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颂科判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壬四、成所作智
事智于诸界,种种化事起,
无量不思议,为利群生故。
辛三、成就如是智慧之因分二:一、异熟因;二、能净因
壬一、异熟因分二:一、真实义;二、旁义
癸一、真实义
摄持及等心,开法亦作事,
如是依四义,次第四智起。
癸二、旁义
性别及不虚,一切亦无始,
无别故不一,依同故不多。
壬二、能净因
分别若恒有,真实则永无;
分别若永无,真实则恒有。
欲修最上修,不见一切修,
欲得最上得,不见一切得。
尊重及长时,观佛希有法,
缘此速得佛,去佛菩提远。
观法唯分别,此义如前知,
菩萨无分别,说彼速成佛。
辛四、佛智为一切道之究竟
应知诸河水,别依亦别事,
水少虫用少,未入大海故。
一切入大海,一依亦一事,
水大虫用大,亦复常无尽。
如是诸别解,别意亦别业,
解少利益少,未入佛体故。
一切入佛体,一解亦一意,
解大利益大,极聚亦无尽。
丁三、以赞无上菩提劝发菩提心而摄义
无比圆白法,众生利乐因,
乐住无尽藏,智者应求发。
丙五、与菩提相应之本体分四:一、前行(明信品等五品);二、正行(业伴品等四品);三、彼时之功德品;四、行住品宣说十地及究竟果法功德
丁一、前行(明信品等五品)分三:一、因为明信;二、实修为求法、说法、修法;三、令彼等增上者为教授品
第十一品 明信品
戊一、因为明信分二:一、总说;二、别说大乘之净信
己一、总说分三:一、信之二十六种分类;二、信之十六种障碍;三、信之十一种功德
庚一、信之二十六种分类
已生及未生,正受及似受,
他力亦自力,有迷亦不迷,
现前不现前,听法及求义,
观察等十三,分别于信相。
可夺间无间,有多亦有少,
有覆及无覆,相应不相应,
有聚亦无聚,极入亦远入,
复此十三义,分别于信种。
庚二、信之十六种障碍
多忘亦懈怠,行迷并恶友,
善羸及邪忆,放逸复少闻,
闻喜及思喜,因定增上慢,
应知此等过,障碍于信相。
不厌及不习,有厌亦有覆,
无应及无聚,应知障信种。
庚三、信之十一种功德
信有大福德,不悔及大喜,
不坏将坚固,进位并得法,
自利与他利,亦复速诸通,
以此诸功德,赞叹信利益。
己二、别说大乘之净信分二:一、以喻宣说大乘信心之殊胜差别;二、教诫于彼无须畏惧应欢喜趋入
庚一、以喻宣说大乘信心之殊胜差别分二:一、以喻略说;二、其义广说
辛一、以喻略说
狗龟奴王譬,次第譬四信,
习欲习诸定,自利利他人。
具欲彼如狗,奢摩他如龟,
作自利如仆,作利他如王。
辛二、其义广说
如狗恒常饿,苦故不知足;
如龟于水中,屈身而遍住;
如仆恒惧畏,常行为怵身;
如王以令谕,国土掌控住。
如是欲及住,作自他利为,
种种信解等,当恒知差别。
于彼大乘中,如理知胜理,
若此以坚定,恒极求彼者。
庚二、教诫于彼无须畏惧应欢喜趣入分三:一、不应畏惧应趣入;二、得大福德故应欢喜趣入;三、以三功德归纳宣说应趣入
辛一、不应畏惧应趣入
人身及方处,时节皆无限,
三因菩提得,勿起下劣心。
辛二、得大福德故应欢喜趣入
得福由施彼,非由自受用,
依他说大乘,不依自义法。
辛三、以三功德归纳宣说应趣入
大法起大信,大信果有三,
信增及福增,得佛功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