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法无我分四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二)破除“由果识了知有因——所知”

又想:如此即不说“由互相观待而成立”,然所知之果为识,以此了知有所知,有何不可?如芽从种生,由芽知有种。

在中观师的正理破斥下,实事师也不得不承认“以互相观待而成立彼此都是实有”在逻辑上说不通。这样就又想从因果方面来安立。

他想:现在生眼识等的果是以“所知”为所缘缘,从“生了识”就能推断有它的因——所知存在,像这样由果的识推知有因的“所知”有什么不对呢?就像芽是从种子生的,由“生了芽”就可以推断有它的因——种子存在。

以“取蓝色的眼识”为例,没有所知的蓝色,就不会生对蓝色的了别,而生了“对蓝色的了别”就知道存在它的因——蓝色。像这样,从“生了识”就能了知有它的因——所知存在。

扩展开来,我们心上生起各种各样的了别,有对林林总总人、事、物的了别,有对各式各样色、声、香、味、触的了别,既然生了这些了别,那一定有所知的万法,不然怎么会生这些了别呢?人处在一无所有的虚无中,会有什么了别呢?由果上生了各种各样的了别,就能推断因上有各种各样的所知。就像吃一顿饭生起种种酸、甜、苦、辣的了别,由此就知道饭菜上有各式各样的滋味。

下面分两步破斥:1、破比喻;2、破意义。

1、破比喻

比喻不当。因为“以芽推知有种”不是单以芽自己了知,而是以芽外的其他识在衡量果芽后,了知它有前提因——种子。即:这是分别见种、芽二者后,由“知因果量”而了知,并非无“知因果量”的前提,由仅仅见芽而知。

(“知因果量”,就是以理推知两个法是因果关系的比量。比如见到由烧火就生起了烟,火一灭烟就随着息灭,由此就断定火和烟是能生所生关系。这样认定后,不论见什么烟,都知道有它的因——火。)

中观师破斥说:上面举的比喻不恰当。怎么说不恰当呢?因为由芽推知有种子,不是芽自己知道有种子,而是以芽外的心衡量果芽后,才知道生它有种子这个前提。

所谓的“衡量”,就是从正反面推断:只有种下这个种子,才生那个芽;不种这个种子,就不生那个芽。这样就认识到:先前种的种子和后来生的芽是能生、所生关系。这是以芽外的心观察后,才知道种子和芽是因果关系。比如有一块空地,以前没有芽,后来春天在这里种了种子,又浇水、施肥,就渐渐长了芽。联系前后观察:没有种种子,就根本不生芽;种了种子,才生了芽。所以生芽是以种子为前提。

所以这不是还有犹豫,也不是碰巧猜对,而是排除了不定、碰巧,真正有个“推知因果的比量”才知道的(或者说,这是由正反面的推断得到认定后才这样知道的。)。如果没有“知因果量”的前提,单单见到芽不会知道有种子。也就是:如果心没有见过种子,也没有经过正反面的衡量认定种子和芽是因果关系,仅仅见到芽是不会知道有种子的,因为芽自己身上没有种子。

2、破意义

何以故?就“推知彼境存在之因的识”自身而言,以何根据了知它实有呢?胜义中以自证及他证都不成立故。

(“推知彼境存在之因的识”:“因”是理由,推知境存在的理由就是指由境所生的“识”。)

所谓“从芽了知有种子”,是以芽以外的心见到有芽而且衡量后,才知道有它的因——种子。但“由识了知有它的因——所知”,是以什么根据知道真实有这个识呢?胜义中自己证知自己不成立,以其他识证知也不成立,所以没有根据证明真实有识。既然证明不了“有识”,那怎么能以“有识”作为理由而推知真实有它的因——所知呢?

也就是如果所生的识是虚妄的,那就不能由它推知能生识的境是实有的。就像梦中生的孩子是虚妄的,无法由虚妄的孩子证实真实有他的母亲。

三、总结

以此宣说了承许实有之宗,名言难以应理;承许假立之宗,名言极为应理。

这是对以上法义的总结。

彼宗于心境,极难立实有,

“彼宗”指实事宗。认为真实中事物实有的宗派,都叫实事宗。承许真实中万法无自性,就是中观宗或空宗。两者对万法胜义体性的承许截然不同,前者承许有实法存在,后者承许无实法存在,完全是空性。对实事宗来说,成立心和境实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拿不出成立心境实有的正量。凡是立宗,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臆断或猜测,必须有能成立的量才能建立起来。如果没有能成立的量,就无法建立。

若由识成境,依何立识有?

对方说有能成立的量。以什么量能成立呢?就是由心识这个量能成立。意思是:由眼、耳等识现量取到了境,就成立真实有境。这就是由识成立真实有境。

比如:耳识明明听到了有鸟叫声,就成立真实有鸟叫声;舌识明明尝到了有酸甜苦辣,就证明真实有酸甜苦辣;或者在冬天由身识明明触到了寒冷,就成立真实有冷触。像这样,以识这个量就能成立真实有境存在,因为见到了、听到了、尝到了等等。

中观师问:你说由识能成立真实有境,如果识是真实有的,可以这样说,但你依据什么成立心识实有呢?

对方特别相信自己的心。他认为耳闻目睹到了,当然真实有境。他不知道心也有真、妄之别,比如梦中有对高山流水的了别,那个了别是真实的吗?如果是虚妄的,能依它证成真实有高山流水吗?当然不能。又比如错乱的眼识见到了空中有花,但以它能证实空中有花吗?所以必须说明你怎么成立能立的识是实有的。

这么一问,对方就说:

由境立识有,

有所了别的风声、雨声,就成立有耳识存在;有所了别的酸甜苦辣,就成立有舌识存在;有所了别的冷、热、软、硬,就成立有身识存在。这样,由于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

他认为有所了别的境当然有识存在。识不存在,怎么会有所了别的境呢?所以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

依何立境有?

再问:如果境是真实有的,可以以它为根据成立有心识,但你怎么成立境是真实有的呢?如果境是虚妄的,是像空花、阳焰那样的相,能成立识是真实有的吗?

这样他就说:

由互观待有,

心和境是彼此观待而有的。观待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观待有了别的识,就成立有那样的境。比如:有所了别的鸟叫声,就成立有耳识;有耳识的了别,就有那儿的鸟叫声。心和境是一者证成另一者。比如看电影时,怎么说心和境是真实有呢?因为眼前现了那样的画面,就成立有眼识;因为眼识有了别,就成立有那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