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如此,观察万法唯识而立唯识宗有何功德?即虽许以唯识之“唯”遮心外有义,并立二空真如,然不必遮现二,亦不需立二空故,以彼道有何作用?】
(“现二”就是现出能、所二相。“二空”就是能所二取相本空。)
再往下推到建立唯识宗也成了毫无利益的事,意思是破斥心外有境,详尽地观察万法唯识而建立唯识宗义,以及造论开宗、引导学人等等,成了一点利益也没有。
中观师这样破斥:虽然你们承许以唯识的“唯”字完全否认了心外有境,而且立能所二取空是真如义,但现在众生心前本没有能、所二取的相,所以不必要遮遣现二,而且众生恒时都了知无有能所二取,所以也不需要立二取空。换句话说,如果众生把本无二取看成实有二取,那是需要遮遣这样的妄见;如果实相是无二取,而众生不了知这一实相,当然也有必要立二取空为真如义,这样做,能起到破妄显真、离妄归真的极大作用。但现在不必要遮现二,亦不需立二空的缘故,以观修万法唯识的道能起什么作用?毫无作用。
【因此,若许无相,则应成轮回显现无事,由此应成断灭一切领受。】
这是对虚相唯识最后的总破。中观师说:因此,按照你们虚相派承许无相,色、声、香、味、触等轮回显现就完全没有。这样根识没有任何所领受的境,见色、闻声、嗅香等的一切领受就全部消失,断灭一空。
幻境非心外,计无异亦非,
这是虚相派的主张。第一句遮凡庸、小乘计心外有境,第二句遮实相派计心境一体。也就是虚相派说:如幻的境相不是像凡庸、小乘所认为的那样在心外存在,实相派认为“心、境无有不同”也不应理。
若实岂非异,非异则无实。
中观师就虚相派的主张发难说:如果境相是虚的、心是实有的,两者岂不是不同?既然境相和心不同,那就是心外的法。
虚相派补救:境相不是和心不同。
中观师再破:“非异则无实。”意思是,如果不是不同,那就是相同,由此心和境就一样无实了。
境无实可见,心能见亦然。
虚相派认为:假使心不是实有的法,怎么能见境相呢?(这里“见”总的指一切六识的了别。)
中观师回答:如果境不是实法,而可以见到,那同样心不是实法,也可以作能见。
轮回依实法,否则如虚空,
无实依于实,云何有作用?
虚相派说:轮回的现相一定要依于实法才成立,如果不以一个实法作为依处,那会像虚空一样什么也没有。
中观师破他:你说的轮回像兔角一样,是无实的法,而无实的法依于实法,怎么有系缚和解脱的作用?
汝心无助伴,应成独一体,
心离所取时,一切成如来,
若尔于唯识,观察有何德?
中观师继续再破:唯识师你的心没有了所取助伴,应当成立是独一的体性;这样在心脱离所取时,也就没有对应的能取;而没有能、所二取,就应成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就成为如来。如果是这样,观察万法唯识有什么功德呢?本来众生误认为心外有境,执著能取和所取的相是真实的,由此不见二取空的真如,针对众生的执著病,引导他观察唯识,由此能否认心外有境,而且建立无有能所二取的真如义,这有使众生的心趣入真如的作用。而现在众生没有能、所二取的现相,也就没有必要否认二取的现相;而且本来没有二取,也不必说“你现的这个二取相是空的”,这样一来,观察唯识就没有任何利益。
以上讲完了基方面的断诤。
戊二、于道断诤
以上抉择了基是实空,也就是内外诸法都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以下断除对于道的诤论,道就是安住空性而修习。
分五:一、断除道不能断烦恼的诤论 二、断除道不能遮止分别的诤论 三、断除遮无实不应理的诤论 四、断除将成遮立轮番的诤论 五、正说道的无上力用
一、断除道不能断烦恼的诤论
【若想:虽了知内外诸事如幻,然以此不能断烦恼,譬如何时幻师了知自己所变的美女仅是幻相,然于彼犹生贪心。】
这是认为了知万法如幻并不能断烦恼。所举的例子是,哪个时候幻师知道自己念咒语加持木块所变的美女只是现而无实的幻相,但还是对幻女生起贪心。又比如,观众知道银幕上的美女只是影像,但还是贪著这个影像。
【驳:幻师于任何所知均未断烦恼习气,不曾以对治智慧稍许制伏执著二我的分别故。由此,幻师见幻女时,因见者相续中的对治——空性习气极弱,怎能彻断贪心?心中无有与实执状态直接相违之空性故。然而,由见无外境真女,亦不发起追求幻女及接触等。】
幻师对任何所知都没有断除过丝毫烦恼习气,因为他没有以智慧稍微地制伏执著人我和法我的分别。既然没有制伏执著二我的分别,怎么能断烦恼习气?(因为烦恼习气是由虚妄分别生起,如果不能观见境的空性而止息分别,那就无从断除烦恼习气。)所以,当幻师见到幻女时,内心有贪欲习气,外面又看到了幻女的境,加上没有力量遮止非理作意,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贪心。
但是知道对境不是真实的女人,还是能起作用,不是没有作用。他知道这只是念咒加持石块幻变的女人,不是真实的女人,就不会去追求“她”、接触“她”,这就是作用。
总的来说,“了知万法如幻”有种种深浅的境界和作用,胜解行地的了知能伏住烦恼;见道以上的了知能断除烦恼。但作为凡夫的幻师没有生起下至缘空性总相的智慧,因此无法断除贪心。举幻师的比喻并不成立空性之道不能断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