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于能诠大乘教断诤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四)破除“在空性上证则一切同证”。

【是故,一般而言,空性为寂静唯一之门故,三菩提任何一者决定依彼而证,然有初业者以执空性为囫囵一体之心,认为证则一切同证,未证则一无所证,于此立宗不应牢执,如此应成动乱一切经论基础,】

“是故”到“依彼而证”,是承接上面“证空才能得解脱,不证空尚不能断烦恼障”这一立宗。以这个缘故,一般地说空性是证入寂静的唯一之门,声闻、缘觉、佛陀三种菩提都决定依空性而证。

“然而”是转折,是说有些不精通空性教理的初业者不知道“这只是从共通的地方说的,不是指三乘的证悟相同”,他听到“三菩提都由证空性获得”后,就把空性看作囫囵一体,认为证就一切同时都证,未证就什么都没证。“囫囵一体”就是空性上没有差别可分,只是浑然的一个。“于此立宗不应牢执”,就是不要固执这样的见不愿意放弃。很多人会这样想:“空性这个东西,你要证到就一刹那一切都明白了!要没证到,就什么都没证到。”这么粗的见不要牢执不肯扔掉,不然以这样的见会把一切经论的基础都动乱的!所以从圣教整体的建立来考虑,这样的见是非清除不可的,不然圣教大厦就会因此而倒塌。

那么,怎么导致动乱一切经论的基础呢?以下再作阐述:

【即:若由一法见空性定能见一切法空之空性,则大乘中以种种理立十六空等、三阿僧祇劫难行等、入上上地由法界离客尘差别而见转增胜,及上上宗胜于下下之差别等,一切皆成非理;如此,较声缘见空性,证悟无增进故,应成小乘道较大乘、下宗较上宗速疾、深妙。】

如果说见一法的空性就决定能见一切法的空性,那会导致圣教的种种建立都成非理。比如说:

第一、应成大乘教以离一多因等各种理门建立十六空等不合道理(“等”字包括十八空、二十空等等);或者以理建立空性时,广说四边空、八戏空、三十二增益空等成了毫无必要。也就是:以小乘所证的空性微劣,只有人我这一法的空,所以就有必要在大乘教中以理广立空性差别,比如说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等,这样广说是显示大乘殊胜证悟的特殊之处。如果见一法空就见一切法空,那小乘的证悟和大乘没有胜劣差别,大乘教有什么必要这样来建立、来显示呢?

第二、应成“三大阿僧祇劫难行等”不合理。经教上说:利根者在胜解行地(资粮和加行道)经历一大阿僧祇劫;一到七地入定位和后得位数数修习空性,同时广积福德资粮,这期间是有功用的修空,也经历一大阿僧祇劫;到第八地智慧自在,是无功用行,八至十地再修一大阿僧祇劫,就证入佛地。“等”字包括七阿僧祇劫、三十三阿僧祇劫等。但是按“一证一切证”来看,最初证得就是全部证得,哪里有这样的进修次第,或者修证空性境界的差别呢?这样说就是非理的。

第三、应成“入上上地由法界离客尘差别而见转增胜”不合理。像一地入二地这样入上上地时,由法界远离客尘的差别,见辗转地增胜,虽然从离戏空性上说,登地以后见的是同一个,但有见得越来越清楚的差别。见道的见就像五十米外见一个人,确实现见了整个人;修道的见就像逐渐走近他,见得越来越清楚;无学道的见就像走到面前,见得最清楚。如果在证空性上是一证就一切同证,那就不应当有见得越来越清楚的差别。

第四、“上上宗胜于下下之差别等”不合理:本来佛教上下宗乘由所证空性的大小而分判差别,也就是小乘声闻只证得人我空和五蕴粗分的空;缘觉更证得所取色法的空,所以超胜;大乘唯识师证得依他识上二取空又更殊胜;中观师证得一切法空,最极殊胜。如果见一法空性就决定能见一切法空的空性,那上下宗乘都有见一法空性,就都见一切法空,怎么能分出上下呢?

“等”字总的含摄其余一切由见空性的差别而安立起来的断证的差别、修行位次的差别、上下宗乘的差别、教法施设的差别、证道方便的差别等等。这样就知道一切经论是以“证空性的差别”而建立起种种差别,如果把证空性说成“证则一切同证,未证则无一所证”,那这一切都无从建立,所以说“应成动乱一切经论基础”。

“如此”以下一句是再顺势责难过失。意思是,按这样看来,大乘的证悟并不比声缘的见空性增进,在证悟上没有更深更广,而经历的时间却比后者的三生证果等漫长很多,这样就成立小乘的道更快、更好。

这样比较:大乘菩萨在胜解行地要在发心的基础上积福德资粮,闻思修法界总相,才能见空性,期间经历一大阿僧祇劫,而小乘声闻只用一到两生就修到预流向见到空性。而且,小乘从预流向修到阿罗汉果也只用了几生,不像一到十地要用两大阿僧祇劫,所证的空性又完全相同,因此小乘道是更快更好的道。

或者在证空性上,声闻需要三生,缘觉需要百劫,菩萨最快需要一大阿僧祇劫,因此声闻胜过缘觉,缘觉胜过菩萨,这就有下宗比上宗更快、更好的过失。

【若认为:未必有此害,大小乘观待方便于断障有差别故。】

“此害”指承许大小乘都圆证法无我,就会遭来“应成小乘道比大乘速疾、深妙”的违害。“未必有此害”的原因是“大小乘观待方便于断障有差别”。也就是虽然大小乘在证悟空性上无差别,但证空的智慧以有无方便的摄持而有断障差别,大乘证空的智慧有方便摄持(也就是有布施、持戒等广大福德资粮摄持),所以能断所知障;而小乘证空的智慧没有方便摄持,所以只断烦恼障,不断所知障。这样大小乘虽然在证悟空性上相同,但在断障上有多少的差别,所以不会成小乘道比大乘速疾、深妙。

以下驳斥分二:一、破救;二、显明真义。

一、破救。

【驳:以所证未证分尽离之所证证悟智慧,若不断所断,则成所断永时不断,因为虽已具现证智慧,然以此不能断障,如许日轮已出而不灭暗般。】

“所证未证分”:“所证”指满分法无我空性,“未证分”,比如只证悟人无我空性,还有没证到的微尘、刹那等诸法的空性;或者,只证得有边中所取色法的空性,还有没证到的有边中的心法和其它三边的空性。“所证未证分尽离”,就是未证的部分全部远离。“所证证悟”指一切所证都圆满证悟。如果以这样证悟一切法空的智慧还不能断所知障,那所知障就成了永远不能断,因为已有现证真如的智慧还不能断障,就像日轮已出而不能灭暗一样。

这个比喻说得极妙,大家细心领会。黑暗的对治唯一就是光明,除了光明再没有别的法能破黑暗,如果光明破不了黑暗,那就成了永远无法破除,就算引来四大海水,刮起十二级台风,加上地动山摇、箭射如雨,也丝毫驱除不了黑暗。(这里要想一想,除了光明,以水能冲走黑暗吗?以风能刮走黑暗吗?以箭能射走黑暗吗?因为不是正对治的缘故,再怎么做也无效。)

像这样,日轮表示现证真如的智慧,黑暗表示不见真如以虚妄分别生起的障碍,既然障碍是由不见真如而起,也只有以现证真如的智慧来灭除,此外作其它布施等的福德是丝毫也灭不了的。但你说声缘有见一切法空的智慧还断不了障碍,这样以直接的对治断不了它,积聚再多非对治法也没有用,也就成了永远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