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然而,仅此“无”者并非究竟实相,因为:何时抉择无色等事,即所观事名言中不得生等自性,尔时依于彼之无实,离所依有事故,云何心前住所缘境?即不可能住。如石女儿未生,则不见彼死。故“无”唯是依“有”而立,并非不观待而自性有。】

意思是说,虽然有必要在实执坚固的众生心前安立“无者”,让他先按这样串习,但仅仅这“无”者并不是究竟实相。比如仅仅遮生的“无生”这一分只是单空,不是究竟实相。

为什么不是究竟实相。因为:所观察的事物在名言中得不到生、住、灭等的自性,这时依于它的无实远离所依的有事,怎么会在心前住所缘境呢?也就是,名言谛中的有事是所依,无实是依于它而安立起来的。究竟上,所依都没有了,它怎么能安立上呢?比如,石女儿本来没有生,怎么能见到他的死呢?有事本来没有生,它的无生怎么安立呢?或者,本来没有“我”,怎么来成立“无我”呢?所以,“无”仅仅是依于“有”立出来的,并没有不观待而独立有的“无”。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无”的真实东西。

四、断除将成遮立轮番的诤论

【若想:那么,遮有后立无,复遮无而立有,二者轮番替换有何用?】

这是不许可遮遣“无”。他想:否认“有”就是成立“无”,再否认“无”又是成立“有”,这样来回地替换有什么用?这是他还没有领会到远离戏论的中观义。

【驳:于依识不依智而随见世间量的寻思者而言,生起此种大象洗澡式的分别极为正常。因为:不可思议的法性本是诸无善缘者最为惊怖之处,以故不知其相,说“无”即执为空无,说“有”即执为实有,说“双融”复执为如黑白线搓于一处之义,说“不可思议”又执为何者无有,如和尚见外,余无所现。】

“大象洗澡式的分别”:就是像大象热了就冲进水中,水里泡凉,又返回地上一样,随见世间量的寻思者听到“无”也要被遮遣时,会想:“首先遮了有立无,然后又遮无而立有,这样来回地替换干什么?”

他这样想是很正常的。原因是:不可思议法性是无善缘者最惊怖的地方。“无善缘者”是指善根薄少、根性下劣的人;“最为惊怖之处”,就是这些人接受不了大空性,当听到说“什么也不是”时,头都快要爆炸了。“故不识其相”,就是不能认识不可思议法性的本相。

要知道,法性本不可说,但佛在无言说中随机方便说“有”、说“无”、说“双融”、说“不思议”,有时说法性是真实有的、是坚实、是常住,这是说“有”;有时说空也空、无相也空、胜义也空、或者无佛、无涅槃,这是说“无”;有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说“双融”;有时说“是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是说“不可思议”。

但寻思者听到说“有”就作实有解,听到说“无”又作空无解,听到“双融”又认为是像黑线和白线搓在一起那样,有和空合并在一起,听到“不可思议”又执著成什么也没有。“如和尚见外,余无所现”:“和尚见”就是像木石一样什么也不分别,也就是《辨法法性论》所抉择的无分别歧途。“余无所现”,就是除了什么也不知道的无分别之外,无有寂照不二的智慧现前。

【复次,若此甚深究竟之法易为大众了知,为何说彼超越一切世间、为难见之圣者行境及难证不可思议?】

“彼”指甚深究竟之法。既然它超越世间,是难以见到的圣者行境,是难证的、心想不到、口说不到的法,因此不容易被大众了知。

【因此,龙树阿阇黎云:“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前一颂是说:福薄根浅、不明了真实义的钝根人不能如理观空,这样观不好空性,就会堕在断见中损害自己。就像念咒降伏敌人要非常善巧,不善咒术的人念了,反而伤到自己;又像毒蛇头上的如意宝,要有善巧才能取到,不善巧就反而被毒蛇咬死。

后一颂是说,世尊知道甚深微妙的实相不是钝根所能领悟,因此成道后四十九天默然不说。这不是世尊不慈悲众生,而是因为法太深,说了也无益。

【因此,并非遮一法后另立一法,遮一切边后终将入于远离遮立之法性真如故。】

这是结论。意思是,这里不是遮一法之后再立另一个法,中观应成派了悟诸法的实相本来不是分别所缘,所以一味遮遣而不立,在遮遣了一切戏论边之后,就契入了远离遮立的法性真如。所以并不会成为遮立轮番。

以下是教诫:

【对此从本于无生同时显现、空与缘起从本无离无合的法性大平等,乃至未起彻底定解,应需勤集资粮,及亲近具相殊胜善知识,长期串习真实之关要。】

空和缘起本来无离无合,意思是:空和缘起不是首先在一起、后来分离,也不是首先分离、后来融合,而是从本就无离无合,也就是本来不二。

现空无别的法性不偏在有边、无边、二俱边、俱非边,由于不偏在四边戏论上,因此是大平等。有、无等偏于一边,不是平等义。不偏在任何边上,就是“平等”。这超出世间所说的平等,因此是“大”。

在大乘佛道的实证上,对“大平等”生起彻底定解是极重要的一关。在还没有生起彻底定解的时候,需要做到这样三点:第一、精勤地积累资粮;第二、亲近具相的殊胜善知识:(就是对离一切戏论的法性大平等义具足正见,以教理通达空性的善知识。“殊胜”,是指胜过小乘善知识等。“亲近”,就是诚心地做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这样三种事,来让善知识欢喜,这就叫亲近。);第三、亲近之后长期串习真实的关要:就是听闻般若法的真实教授,长期持续地串习有教、有理、有窍诀的关要(“真实”是指善知识所传的教授,有圣教的证明,以正理决定成立,而且以窍诀力容易趣入实修。)。

【所谓“以听闻骄慢及以见世间量的诸多观察,纵经百劫精勤,亦不能通达少许”的此一上师教言,求解脱者应持为心宝。】

通达远离戏论的空性,不是以分别心执著能达到的,就连在离戏的总相上也需要长期修习。只是在善知识座前听几天法,辩论几下,就以为可以修,这是不一定的。

“以听闻骄慢”,就是稍微听了一点,就自以为通达而生起慢心。“以见世间量的众多观察”,就是以分别心作这样、那样的观察,都与离戏不相应。经上有一句话:“分别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可见这是超越世间的境界。单凭自以为是的慢心和见世间量的种种观察,即使用一百劫精勤,也通达不了少许。“上师教言”,就是全知一位引导修行上师的教言。对上面这句教言,凡是求解脱的人都要受持为心上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