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颂科判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述求品第十二
戊二、实修为求法、说法、修法分三:
己一、述求品分五:一、所求之法;二、以何种作意求法;三、求法之差别;四、求法所得之果;五、摄义
庚一、所求之法分二:一、寻求所说之教法;二、寻求所证之法
辛一、寻求所说之教法分三:一、寻求之境——圣教;二、对彼所宣之义寻求得所缘;三、寻求能寻求之作意
壬一、寻求之境——圣教
三藏或二摄,成三有九因,
熏觉寂通故,解脱生死事。
癸一、观待所断的三种道理
癸二、观待学处的三种道理
癸三、观待所知法的三种道理
经律阿毗昙,是各有四义,
具解成种智,一偈得漏尽。
依故及相故,法故及义故,
如是四种义,是说多罗义。
对故及数故,伏故及解故,
如是四种义,是说毗昙义。
罪起净出故,人制解判故,
四义复四义,是说毗尼义。
壬二、对彼所宣之义寻求得所缘
佛说所缘法,应知内外俱,
得二无二义,二亦不可得。
三缘得三智,净持意言境,
了别义光已,安心唯有名。
壬三、寻求能寻求之作意
最初谓种性,所作及依止,
信安及欲生,依定亦依智,
别缘种种缘,通达及修种,
自性与功力,领受及方便,
自在小大等,如是有十八,
尽摄诸作意,行者应勤修。
辛二、寻求所证之法分十一:一、寻求真如;二寻求如幻;三、寻求所知法;四、寻求轮涅;五、寻求唯识;六、寻求体相;七、寻求解脱;八、寻求无有自性;九、寻求无生法忍;十、寻求究竟一乘密意;十一、寻求五明
壬一、寻求真如
离二及迷依,无说无戏论,
三应及二净,二净三譬显,
法界与世间,未曾有少异,
众生痴盛故,着无而弃有。
壬二、寻求如幻
如彼起幻师,譬说虚分别,
如彼诸幻事,譬说二种迷。
如彼无体故,得入第一义,
如彼可得故,通达世谛实。
彼事无体故,即得真实境,
如是转依故,即得真实义。
迷因无体故,无迷自在行,
倒因无体故,无倒自在转。
是事彼处有,彼有体亦无,
有体无有故,是故说是幻。
无体非无体,非无体即体,
无体体无二,是故说是幻。
说有二种光,而无二光体,
是故说色等,有体即无体。
无体非无体,非无体即体,
是故说色等,无体体无二。
有边为遮立,无边为遮谤,
退大趣小灭,遮彼亦如是。
色识为迷因,识识为迷体,
色识因无故,识识体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