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正行(业伴品等四品)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⑤成就自在者即是获得十种自在,也就是依靠修持四种神足力加持寿命后能如欲而住,是于寿命自在;同样,如欲入大乘无量无数等持中,是于心自在;从虚空降下所欲彼彼的种种资具饶益一切有情,是于资具自在;以身语业显示种种幻化,或将投生于其他界与其他生处之业加持转变成转生于另一界与另一生处之业,是于业自在;安住色界定中不退的同时为利有情受生于欲界,是于受生自在;土石变成黄金与水变成甘露等如是随意转成彼者,是于意乐自在;于一地时发十大愿王以此为例成就能作自他二利圆满的无数大愿,是于愿自在;为令诸有情生起信心而显示身出火焰、飞身、放光等无量神变与幻化,是于神变自在;法义词辨四无碍解至于极究竟圆满,是于智自在;经藏等一切法以种种词句文字为一切有情宣说后,令彼等心得满足,是于法自在。

十种自在之因,初三者由布施波罗蜜多圆满而获得,即以无畏施得寿命自在,以法施得心自在,以财施得资具自在;业与受生自在二者由戒波罗蜜多圆满而获得,即身业清净能得身之幻化,语业清净能显现种种语言幻化,戒律清净者能随意投生;以安忍波罗蜜多圆满不扰乱有情之心且随顺彼之意愿,由此于种种生起意乐即依彼彼可如是成就故,获得意乐自在;以精进波罗蜜多圆满之力能得愿自在,因为往昔精进自他二利,当来为了自他二利如彼所发之愿能如是成就故;静虑波罗蜜多圆满后心得自在,故对所欲之神变也能获得自在;智慧与法自在二者由智慧波罗蜜多圆满力成就。

⑥所谓“得法成就故”,即是得法成就者,也就是成就如来究竟功德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

如是依靠四神足修持六种成就。

唐译:

分别四神足,略以三事解,

依止及方便,亦成就应知。

禅定所依止,差别有四足,

一欲二精进,三心四思惟。

起作及随摄,系缚并对治,

随次八断行,三一二二成。

能见及能授,游戏亦游愿,

自在并得法,成就此六种。

略释:此中略以三事分别四神足,应知即是依止、方便与成就。

问:何为依止?答:应知禅波罗蜜所依止有四种足,即是欲、勤、心、观。

问:何为方便?答:方便有四种,即起作方便、随摄方便、系缚方便与对治方便。问:此四种方便各以何种行而得成立?答:八断行为信、欲、勤、安、念、知、思、舍,其中依次以信欲勤三行成立起作方便,由信起欲,由欲起勤;以轻安一行成立随摄方便,由轻安息已禅定得生故;以念知二行成立系缚方便,由正念故心于定中不离所缘,由正知故心离所缘觉已随摄;以思舍二行成立对治方便,由思故对治昏沉,由舍故对治掉举,此二是诸烦恼对治故。

问:何为成就?答:成就有六种,即能见成就、能授成就、游戏成就、游愿成就、自在成就及得法成就。①能见成就: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此成就故。②能授成就:即六通,依此能教授故。依次,依身通往至彼所;依天耳通闻其音声而为说法;依他心通了知障碍有无为之遣除;依宿命通了知过去行,借力令知使其生信;依天眼通了知死此生彼令其生厌;依漏尽通为彼说法令得解脱。③游戏成就:此有多种,指变化等诸定。④游愿成就:指入愿力游诸愿果,指放光发声等,此不可数,广如《十地经》说。⑤自在成就:指十自在,亦如《十地经》所说。⑥得法成就:指得力、无畏及不共法。

辛四、宣说五根

宣说五根者,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与慧根。其中,信根对业及业所生之果无欺存在等有的意义如是生起胜解信,对三宝功德生起清净信,对所得涅槃及圣道所修见如是能修行后生起欲乐信,有此三种信心。或者对四法生信,即对有因果生信后,纵遇命难亦不造恶;对菩萨行生信而不欲求他乘;对缘起生之法无我、三解脱门的自性——甚深空性生信,摧毁一切有执著见之随眠;对如来十力、四无畏等广大法生信,由此无疑惑、犹豫而修持彼等法。对此四法产生信心称为信根,在《智慧无尽经》中如是宣说。对于有信心之法,以具四正断自性之精进根能修行,即是精进根;对以精进所修之法,以正念不忘失获得四念住,即是念根;获得四禅与四无色定以及对于以念根未令空耗之法于此相续中内心一缘安住,即是定根;了知以定根一缘所住诸法的自相、共相之体相,或者了知四圣谛,即是慧根。如是总述已毕。

菩提行胜闻,止观是信等,

是所依当知,以得作用故。

此处宣说五根之基或处或所缘者。信根的所缘或基是菩提,即大乘之果无尽智慧或一地无二的智慧菩提,缘彼生起信心,思维获得彼者,以精进根缘地与具波罗蜜多体相的增胜戒律与增胜智慧所摄的菩萨行后,以精进修持彼等;以念根缘所闻法胜者,大乘法如何闻受、如何受持,如是以词句广作抉择且如抉择不忘忆持;以胜解行地的定根缘如何能得一地的殊胜寂止;以慧根缘如何当得一地的胜观无分别智慧。如是当知菩提等法即是基或所缘。

为何称这五者为根呢?能自在成就涅槃诸法,故安立为根,即以信能于菩提自在;以精进能于菩萨行自在;以念能于大乘法自在;以定能于寂止自在;以慧能于胜观义修行自在。或者以五根能成就自他二利。

唐译:

觉行闻止观,信等根所缘,

增上是根义,成就利益故。

略释:信根以菩提为所缘,精进根以菩萨行为所缘,念根以闻大乘法为所缘,定根以止为所缘,慧根以观为所缘。问:为何名根?答:此信等五法能于所缘增上,故名为根。

辛五、宣说五力

信等入地也,许是有染也,

以障分坏弱,于是所谓力。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者各自以违品不可胜伏时,称之为力。胜解行地时的信等五力,依彼等力能入圣者一地,此亦虽以彼等辗转增上能直接引起圣地,然由未解脱见道所断故,为具杂染凡夫地所摄。根与力有何差别呢?五力虽也是世间者,然在以不信、懈怠、忘失、散乱、邪慧愚痴等五障可胜伏期间,称为根;在彼等违品羸劣不能胜伏信等五种对治时,对信等称为力。

唐译:

应知信等根,垂入于初地,

如前五根障,能羸故名力。

略释:应知此中信等五根临入初地时,能令如前五根的障分——不信、懈怠、失念、散乱、无知羸劣,故名为力。

辛六、宣说七觉支

宣说七觉支者,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有此七种。其中①念觉支是寂止分故,由三十七菩提分修而觉受故,诸菩提分于心中不忘而明观;②择法觉支是智慧故为胜观分,即于见道时无错乱了知所断轮回诸法及所取涅槃诸法的体相;③精进觉支能获取上位殊胜功德且能断除获得彼等功德的障碍过患;④喜觉支者,一地菩萨现量证悟法界遍行义故,在远离见道所断诸障后,于身心相续生起殊胜欢喜,故此地名为极喜地;⑤轻安觉支者,由远离身心不调柔之恶取处故,以身调柔能得轻健,以心调柔能无碍趋入所缘;⑥定觉支者,对法界真如一缘安住;⑦舍觉支者,断除沉掉诸过后如澄净海水无有波浪与污染般自然无动摇中安住。在七觉支中,择法、精进、喜三支属胜观分,轻安、定、舍三支属寂止分,正念同属二者,由遍行故。

如是七觉支,此处分四:⑴何时安立;⑵以了知何者而安立;⑶安立如何是七觉支;⑷七觉支安立摄于五支中。

一、何时安立

于诸住地者,许安立觉支。

虽然以往在胜解行地也有正念与智慧等,但不能得觉支之名,已入无过失圣者地获得一地的诸菩萨相续中所具有的念等,承许安立为觉支。

二、以了知何者而安立

于诸法有情,证平等性故。

称彼等为觉支的意义。获得现量证悟有支——平等菩提自性故,正念等也安立为彼之分支,因为轮涅诸法及一切有情本来自性无生的清净法界,如是证悟本来菩提平等性故,彼时产生出世胜义菩提心故。此亦,证悟诸法无我故,证悟法平等性;证悟有情或补特伽罗无我故,现量证悟有情平等性。或者,入定时证悟人法无我,如同虚空之中央,是诸法之平等性;后得位中,我即是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即是我,如作寂灭自己的痛苦那样,我也应遣除一切有情的痛苦,如是通达自他无差别故,了知一切有情平等。

三、安立如何是七觉支

伏未伏所知,念等之威仪;

彼差别破除,一切分别相;

彼精进无余,令速当证故;

增长法明之,喜恒常增广;

从诸障解脱,以轻安得喜;

由定所思义,当得极圆满;

由舍于一切,随如意而住,

后得无分别,恒常住胜住。

如转轮王有七种政宝一样,证悟本来无生菩提的菩萨也安立有七种觉支。

①转轮王出世时,由彼福德力显现天工师以天物所造的千辐妙轮,彼轮如第二日升腾虚空,随后转轮王及其所属军队亦腾空而起,降临各处城池边境诸国时,所有国家都出迎归附,即是能胜伏一切前所未伏的诸国,即是昔未臣服或未成胜利处,从一切方中能作胜利,称为轮宝。

②同样,象宝如雪山于虚空中行进般,色、力圆满,一切分支妙善,适合于转轮王,且极为圆满调柔,能摧一切敌军。

③马宝,蓝色悦意,毛色如同孔雀颈项的羽毛般悦意,相貌圆满,聪慧伶俐,具足一饭食间即环驰大海而返的圆满乘骑功德。

④摩尼宝能出生一切所欲,由琉璃作因而成,色泽深蓝,赏心悦目,夜晚亦如日光可照一由旬远,热时能放清凉之光,冷时能放暖热之光,仅触摸即能除一切疾病,于旱地、荒漠能出妙水流等,能成就一切义之力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