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多有印藏注释解释为:若蓝等相实有,为何不成心外的外境义;若非异,心也应成无实。】

这是列出对三、四两句的其他解释。

【若想:心若无实,则不应作能见。】

虚相派这样想:心如果无实,无实就是不可得,怎么能见闻觉知呢?

他对无实还能见接受不了。所谓无实,就是得不到,没有这个东西,还能见吗?就像驾驶室里得不到司机,怎么能开车呢?

【答:如你所许,如幻之境无实而可为所见,如是,如幻无实之心亦可作能见。】

就像你承许的,幻化般的色声等境,现而无实,还能被看到、听到、触摸到。同样,幻化般无实的心也可以作能见。比如,梦中的人开梦中的车,车不可得,还能走;人不可得,还能开,没有不能成立。

白天的开车和梦中没有什么不同。观察时,车和人都不可得。不观察时,人在开车,见红灯停车,见绿灯又开车。“见”不可得,还能见红灯,见绿灯,见红灯时能判断“要停车”,见绿灯时能判断“要开车”,这个判断也不可得,但还能判断。还能想要左拐弯、右拐弯,这个想不可得,还能左想右想。不可得的心,还能见、能想、能判断,能作种种事,还作得很漂亮,起动、加速、拐弯等等。如果是实有,这一切都成立不了。而无实,这一切都能成立。这就是性空缘起。

一般人对外境是虚妄还好接受一点,但心能见能闻,也说是不可得,他接受不了。接受不了,顶多是唯识的见,没办法悟入胜义空性。

到这里,才明白实境、实心怎么也不能成立,但如果是幻境、幻心,就都能成立。因为心、境是无实,就可以成立以心见境。举一反三,会明了诸法性空才成立缘起。如果不空,就一个也成立不了。

【上文是就否定而言,此处则从肯定说。】

“上文”指前颂:“若时识亦无,以何能见幻?若时幻不成,尔时亦见何?”(对方说:连识都没有的话,以什么见幻境呢?回答:幻境没有的话,见个什么呢?)这是从“如果没有”的否定方面作回答。这里是从肯定方面说:“既然如幻的境可以是所见,那如幻的心也可以是能见。”否定是重点破实有的识;肯定是重点立“无实的识可以作能见”。这是让虚相派承认他本不承认的事,是引导他悟入心境两虚的空性。

【若想:轮回是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否则应成如虚空般空无,生彼轮回显现不应理,无依处故,如无泥之瓶、无线之衣。】

如果想:像清净水晶球那样的依他起识是所依处,依止它的就是轮回的种种现相。所依处的依他起识应当是实有,不然依他起识不实有的话,轮回的现相就成了像虚空般的空无所有。也就是,没有一个实有的所依——依他起识,哪怕起一点身体、受用、处所等的轮回现相也不合理。

这就像说“无泥的瓶子、无线的衣服”一样不合理。瓶子是依于泥土烧制的,如果泥土不存在,还说有瓶子,那是没有道理的。“无线之衣”也是一样。意思是说,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可以有种种轮回现相,但如果依他起识无实,那绝不会有种种现相出生。

对这一诤论,以下分两步来断除:第一步、推出轮回无实;第二步、说无实轮回依实有的心不合理。

第一步、推出轮回无实。

【驳:若轮回实有,彼与心为一?为异?一则不可分,异又失坏唯识,故应许轮回无实。】

如果轮回是实法,它和心是一,还是异?如果是一,就和心永不分离,即使成佛也还有轮回的杂染法。如果异,那两者就不同,轮回就是心以外的法,失坏了唯识义(也就是,器世界的色蕴是轮回法,它不是心;凡夫的五蕴或色蕴也是轮回法,也不是心,这样轮回的器情都不是心,就失坏了三界唯识的宗义)。

总之,轮回如果实有,和心的关系只有一、异两种。如果是“一”,应成成佛时还有轮回;如果是“异”,又失坏了唯识义。因此只能承许轮回无实。

第二步、说无实轮回依实有的心不合理。

【然而以无实轮回无作用故,轮回依于实心,岂有系缚、解脱的作用?如兔角依手也不可能掘地。】

然而这样无实的轮回没有任何作用,它依于实有的心怎么会有系缚和解脱的作用?就像兔角是没有的事,即使依着手也不可能掘地。

“兔角”,比喻无实的轮回;“手”,比喻实有的心;“掘地”,比喻系缚和解脱的作用。唯识师认为的无实是像兔角那样子虚乌有的法,而且他说:“轮回依于实有的心。”中观师就他所说的这两点发难。中观师说:你说的无实轮回就像兔角,实有的心就像手,既然兔角依于手也不能掘地,那同样,无实的轮回依于实有的心也不起任何作用。你说的轮回是子虚乌有的事,能起什么系缚生死的作用呢?而且它是没有的东西,又哪里有照见它的空性而起解脱的作用呢?

【无实者,于何者亦不依,若有依,则应成实有的因果。】

无实的法不依于任何一个法。原因是:“如果有依,就成了实有的因果”。也就是,如果轮回依于实有的依他起识而生,那以依他起识这个实有的因,所生的应当是实有的果。也就是,一个实法不会生出一个虚法来,这样依他起识是实有的,由它所生的轮回显现也应当是实有的,这就和你说的轮回无实矛盾。

【对此句“否则如虚空”,也有视为破他方文句而释,然以上释为妥。】

“上释”,就是把“否则如虚空”解释为他方所说,而不是违害他方。

【所谓的“无实”有两类:一、名言中亦无的毕竟无;二、无实如幻之无。实事师不明了“无实然可显现”极为应理,而执取为如毕竟无。以上是按此义答复。】

“无实”有两种,一是名言中也根本没有,像龟毛那样的毕竟无;二是像幻事那样现而无实。中观说的无实,是指万法现而无自性(就是显现的相当体无自性,这就是如幻的无)。

唯识师认为依他起识是实有的,不然轮回现相就成了无因而现。这是他不明了由无实的缘起而能显现万法,所以固执一定要有实事作为现基才行(就是他一直执著只有以实有的依他起识才能显现轮回,不然就成了无依处而现轮回,等于无泥之瓶)。如果他了达“无实但可以显现”,这样来说“名言中万法唯识,以心作为依处能显现”就非常合理了。可惜他不明了这一点,一直把无实执著成毕竟无。以上是就他的想法对他作出答复。

【如是,由无事轮回与有事识何时亦不相连故,唯识师汝心无有所取助伴,应成自证自明的独一体。何时如是心离所取,尔时能取亦空,而现前二空,此时即现前真如,由此应成一切有情无始即成如来,而不必观待正道勤作。】

以下是顺着他说的“轮回无实”和“心实有”这两点,发出一连串的大过失。

中观师说:像这样,你说的轮回像兔角一样毕竟无有;而你说的识像牛角一样存在。兔角和牛角何时也不会相连,同样,无事轮回和有事识也不会相连。这样,你的心就没有了所取助伴,就成了自证自明的独一体。何时像这样心没有了所取,这时能取的心也是没有的(也就是,所取和能取,有则俱有,无则俱无。比如有蓝色,才有取蓝的识;没有蓝色,就没有取蓝色的识。),这样没有二取而现前能、所二空,这时就是现前真如。由此成了一切有情无始以来就成佛,不必观待布施等的正道勤作。

总之,对方把“轮回的现相无实”看成是毕竟无,这样,轮回的现相毕竟无,就没有了所取;而没有所取,就没有了能取;没有能所二取,就成了一切有情无始以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