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法无我分四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粗者不异乐,显然乐非常。

数论师救护说:乐等始终就没有灭过,只是相状有粗细的差别。先是粗相,显在心前;后是细相,隐在“主”界中成为功能性。

中观师破斥:以显了的乐为例:显了的乐是粗相,这样的相和显了乐是一体、还是他体呢?如果是他体,那在粗相灭尽时就还有显了乐存在,为什么没见到它存在呢?比如为什么吃西瓜的乐受过后就不见了呢?既然是显了的、又是常住的,就应当一直在心前呈现。

其次,如果这粗相跟显了的乐不是他体,而是一体,那粗相灭了就是显了乐灭了,因此显了乐不是常法。

若许因位无,不生由无故,

对方说:如果承许因上没有乐,那绝不会产生丝毫乐,因为根本没有的法是无法出现的。就像泥里没有兔角,怎么挖也不会出现。

现在呈现了乐,就证明因位时已经有它。因此,所谓的生,就只是先前在主界里存在的功能体性的乐,后来呈现在心前;所谓的灭,也只是呈现在心前的乐隐含在主界里。所以乐实际没有灭。

显者前无生,汝不许亦有。

因上若有果,食成啖不净,

当以买布值,购穿棉花种。

中观师破斥:这样的话,显了的乐就成了前无新生了,即使你不愿承认也有这一点。原因是:如果因位已经有显了的乐,那就不存在显和不显的差别;如果因位没有显了的乐,那一定是后来新生的,这和你所说的“因位没有则不能生”相违。

其次,因上真实有果的话,吃饭就是在吃粪便(因为饭是因,粪便是果,因上有果的话,饭上就有粪便,因此吃饭就是吃粪便)。而且,你应当用买布的钱去买棉花种子,从种子上取布做衣服穿。因为:种子是因,布是果,因上有果的话,种子上就有布;而买布贵、买种子便宜,应当用买布的钱去买几十倍的种子,让衣服增加几十倍。但没有这样的事,所以因上决定没有果。

谓愚故不见,然知真者立,

世人亦有故,云何不见真?

对方回应:事实上因上是有果的,只是世人由于愚蒙,见不到真相。

中观师破斥:你们了知真理的论师安立“世人也有修道见到真实性”,以此为什么不见真实性呢?

意思是:了知真理的人安立的观点应当可以采用。像这样,世人既然有由修道见到真实性,那后来见真实性的心是果,因位的心是因,因上有果的话,因位就已经有了“见真实性的心”,为什么还不见真实性呢?应当见到!

世间若非量,见显亦非真。

对方解释:世间的心并不是认知实相的量,所以以它见不到真实性。

中观师破斥:如果世间的心不是量,那“以世间的心见到有果显了”就不是如实见,因此不能用来成立“因上有果”,也就是你们说的“因上有果,以见到果显了故”并不成立。

能量设非量,量果岂非假?

汝修胜义空,依彼故非理。

对方反驳:你们也存在这个问题,你们能衡量的心只有观待境才生起,因此是虚妄的心;既然是虚妄的心,就不是正量了(也就是:要观待某个境,才有衡量这个境的心。像这样取境的心只是二取虚妄的心,衡量不到无二真如,因此不是认知真如的量);这样,能量的心不是量,以它衡量得到的结果岂不也是虚假的?而你修胜义空性是依据这个结果在修,这样对虚假的法作串习是很不合理的。

未触所观事,不取彼事无,

故事为虚妄,彼无显然妄。

中观师答复:你指责我们衡量胜义的心不是量,所量出的空性也就是虚妄的,再对虚妄的空性串习就只是修虚妄分别。当然,如果承许这样的空性有真实的存在,会被你破除。但我们没说过这样的“空性”是实法。

我们认为,“事物无”这样的空性只是观待其它法假立出来的。也就是:如果不触及或不依赖所观的事物,就没办法单独取“这个事物的无”。比如:只有依赖桌子,并对它抉择,才会生起对桌子的否认;不依赖桌子,就不会有对桌子的否认。像这样,“桌子不存在”是观待桌子而安立的,由于桌子是虚妄的,“桌子不存在”显然也就是虚妄的,或者一无所得的。总之,如果衡量到某事物是虚妄的,那么“这事物无有”的空性也显然是虚妄的。

或者这样问:没有梦中的“花”,会存在一个“无花”的东西吗?显然,“花”是虚妄的,“无花”也是虚妄的,因为“无花”只是观待“花”假立出来的。又比如:得不到梦中的“张三”,会存在一个“无张三”吗?“张三”是虚妄的,“无张三”也是虚妄的,因为“无张三”只是观待“张三”假立出来的。

总之,如果一个法真实存在,就应当能得到它。如果观察时一无所得,就不能说有它存在。“有”都不可得,对“有”否认的“无”怎么可能得到呢?比如:兔角得不到,否认它的“无兔角”会有存在吗?显然毫无存在。或者:高山只是假相,对高山否认的“无高山”会有实法存在吗?也肯定没有,因为这只是观待高山假立出来的;或者眼前的桌子只是假相,微观上只有一堆微尘、没有桌子,这样,对桌子否认的“无桌子”也不会有什么存在,因为这只是观待桌子假立出来的;或者所谓的人,只是色、受、想、行、识五类法的积聚并没有我,这样对我否认的“无我”也没有任何存在,因为这只是观待我假立出来的。像这样,否认事物的单空——所谓的无此、无彼、无人、无法,只是观待事物假立出来的,也就毫无实法存在。既然毫无存在,还执著它有干什么呢?

所以我们很清楚,以心衡量万法后得出的结论——“万法无”这样的单空,只是观待万法假立出来的,不是真实有个“空性”的东西存在。

讲到这里,对方又抓住“单空是虚妄”再次提问:既然“有”是虚妄的、“无”也是虚妄的,你们作意“这是无、那是无”有什么用呢?缘虚妄的相念念叨叨有作用吗?

中观师回答:

是故梦子死,以子无之想,

障于子有想,然彼想亦妄。

中观师说:缘虚妄的相作意确实有作用。比如:一个女人在梦中生了儿子,后来又梦到儿子出车祸身亡,当她想“我的儿子没有了”时,就障碍生起“我儿子存在”的想。像这样就是以“无”的想障碍生起“有”的想,这就是所起的作用。但这梦中作意“儿子没有了”的想也是虚妄的。意思是,梦中想着儿子有了当然是妄想,想着儿子没有了也一样是妄想,因为不论儿子有或没有都不成立。

比喻表达的意思是:以能衡量的心衡量万法,断定了“万法无自性”之后,心就开始执取“万物无有”。这样生起“万物无有”的想法时,就遮止了对万物起实有想。就像经过衡量断定了“有漏皆苦”之后,“有漏法有乐”的想就会被遮止!而且希求世间乐的心也会被遮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