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宝性论释·善说日光(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庚二、其义广说分二:一、二转法轮宣说空性之密意;二、此无上续典中宣说法界如来藏之功德。

辛一、二转法轮宣说空性之密意:

究竟清净真实际,以诸有为法而空,

烦恼行业果报义,说为犹如浮云等,

一切烦恼犹如云,行业犹如梦受用,

烦恼行业之果报,五蕴犹如幻变化。

如是有如来藏若是了义,则于《般若经》等中宣说“一切诸法空性虽现而无自性,如梦如云如幻化”的密意如何呢?此无颠倒所证真实际胜义法界无为法,以世俗有为法客尘障垢生灭住的一切显现空,于此密意宣说无自性。此等空的诸客尘障垢有为法是何者呢?即是贪等烦恼杂染、不善等业杂染以及彼等异熟蕴等生杂染。宣说此三者依次如浮云等的相似,其中烦恼者,周遍障碍如虚空般的有情自性且是客尘的缘故,犹如浮云;由彼引生的有漏业者,是由颠倒心所生且是迷乱之境的缘故,犹如梦境的受用;烦恼与有漏业的异熟果——五蕴等义者,是观待因缘才显现种种,然而以理善察则无实有的缘故,犹如幻相与变化等。

辛二、此无上续典中宣说法界如来藏之功德分三:一、为除过失而说法界如来藏;二、过失如何产生之理;三、由遣除过失速得功德之理。

壬一、为除过失而说法界如来藏:

先前如是安立已,复于无上续此中,

为令断除五过失,宣说具有如来藏。

于此法界实相,为了依次引导诸所化而在最初转了四谛法轮,但有人执著色等实有存在,为了破除此执,在先前二转无相法轮中宣说一切诸法空性以及虽现而无自性如云如梦如幻化,如是着重安立无自性之后,仅以此点即能不舍精进。又复宣说殊胜甚深的缘故,在无上或三转法轮转决定胜义法轮的后者显示法界相续不断故如密续般宣说究竟义的“此处”,为了遣除自心怯弱想、鄙视他众、执着障垢自性是有、执著法界为无、增上我执这五种过失,且能获得欢喜勇悍等诸功德,以众多比喻根据等极明显地宣说一切众生皆具种性自性清净如来藏。

壬二、过失如何产生之理:

如是未闻此善法,而以轻视自身过,

心中生起怯弱者,菩提心者不生起。

何者已生菩提心,由此故生我慢心,

众生未生菩提心,于彼生起下劣想。

如是于此思惟者,真实智慧不生起,

是故执著虚妄法,及不能知真实义。

由于改造客尘故,众生过失非实有,

真实此过无有我,功德自性为清净。

执著虚妄之过失,诽谤真实功德者,

具慧自身与众生,不得现见平等慈。

如是,若未宣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则不得听闻,由未闻此,则想我自身如何能得菩提,由轻视自身的过失导致心生怯弱者不能生起欲现量现前自性胜义如来的殊胜菩提心的过失。如果何人为利他稍许发起希求佛果的菩提心,但执着我是安住大乘故为胜者或上者而生贡高我慢,若见未发菩提心的其他众生,由于不了知也具真如,会导致产生彼等众生下劣之想的过失。如是思惟无有如来藏的补特伽罗不能生起真实远离增损的实相义智慧的缘故,有将虚妄世俗客尘诸障垢执着为有的增益过失,不通达真实义法界胜义与无二之功德任运自成安住则产生损减的过失。如果善加观察,是因缘所作及能遣除的客尘的缘故,众生的过失客尘障垢在真实中无有,而在真实中无有人我法我的过失客尘的缘故,十力等诸胜义功德是于自性本来清净中具有。如是由执著虚妄过失客尘有自性而增益,将具有真实功德的法界本来任运自成安住毁谤为无有的缘故,诸具慧菩萨不能获得现见自己与众生自性胜义如来平等的大慈心,而且产生增上我执的过失。因此,为了断除此等过失极明显地宣说法界如来藏。

壬三、由遣除过失速得功德之理:

如是依于听闻此,勇悍敬众如导师,

生起般若智大慈,由于生起此五法,

无罪以及观平等,无有过失具功德,

自与有情平等慈,依此疾得如来果。

如是一切了义经典中宣说一切众生都具有法界如来藏,对此善听闻者,由于已了知自己的自性现前即是大菩提,故生起苦行修道的勇悍心,由于了知众生自性是佛,故如导师般恭敬,而且生起于世俗客尘障垢二无我的自性了知为无的般若、于胜义法界有的自性了知为有的智,并由见自他自性如来平等而生起欲作他利的大慈,如是产生五种功德法。依于此等功德——心中远离怯弱等罪过、观一切众生平等具有如来藏、了知无有诸客尘障垢过失、了知自性清净本具诸功德、由见自己与有情平等具有如来藏所生起的大慈,渐次修道,无疑速疾获得二利究竟的无上如来果。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如来藏品第一终。

大乘无上续论辨别三宝种性中如来藏品第一释竟。

菩提品第二

现在从彼法界远离一切障垢的诸佛出有坏无漏法界中无余转依果的角度来宣说。

戊二、觉悟之菩提义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讲法总标而说;三、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

净得远离及二利,其依深广大自性,

常住世间如实性,以此八义而宣说。

所知之事无垢真如究竟果的大菩提,以八种所知展开论述。彼亦,当知上述法界自性清净从一切客尘障垢中解脱具有二种清净的转依,即是菩提本体义;能获得此具有二种清净者的方便——入定无分别出世间智与后得世间智二者双融而修,即是因义;由彼等智慧修持究竟而远离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及其习气,即是果义;由远离烦恼障而超胜一切有漏衰败并获得无量无漏财富,成就自利圆满,由远离所知障而成就一切时中无碍转入的他利圆满,即是业义;能成就彼等二利圆满的所依----具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即是相应义;具有功德的彼菩提,难测难量故而甚深的法身,具有力等无量功德故而广大的报身,契合相应根机作他利故是大自性的化身,以此三身所分类,即是行义;彼等三身乃至虚空与众生未尽之间安住,即是常住义;彼等如实性不是佛以外余者的境界,由难证故,即是不可思议义。如是以八种义宣说。

己二、讲法总标而说:

本体因果与事业,相应以及分类行,

常住以及不思议,由此建立如来地。

如是法界自性清净远离所断客尘障垢、具有二种清净的本体义,能得彼者修行入定与出定道的因义,由修道远离二种障垢的果义,断障而成就自他二利的事业义,彼等所依诸不可思议功德的相应义,彼者以自性身、圆满受用身、应化身三身所分类的行义,彼等乃至虚空与众生未尽之间的常住义,以及究竟如实之相以诸凡夫不可思议义,由此八义建立了果究竟的佛地。

己三、彼等对应而广说分七:一、净得本体及因义;二、远离障垢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所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之行义;六、众生未尽之间彼等常住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庚一、净得本体及因义分二:一、略说净得;二、其义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