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乘庄严经论颂科判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大乘庄严经论复习题 (十)

二十一、觉分品

1、说明大乘寂止与胜观的体相。

2、说明陀罗尼的体相,陀罗尼有几类?其成就之因分别是什么?

3、说明愿的自性及因。

4、说明空、无相、无愿三种等持的境界以及相状。

5、说明四法印与三等持之间的关系。

6、说明四法印与三自性之间的关系。

7、对于无常义,可从哪两个角度作解释?

8、对敌宗观点作回辨:

①第一刹那以因生后,安住一段时期,尔后自灭,无有其他灭因,仅以最初之因如是作。

②诸有为法安住一期之中,不须其他因,自体已生者乃至未遇灭因之间安住,后若遇灭因则灭,如青铁与清凉共住一时,后遇烈火时,青色与清凉二者均灭,产生赤色与热性。

③诸有事均是常有,以彼能刹那无常之心识。

9、论中以“摄持故”、“增上故”、“清净故”、“随顺有情故”四种理成立有为法是识之果,说明四种理其侧重点有何差别?

10、如何以“初起”、“续起”、“长起”、“依起”、“变起”、“明起”、“像起”成立内法诸行是刹那义?试作简明推理。

11、用多种理证推出:补特伽罗轮回出生之种种行仅是五蕴相续的取生,根本没有所谓的行者之常法行于别别之处。

12、以火与薪柴的比喻说明一切有为法均是因果生灭不断而显现。

13、佛陀说“我”与承许有我者说“我”有何不同?

14、假立的我与五蕴是一体还是异体?为什么?若“我”实有,则其与五蕴是一体或异体各有哪种过失?

15、犊子部是如何描述“我”的?对其观点如何推翻?

16、若人执著实有见者、闻者、食者、知者等“我”,应如何推翻其观点?

17、阅读664~665页,从观察“我”之功用是常是无常的角度推翻实有我的观点?

18、经中宣说种种补特伽罗的名称,其必要性何在?

二十二、功德品

1、十七种功德中,先说菩萨功德希有后又说非希有,二者是否自相矛盾?

2、从修行六度的角度解释平等心。

3、以大乘而言,为何世间、声缘的加行是空耗?从哪些方面看出大乘加行不空耗的功德?唐译与藏译对于这个颂词的解释,不同点在哪里?

4、说明菩萨的真实加行之相。

5、安住何法会使六波罗蜜多退失?安住何法能令六波罗蜜多增长?

6、描述六度的影相修行。

7、为了圆满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菩萨分别应恒常修习什么?

8、如何以三自性解释七种真如?如何以四谛解释七种真如?如何以三自性解释五法?

9、以“对二无我如理作意引起见道正见”为例,解释四种道理。

10、什么是名求、物求、自性求与差别求?

11、认定能束缚、所束缚以及束缚三者。

12、说明安立相与自然住相的异同。以二种相说明解脱的方法。

13、说明声闻圣者的智慧与菩萨智慧的差别。

14、如何修习净土?

15、从不放逸门及有羞门说菩萨相。

16、解释颂词:

①随我及小见,及以诸识身,

亦于虚分别,四觉名菩萨。

②无境及真义,永无亦圆满,

亦说不可得,五觉名菩萨。

大乘庄严经论复习题(十一)

行住品第二十三、敬佛品第二十四

1、菩萨的五种兆相分别是什么?明确解释每一相的自性。五种兆相的果分别是什么?

2、增上意乐有几种?各是从什么角度而划分的?

3、增上意乐的作用是什么?有几种摄受有情的方式?请一一解释。

4、在一切地中,菩萨受生轮回的因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5、根据颂词:“证空证业果,住禅住觉分,观谛观缘起,无相无功用,化力净二门,及以菩提净,以此诸所说,立地相应知。”写出一地至佛地的十一种住相,且简要解释之。

6、解释颂词:“初三三行净,次三三慢断,后三觉舍化,第十有四名。”

7、菩萨在一地至佛地之间是如何净修无漏五蕴的?

8、“解脱是断除罪障的择灭无为法,何以安立为蕴?”对此应如何回答?

9、如何成就圣者十地?

10、依颂词解释入地十种相。颂曰:“明信及无劣,无怯亦无待,通达及平等,离偏亦离著。及以知方便,亦在圣众生,如此十种相,地地皆圆满。”

11、解释名词:①欢喜地   ②发光地   ③难胜地  ④现前地   ⑤不动地   ⑥地

12、说明菩萨四种得地差别。

13、以下几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顶礼如来的?请详细解释:

①无功用无著,无碍恒寂静,能释一切疑,胜智我顶礼。

②方便及归依,清净与出离,于此破四诳,降魔我顶礼。

③在众极治罚,自无所护故,离二染正住,摄众我顶礼。

④行住一切处,无非一切智,由断一切习,实义我顶礼。

14、由以下两颂写出佛相之六相:

成就第一义,出离一切地,于他得尊极,解脱诸众生,无尽等功德,现在皆具足,世见众亦见,不见人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