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法无我分四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中观师说:你说得对!实际上连一种谛都没有,何况两种谛呢?二谛是什么东西呢?二谛只是为导引众生设立的一个方便。比如你以前对世间的现相非常实执,认为真实有人、真实有法、真实有心前显现的这一切,凡是见闻觉知到的,都认为是真实的。一开始就跟你说“没二谛,只是不可思议的实相”这有什么用呢?根本没办法契入。所以要设立一个方便来让你趣入。这就有必要建立“二谛”。

就是现在显现的这些世间相,我跟你说全是虚妄的,它的真相不是这样。这时才引起你的怀疑。引起怀疑之后,就带你去抉择万法的真相是什么。世俗中看来是有生、住、灭,确实心前显现有一、有多、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人、有法等等,这些千差万别的相就是你的心显现的相,这叫世俗谛,因为你的心确实这么现了,这不能否认,世俗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叫世俗谛。但我说你的所见不是诸法的真相,它还有一个胜义,那才是当下现的这个相的真实相。怎么来发现这一点呢?这又有最初的方便,就是用观察胜义的正理对万法做观察,就会抉择到这一点。

比如你认为这间房子是真实的法,那就用离一多因来对它审察,结果从粗到细观察下来,什么实法也得不到。像这样抉择内的身体、外的山河大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发现了不可得;然后抉择心、受,也发现不可得。从这以后,你的知见就开始会转变,这时就惊讶:原来一切现相都是不可得的空性。这时候再告诉你:既然它都不可得,哪里还有观待它安立的胜义谛呢?

所以安立“二谛”就只是当时根据众生的情况,因为众生心前有虚妄的现相,才观待这个现相说有它的胜义或实相,这样就引着你去探究它的实相。但实相中有没有二谛呢?没有的!真实中一切假相都不可得,哪里还有它的胜义呢?那又是什么呢?这一切客尘虚妄的相都没有了,就只是不可思议的实相,这是口说不出、心缘不到的,说得出、缘得到就成了可思议。所以是“唯证方知”,要亲证到了才知道。

俗以他心立,有情岂涅槃?

他又提问:刚才你说世俗现相都是现而不可得的,那这样世俗法就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又是怎么来的?看起来是以其他的心设立而现起了它,也就是心怎么分别的就怎么现。

比如:有没有心外的山呢?如果有心外的山,就是真正有山这个东西、有山这个“我”存在,但发现没有山的自体,那就问:山是怎么来的?山没有自体,山只是以其它心设立的,就像梦中的山不是以自体成立为山,而是以梦心设立就现出了山。

所有的世俗现相抉择到究竟时,就不出“唯识”两个字。所以,名言中的真相无过于此,这是名言最深的见。这样的话,你说世俗一异、来去、生灭、有无等,它不是有自己的体,而是心这么分别的,就出了这些相。

对方说:你说世俗是以另外的心设立它,就现了它,好比空中的幻象、幻马不是以自性成立,而是咒师念咒加持石块现起了这种相,所以是咒师念咒和石块的因缘和合就设立了它。像这样,一切世俗现相都是分别心设立而现的,就像“日有所思,夜形于梦”,白天想多了,梦里就现了境相;又像现在心是怎么悭贪、怎么嗔恚,来世地狱、饿鬼的各种相就现出来了;或者一个人常常这么想,他的相也跟着变,所以都是由心设立的。

这样世俗法没有自体而只是心设立的话,由于有情不会穷尽,分别心就不会穷尽;由于分别心不会穷尽,由分别心现起的幻相就不会穷尽;幻相不穷尽,就入不了涅槃。

意思是,涅槃不是别的,就只是一切迷乱的相消尽,所以成佛就是彻底从梦中醒来。现在由于分别心所现的虚妄相无法消尽,所以就入不了涅槃。

中观师回答:

此为他分别,非彼自世俗,

后定有则有,无则无世俗。

这是区分自他来回答。虽然就总体的有情界而言,分别心没有消尽之时,因此分别心现的虚妄相就没有消尽之时,但不能以总体有情界的迷乱不消尽,就说任何有情都不能入涅槃。

“此为他分别,非彼自世俗”:虽然六道有情的虚妄分别在不断地生起,但这只是其他有情的分别,不是诸佛自己心前有这些世俗的戏论。就像梦中的人不断陷在迷乱中,这丝毫不妨害觉醒者的心,不会让觉醒者安住不了觉醒状态。所以不能以其他有情还没有消尽二取妄现,就说没有人能入涅槃;也不能说一个人入了涅槃,就使得一切众生各自心前的二取妄现都得以消尽。总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诸佛觉悟之后,根境识的一切妄现都没有了,心前丝毫没有恶趣的显现、人天的显现、声闻缘觉、菩萨出定的显现,所以当处是寂光净土,再没有什么轮回、涅槃的差别,或者世俗、胜义的差别。对他来说就是唯一真心,其它虚妄的显现什么都没有。

“后定有则有,无则无世俗”:如果觉悟后还决定有能取所取的现相,那就是在诸佛心前存在,但觉悟之后这些现相一无所有,所以诸佛的自然智慧中就没有世俗这些现相。

辛二、断能立不应理诤分二:一、虽无实然观察应理 二、实有之观察不应理

“能立”指能成立诸法无生的观察。“诤”指对方诤论:真实中说有观察是不合理的,所以由观察抉择诸法无生也就不成立。

中观师分两步断除诤论:第一步、阐明虽然观察的心和所观境都无实,但名言中安立观察很合理;第二步、阐明如果承许心、境实有,安立观察反而不合理。

壬一、虽无实然观察应理

分二:一、阐明“虽然心、境无实,但依于名言而说观察是合理的”;二、断除“能观应成无穷”的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