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乘庄严经论颂科判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大乘庄严经论复习题 (七)

十七、度摄品

1、颂词“不染及极敬,不退有二种,亦二无分别,具摄大乘因。”是从哪个角度说明波罗蜜多的数目决定为六?具体解释颂词。

2、颂词“不着及不乱,不舍亦增进,净惑及智障,是道皆悉摄。”是从哪个角度说明波罗蜜多的数目决定为六?颂中“道”的含义如何?从“道”的角度具体解释颂词。

3、解释颂词:“为摄三学故,说度有六种,初三二初一,后二二一三。”

4、六波罗蜜多一一均具有哪四相?

5、安立六度的三种根据中,依前前产生后后之理如何?所谓劣胜之次第,劣胜应如何理解?所谓粗细之次第,粗细应如何理解?

6、词释:①檀那;②尸罗;③羼提;④毗梨耶;⑤般若。

7、依止何者修习六波罗蜜多?

8、所谓依止因、报、发愿与智慧力修习六波罗蜜多,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9、在依止作意之中,信解作意、味作意、随喜作意与希望作意在作意的方面有什么差别?如是作意令心生起欢喜与六度的修持有何关系?

10、依止意乐修持包括哪六种意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安立六种意乐的?

11、为什么说三轮体空的智慧是六波罗蜜多的方便?

12、以安忍为例,一一说明如何依止六种意乐而作修持?

13、为什么说一切善法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之中?

14、写出布施的七种耽著。

15、熟记六度中每一度的本体、因、果、作用、具足、分类。

16、以布施波罗蜜多为例,一一说明彼所具有的广大、无求、大义、 无尽四种功德。

供养品第十八

1、从依供养、物供养、缘起供养、回向供养、因供养、智供养、田供养的角度解释颂词:“极净心相应,圆二资粮故,于佛以衣等,现非现供养,于成佛有义,以与愿相应,不作三所缘,是圆满供佛,无量有情等,令圆满成熟。”

2、分析内供外供、粗供细供、胜供劣供的差别。

3、如何供养如来方为最上供养?

亲近品第十九

1、解释颂词: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

2、值遇善知识后,应如何依止呢?

3、依止善知识应为何种目的回向或以何种发心依止?

4、什么是依止善知识之因?

5、解释颂词:善解于三乘,自乘令成就,成生及净土,为法不为财。

6、分析内依止与外依止、粗依止与细依止、胜依止与劣依止的差别。

大乘庄严经论复习题 (八)

二十、梵住品

1、慈悲喜舍四无量心①所缘各是何种有情?②四者各是何种心态?

2、分析缘有情慈、缘法慈与无缘慈的差别。

3、以哪四种根据安立无缘?

4、解答颂词中加点的字:“有动及不动,亦啖及不啖。”

5、什么是四无量心的异熟果、士用果与增上果?

6、描述四梵住修习到量之相。

7、写出四无量心的违品。

8、依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解释以下名词:

9、①怨胜众生;②住险众生;③食毒众生;④瘦涩众生

10、解释颂词:“生死苦为体,及以无我性,不厌亦不恼,大悲胜觉故。”

11、说明悲心的四种分类。

12、与凡夫、声闻、缘觉作比较,对于大悲的三种差别——恒常、深极、随顺进行分析。

13、以喻义结合的方式解释颂词:“根生以慈润,茎擢以乐广,念正则增枝,愿续则长叶,内缘成为华,外缘成为果,当知悲根等,如是次第成。”

大乘庄严经论复习题 (九)

二十一、觉分品

1、菩萨的知惭有愧其自性、助伴、所缘、作用分别是什么?

2、菩萨于何处生起羞惭?

3、知惭有愧的五种果是什么?

4、衣服喻、虚空喻、庄严喻、慈母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显示知惭有愧的功德?

5、具惭愧有哪四种相?

6、精进、等持、智慧三者分别于何种行中无畏?请描述坚固之体相。

6、无厌的种类、所依、自性分别是什么?

7、通达论典的作用是什么?

8、请依您的理解解释如何了知世间?

9、四依的体相分别是什么?佛宣说四依有何必要?

10、为什么无碍解的数目决定为四?无碍解的因是什么?释词如何?

11、六波罗蜜如何摄于福慧二聚?请写出聚的释词。

12、请通过对治、作意、修果、随顺、觉知五方面说明菩萨的四念住修法超越声缘。

13、四正断是为了对治何者而修习的呢?

14、四正断应如何修持呢?

15、神足分为欲、勤、心、观四者,其体相分别是什么?八断行如何摄于起作方便、随摄方便、系缚方便、对治方便之中?

16、十种自在之因分别是什么?

17、请写出七觉支的体相。

18、轮王七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于七觉支作比喻的?

19、为什么把择法智慧安立为自性支?把正念安立为所依支?把精进安立为出离支?把轻安、定、舍三者安立为无染支?

20、请写出八圣道支的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