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总说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丁一、总说

譬如饮药苦,病差则为乐,

住文及解义,苦乐亦如是;

譬如良药以鼻嗅时,其味恶臭不堪,虽有生恶臭之忧,但若真正服用时,舌根感受味美且由此能除疾病,对身体多有禆益。如是大乘法亦有两种,即文句与意义。若仅以文句而言,大乘教典中讲一切法无自性等,以及布施头目手足等甚难之行,须于三大阿僧祇劫中安住轮回长时行持,一般凡夫根机下劣、智慧浅薄,当听到这些文句时,如同以鼻嗅良药之恶臭,此药虽具不共精华力彼却轻易舍弃一般,他们听闻到类大乘文句后会舍弃,应知过失只在补特伽罗自身,大乘法本无过失。因为如果对大乘经的意义通过理论真实了达并具有正见的定解,则会明辨:虽说一切法自相空,然其本义不是指名言中不存在,名言中的一切相是极为合理的;或者,实际是指并非如凡夫遍计所执那样的存在,而名言中有依他起,圆成实为胜义,并不是宣说此二者无有。再者,所谓的安住轮回行持苦行,也是依靠殊胜的方便与智慧双运,所以不须艰辛困苦而能修持。由以上之理,弥勒菩萨在此处教诫我们:如能了达大乘法的意义,必然会对大乘法愈加生起信解,所以切勿以自己仅耽句义不了达甚深内涵的劣慧轻舍大乘。

譬如难事王,因事得威力,

如是难解义,因解得法财;

譬如承事威严的帝王,初时难以得其欢心,但如能忠心不渝,后时亦会承事成就,得王信重而赐予自己威势权力;如是初修甚深广大的大乘法时,难忍难行,但一旦解开大乘法密义进而依解起行,则将无难获得大乘法的殊胜功德资财。

大乘道须安忍广大苦行,积累广大无量的资粮,且须历经长劫而修行,实际上这些正是大乘功德之所在,根本不算过失。为何这么说呢?应知大乘法极难值遇,而若非圣者亦难以趋入,其原因在于:有地及般若等无量相,故称为广大,而其甚深之义确实难以了达。以比喻说明,好比在世间,欲得帝王的欢心,仅作小小承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能如理成办大事,使王心满意足,则由此定能受封得赏,福禄永昌;同样,大乘法的行持,低劣的补特伽罗很难做到,但如果以方便与智慧双运,二者结合起来修,则定能赐予十力、四无畏等无穷尽的功德资财。

譬如见生宝,不别则不爱,

如是闻妙法,不觉亦不喜。

譬如见到无价之宝,不识宝者无动于衷,不会生起欢喜心;如是虽听闻到大乘妙法,但未解法义者也生不起爱重之心。

大乘法虽具殊胜功德,但智慧与信解低劣的补特伽罗不能认识,譬如殊胜的无价宝王,落于对其价值一无所知的牧童之手,彼竟视之为瓦砾,心说此物有何用,不加爱惜反至于随手抛弃。如是愚痴的补特伽罗对大乘法无有欢喜、希求心。相反,如识宝之人对珍宝至为欢喜一般,具殊胜信解的补特伽罗对大乘法会特别恭敬欢喜,且会特别精进求取修习。

《大乘庄严经论·缘起品》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