚固;④布施己所拥有的恒时无悭而伸手,即是布施;⑤善释佛经密意。此五者是诸具慧菩萨的兆相。此亦,以悲心摄受有情、以爱语信解、以坚固遇苦不厌及以伸手和解释甚深佛经密意二者的方式作财法布施摄受有情故,由初始意乐及后四者是加行,故当知具有五种兆相。
其中,①悲心自性分为具足意乐与具足修行二者,意乐之中,有从不善业中脱离后安置于善业中的利之意乐,拔除三恶趣等痛苦后安置于善趣安乐中的乐之意乐;具足修行者是依靠如是利乐心,以三门安置众生于利乐中,对如是具悲者称为具悲心菩萨。
②爱语之自性也分两种,即世间名言的谈论和传法的谈论,其中初者又分二,即令众皆喜之语者,是面带微笑、亲切问候等令生欢喜;令真实欢喜者,是欲子孙及亲友之兴盛,对收藏、粮食增上等顺其心意说和善语。传法谈论者,传六度、菩提分等法,令诸有情获得善趣与解脱。
③坚固者,以等持、精进、智慧三种力具有坚固而能安忍之本性故,任以何苦何种怖畏均不畏惧、怯弱而不退转。
④伸手之自性者,分广大施与无染施二者,其中初者,内之头目手足等、外之转轮王位等受用尚能施舍,何况余财,此非微小而是广大施;第二,不施有害于今生及他世的毒物、兵器等,唯以清净物、无悭及不望报而施。
⑤善释佛经密意之自性者,以具足四无碍解如理了知意趣、密意等以及无倒宣说甚深义。
①悲心的五种对境是痛苦、作杀生等邪行、放逸、入邪见以及未断烦恼习气的一切凡夫有情;②爱语的所依或对境有五种,即亲切问候等善于向人主动问候,以令亲情及受用增上的语言者令生欢喜,宣说于怖畏中解救的语言者能作安慰,别人虽未特意请求然对其所作主动承诺帮助者能作便利,宣说获得善趣、解脱的圣法;③坚固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即是轮回之苦、有情之邪行、长久之时、辩论者之反驳、行持广大学处;④伸手的处及所依也有五种,即是如上所说广大布施、无偏堕而施、恭敬而施、无烦恼而施、不求回报异熟而施;⑤善释佛经密意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即是如来经典具足甚深微妙的现而空、缘起流转还灭是第一依,善巧戒律中堕罪以及于堕罪中还净之法是第二依,诸法的自相与共相是第三依,明辨诸经的密意及词句为第四依,能分别诸法的种种词句为第五依。
①具足悲心之果,现世无怨而安乐住,他世生于善道;②爱语之果,断除四种语罪故,一切生中语言威重、他人信服其语;③坚固之果,现世于所受持的戒律中不失坏,以安忍能摄自他,他世中行菩萨行究竟而不退转;④伸手之果,现世利他,其果于他世中自得广大受用而圆满菩提资粮;⑤善释佛经密意之果,现世以宣说三藏法故遣除他人的未证、邪证及怀疑,他世中也能通达五明。
五种兆相依次如是宣说者,即初以悲心作因而说爱语,以悲心善说的彼等不以轮回苦而生厌离,以坚固者,即以财施摄受有情后,为其善释圣法令得成熟。
若问:彼五法分别为何种波罗蜜多所摄?①悲心者,依种性的种子串习四无量的禅定波罗蜜多所摄;②爱语者,是断除恶口等的戒波罗蜜多所摄,又宣说法是智慧所摄;③坚固者,是以精进、安忍、智慧波罗蜜多三者共摄;④伸手是布施波罗蜜多所摄;⑤善释佛经是以禅定、智慧波罗蜜多所摄。论中所说五种作用以上宣说完毕。
如是具足悲心等前三者的方式,后二者是对有情的增上意乐,由发心欲将有情安置于有余涅槃故,称为利之增上意乐,因为具足不为烦恼所扰之安乐故;由发心欲安置于无余涅槃故,称为乐之增上意乐,因为此是具足远离生老等一切痛苦之安乐故。因此悲心等五法是被利及乐的增上意乐所摄而宣说,彼增上意乐的分类在下文之中由“未净净极净”等宣说,增上意乐的作用则由“诸地中具慧”等宣说。
唐译:
内心有怜愍,爱语及勇健,
开手并释义,此五菩萨相。
略释:菩萨有五种兆相,即是怜愍、爱语、勇健、开手及释义。其中,“怜愍”是以菩提心摄受利益众生,“爱语”是令众生于佛法生起正信,“勇健”是于难行苦行不退屈,“开手”是以财摄受众生,“释义”是以法摄受众生。“怜愍”是意乐,后四者是加行。
菩萨恒常作,诸转轮胜王,
由是诸生中,入利益有情。
诸地中具慧,出家由授得,
别由法性得,别示现出家。
诸出家类者,具无量功德,
如是勤律仪,增胜在家者。
诸地中智者,愿后世乐果,
愿此生行善,及愿得涅槃,
未净净极净,缘有情意乐。
诸地中具慧,愿及心平等,
作有情主宰,聚眷而摄受。
具慧之业及,复又以愿及,
三昧及自在,许以彼受生。
宣说诸菩萨受生种种有情身相者,对诸有情以慈悲增上意乐坚固的诸菩萨非如声闻舍弃轮回而是不舍轮回为利有情数数受生后成熟诸有情,主要现在家或出家种种身相。诸菩萨时而常作在家转轮王后,彼等于生死中成熟诸有情于善法中作利益。一地等诸地中也出家由和尚、阿阇梨依白四羯磨受得净戒,具足以法性力得无漏戒,以及以化身示现出家身,共有三种。
诸在家者有极多散乱、贪嗔等烦恼及痛苦,诸出家者则具足与上述过失相反的无量功德,如佛在经中所说的越泥坑、度河流、跨不净处及火坑等,以种种异门作了赞叹。以如是之故,精勤具律仪菩萨的所依身胜诸在家菩萨。
菩萨受生轮回之因是欲利乐有情的增上意乐故,宣说彼者。胜解行地与诸十地的诸坚固菩萨,欲安置其他有情于后世或诸他世中之悦意果者,是乐之意乐;欲彼现世趣入无烦恼之善根,是利之意乐,最终欲彼等获得有余、无余之涅槃,此者如上述般也是利之意乐。亦即,欲安置于安乐中的乐之增上意乐,欲令离诸烦恼的利之增上意乐。总之,欲一切有情获得暂时、究竟的利乐,称为增上意乐。
彼增上意乐的分类:在胜解行地未现量证悟发心故,执著见道所断能所二取故,称为不清净增上意乐;一至七地之间,称为清净增上意乐;不退转三清净地时,称为极清净增上意乐。承许诸菩萨如是对诸有情增上意乐。宣说所谓八地等不退地者,获得八地后,不可能退转至有勤作之相故。
如是就对境众生而言,有利之增上与乐之增上二者,就自相续而言,可分不清净、清净、极清净三类,共有增上意乐的五种分类。
依靠彼增上意乐摄受有情者,即是增上意乐的作用。此亦,①以发愿摄受者,在胜解行地时,发心将一切有情安置于涅槃界中,以发愿摄受诸有情;②登初地后,获得对自己与一切众生内心平等故,以平等心摄受;③以成为主宰摄受者,转轮王等诸地主宰具有权势后以财施利益诸有情以及安置十善业中而摄受;④以引导群众而摄受者,成为大众的阿阇梨及和尚后,以说法的方式聚诸眷属弟子而摄受诸有情。如是以此四种摄受而摄受。
菩萨受生之因有四种,①诸具慧菩萨投生者,安住胜解行地的菩萨多数以业因受生,因为彼等内心未得自在故,未必随所欲生无疑而受生彼处,有时虽也可随愿受生,然最主要是以积累福德资粮的业力受生于利益自他的生处。②此外,以愿力受生是入一地及二地诸菩萨者以愿力于人、天、旁生、恶趣、地狱彼彼处利益种种众生如发愿般投生。当世间出现旱涝之灾时,为了断除有情的饥渴痛苦,受生为鱼或象等身后,以自己的肉体令有情满足;在疾疫劫等时,受生能遣除彼等疾病的身体后,以食彼肉能令诸疾疫解脱,又受生为成就密咒者、神医之身后,能灭种种有情疾病等,受种种生。如《说善逝深密经》中所说般。③三至七地之间的诸菩萨以三摩地受生,因为彼等内心三摩地极其堪能故,虽得四禅然不以此受生于色界而受生于欲界中,以及欲生何处以三摩地受生。④安住八、九、十地的诸菩萨者,任生何处、示现何种身是具有自在故,是承许以自在的方式投生。以彼等也显示化身从兜率天降世、入胎等显示种种生。如是《十地经》宣说八地时说:“得寿自在,于不可说不可说劫加持寿量故;得心自在,已于无量无数等持、智观入故;得财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无量庄严具装饰加持故;得业自在,应时能现业果加持故;得生自在,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生故;得愿自在,于随所欲佛刹时分,示现成佛故;得胜解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佛充满故;得神通自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神通游戏故;得智自在,已能示现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相好、正等觉故;得法自在,已能示现无边无中法门明故。”如宣说般获得十种自在,如是胜解行地诸菩萨虽也有依愿力投生,但绝大多数都是以业力投生;安住入一地和二地的诸菩萨虽也有以三摩地投生,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愿力投生;安住三至七地之间的诸菩萨以三摩地投生;安住三清净地的诸菩萨获得十种自在故,以自在投生。如是诸菩萨依四种受生因于种种生处受种种生时,心清净之小品、中品、大品是以地之次第而如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