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颂科判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大乘庄严经论》思考题 (一)
缘起品、成宗品
1、弥勒菩萨是以何种缘起来造此论的?
2、坚慧论师是如何结合五法、三自性、三种补特伽罗来解释无上五义及五种欢喜之比喻的?全知麦彭仁波切是如何解释五义及五喻的?试分析二者在解释上各自的特色以及相互的差异。
3、在《缘起品》最后的三个颂词,全知麦彭仁波切判为第一义所安立的总说,此应如何理解?
4、有人说“密法不是佛亲口所说而是由后来的印度人或藏人所臆造,其所说降伏、双运之行以及烦恼即智慧、五毒即五智的见解与大小乘的见行明显相违,故唯是导人造恶、放纵烦恼的邪教。”对此,采用本论的理论作具体的破斥。
5、通过学习“所安立”这一科判下的内容,请具体谈谈为什么将第一义与“金成器”之比喻对应?
6、科判“戊二、教诫应断除对大乘法的邪见”下的内容,以连贯的方式归纳分析其义。
《大乘庄严经论》思考题 (二)
皈依品、种性品
1、弥勒菩萨从四个角度——“一切遍”、“誓言”、“证悟”、“超胜”宣说了大小乘在皈依上的差别,请逐一分析在每个方面,大小乘皈依的差别,在比量境中现出大乘皈依超胜小乘的殊胜差别之相。
2、在皈依的自性、因、果、业、相应、种类六个方面,对大小乘的皈依作比较分析。
3、 “从对大乘法始生皈信至究竟成佛之间的修行,全摄于皈依一门而已”,对此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分析。
4、以理证成立有不同种性,且在不同种性之中,大乘种性为殊胜。
5、在种性的自性方面,①对自性住种性,大中观宗与唯识宗的观点有何差别?二者是否矛盾?若不矛盾应如何圆融?既然有这两种观点,如是宣说的必要何在?在本论要抉择大乘的种性,请问大乘自性住种性如何安立?②对习所成种性,请说出三乘的习所成种性分别是什么?③以本论而言,自性住种性与习所成种性二者有何差别,又有何关系?以《宝性论》而言,此问题当如何回答?以了义的观点来说,自性住种性与习所成种性是一体还是异体?以本论及《宝性论》的观点说明种性的意义,分析它们的差异。
6、结合自己的修行经验,观察有哪些是障碍自己的菩萨种性苏醒的过失?说明应当如何以助缘苏醒自己的菩萨种性?对这个问题,在本论和《宝性论》中弥勒菩萨是如何宣说的呢?
7、以造业具力之门说明菩萨堕落“迟入”、“速出”、“苦薄”的道理。
8、结合“胜金性”、“妙宝性”的比喻,一一点出菩萨种性的殊胜性相,且与二乘种性作比较分析。
9、皈依品与种性品的摄义。
《大乘庄严经论》思考题(三)
发心品第五、二利品第六
1、第一颂如何摄于科判“发心的体相”?
2、为什么说“以根等十一种相之理彻底抉择了菩萨的菩提心。”?所谓菩提心的根本、意乐乃至究竟十一相唯一在心上抉择,请唯一缘内在菩提心准确抉择其相。
3、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①两种菩提心分别以何种方式获得?②两种菩提心的体相如何?二者有何差异?所谓“世俗”、“胜义”应当如何解释?在无学道佛位有没有世俗菩提心,为什么?③以五道来说,在每一道都具有哪种菩提心?④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在一地后,证悟世俗与胜义菩提心无二双运的体性。”此金刚句应如何理解?⑤世俗菩提心只有一种还是有多种?若说是一,为何在本论以比喻说有二十二种?若说是多,是否为别别他体?⑥二十二种发心的最后一种与法身相应的菩提心属于无学道还是属于有学道,为什么?
4、世俗菩提心以四种方便获得,一一指明每一种是如何获得的?何种坚固?何种不坚固?为什么?胜义菩提心是以何种因缘而现前的?胜义菩提心的殊胜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一一详细说明。
5、依照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一一说明二十二种比喻与意义的对应为什么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这二十二种发心“圆满尽摄了一切大乘道的关要”?请谈谈你对此金刚句的理解。
6、对于科判“戊四、发心功德之赞叹”以下的内容,仔细思维,再将所有的内容摄入一个中心。
7、说明以八义成就十三种利他的道理,一一说明为什么须以八义才能成立十三种利他为殊胜?
8、总结全品内容,说明大乘修行超越世间、声闻缘觉修行的殊胜差别。
《大乘庄严经论》思考题 (四)
真实品第七、神通品第八、成熟品第九
1、如何以三自性及中观的理论解释远离五对戏论的真实性?
2、阐述中观与唯识两大宗派的暂时差异以及二者的究竟密意一致的道理。
3、说明在本论中是如何破除遍计我执与俱生我执的所缘境而安立人无我空性的见解。
4、“云何依我见,不见苦自性,迷苦及苦者,法性与无性。云何缘起体,现见异见故,暗故不见有,亦复不有见。”先逐字解释颂词的含义,再讨论在这一颂中是如何破除外道、凡夫、声缘的实执而安立法无我的见解的。
5、所谓“束缚与解脱”,外道、小乘、大乘的见解有何差异,依彼等的见解,其修、行、果有何差异?所谓“解脱唯迷尽”,小乘的观点如何?大乘的观点如何?
6、在大乘法中,一方面说轮涅平等,一方面又说轮涅差异,二者是否自相矛盾?应当如何解释?
7、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大乘菩萨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中,不离证悟法无我的无分别智慧而成就果位。”对此,具体说明你的理解?
8、讨论舍成熟、悲成熟、力成熟、坚成熟、支成熟的因、体、业。
9、“如此九种物,自熟亦熟他,增善增法身,如世极亲者。痈熟则堪治,食熟则堪啖,众生熟亦尔,二分舍用故。”从自成熟的因、体、业三个角度剖析此二颂。
10、对于第四义所思维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