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法无我分四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己四、观察受者

分二:一、证成本无受者和受;二、由此了知真实义中无利无害。

一、证成本无受者和受分二:(一)断疑;(二)以理证成。

(一)断疑

若想:倘无所受和受者,彼见闻等即不合理。

如果想:假使既没有所受,又没有受者的我和心,那眼见色、耳闻声等就不合理了。

答:此眼见色、身觉触及“乃至”所表中间部分一切见、闻、嗅等,乃真实义中无有而现,即由如梦如幻之自性。

“真实义中无有而现”,简略地说就是“无而现”。意思是:如果真实中实有所受的苦乐、受者我和能受心的自性,那是无法安立以心领受苦乐的。实际上,所受的苦乐、受者我和能受心都没有自性,都是没有真实体性而虚妄现的,因此就可以成立在迷乱心前有见、闻、嗅等。

“如梦如幻之自性”:就像梦中眼睛见到了色、耳朵闻到了声,明明梦里没有色和声,也没有眼和耳,还能见色、还能听声音。这样,以诸法自身是如梦如幻的体性来成立有见、闻等,就很合理。如果梦中的眼睛和色法是实有,就无法成立以眼睛见色法,如果梦中的耳朵和声音实有,也无法成立以耳朵闻声音。梦中这些没有谛实,所以成立有见、有闻。

也就是衡量见、闻等的显现,有“实无而现”、“实有而现”、“实无而不现”三种方式,其中只有“实无而现”合理,“实有而现”和“实无而不现”都不合理。这就说明真实中没有所受和受者,但以无而现的缘故,可以安立见闻等。

阿阇黎云:“如幻如梦影,如乾达婆城,所言生住灭,其相亦如是。”以此,唯除无实而现之外,真实中一无所见。

龙树菩萨这一颂是说:诸法最初的生、中间的住、最后的灭也是如此,就像梦中有儿子出生,中间长大,最后死亡,这都是虚妄的显现,没有自体。其实,万法跟幻化、跟梦影、跟海市蜃楼完全一样。所以,除了只是无实而现之外,真实中不见有受者和所受。

《心赋注》里有一段话说:“如须菩提意,若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性,今何以故,现有眼见耳闻法。(像须菩提认为:如果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为什么现在有眼见、耳闻等呢?)以是故,佛说梦譬喻。(为了让他得到理解,佛就讲梦的比喻来做启发。)如人梦力故,虽无实事,而有种种闻见嗔处喜处,觉人在傍,则无所见。(就像人以梦的习气力,虽然梦里没有真实的事,却显现有种种见闻,有种种生嗔、生欢喜的地方,觉醒的人在他身边一无所见。)如是凡夫人,无明颠倒力故,妄有所见,圣人觉悟,则无所见。(像这样,凡夫以无明颠倒的力量,虚妄地见到这见到那,圣人在觉悟中,没有这样的所见。)一切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皆不实虚妄,故有见闻。(总之,一切法不论是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不实虚妄的缘故,所以才成立有所谓的见闻。如果这一切是实有存在,就无法成立见、闻、触等。)”

《幽冥录》里有一个故事:

这是讲古代焦湖庙有一棵柏树,树上有一道小的裂缝。当时有个单父县的人杨林在外经商,到庙里来祈求。庙巫说:“你想要好的婚姻吗?”杨林说:“太幸运了。”庙巫就叫他走到树边。一下子入了裂缝,见到红门、华美的房屋。只见赵太尉坐在里面,把女儿嫁给了杨林。后来生了六个孩子,都是秘书郎。这样经历了几十年,没有想回来的意思。忽然就像梦中醒来,自己还站在树边。杨林的心失落了很久。

这里想一想,别人在柏树旁边并没有见到红门、华屋,也没有赵太尉和他女儿,更不知道里面几十年的家庭故事。但在杨林的心前却是明明见到了、听到了、生活过了,而且这梦幻的生活过得“乐不思蜀”。应当说“这一切见、闻乃至触,都是由于梦幻的体性”。如果是实有红门华屋、实有杨林一家老小,和几十年的见闻生活,那就不合理,因为以实有无法成立这一切。但因为从始至终都是梦幻的体性,就有这无而现的梦幻经历。

《西域记》里还有一个更精彩的公案。

从前有一位隐士,结庐隐居,学了很多技艺,他能让瓦砾变成宝,人和畜生转变形相,就是不能驾驭风云做神仙。因此他就看图考察古迹,寻求成仙的法门。这样得到一个求仙的方子,上面指示说:“想求成仙,要立坛场,叫一位烈士手按长剑,站在坛场边角,从天黑到第二天天亮,屏住呼吸、默然不语。求仙者端坐于坛中,按长剑,诵神咒,收视返听(就是目光回收,心返过来听自己诵咒的声音),这样到天亮就可以成仙。”

隐士得到仙方,几年找不到烈士。后来遇到一个人,先是给人卖力干活,很辛苦地干了五年。后来一次因为失误,被主人鞭打、屈辱,一分钱没给就被赶出来了。

他一路悲哀哭泣,隐士见了怜悯他,多次给他丰厚的钱财。他就总想报答恩德。

隐士说:“我找了好多年,幸好遇到了你,你有烈士的相,我想要你做的是一个晚上不出声音。”

烈士说:“死都在所不辞,何况不出声音。”

这样天黑后,两人各干各的。隐士端坐诵咒,烈士按剑站立。

到快天亮时,烈士忽然大叫。顿时空中烈火飞落,烟焰蒸腾。隐士赶紧拉着烈士跳进水池避难。

隐士说:“我叫你别出声音,你怎么惊叫?”

烈士说:“按您的吩咐我站到夜里,忽然昏沉像是做梦一样,见到从前的主人走到我身边,我感您的大恩不敢开口,主人痛打了我一顿。我被打死之后,见自己托生在南印度大婆罗门的家里,从受生到出胎之间,受尽了苦厄。但我感恩,一声不吭。等我成年生了孩子,每每想到以前的恩德,还是沉默不语。家里的亲戚都把我看成怪人。

后来年过六十,又有了一个孩子。我妻子说:“你再不说话,我就杀掉你儿子。”我自己想:现在已经是隔世了,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忍心让她杀呢?因此就阻止妻子,开口说话了。

隐士说:“都是我的错,被魔干扰了。”烈士恨自己误了大事,忿恚而死。

这又是一场梦幻。烈士的一夜梦境持续变现了几十年,无论是哪种见闻觉触,不论是怎样的苦难,乃至六十年显现的一切经历,都是实际没有而虚妄现的。这一切不离一念心,除了自心变现之外,真实中一无所见。

(二)以理证成分二:1、无受者;2、无受。

1、无受者分二:(1)无他领受;(2)无自领受和他领受故,无有受者。

(1)无他领受分二:①在能受之心上分三时观察;②在境受上分三时观察。

①在能受之心上分三时观察分二:A、分说心受同时和不同时都不成立领受;B、总说三时都不成立领受。

A、分说心受同时和不同时都不成立领受

即如此观察受与领受之心同时或不同时:

怎么说真实中不见有受者和受呢?这要分两路观察来得到定解,也就是观察如果受和领受的心同时能不能成立,不同时能不能成立。如果都不能成立,那就根本没有受和受者。(这里“受”指所受,“领受的心”指能受。“同时”指同一刹那存在。“不同时”指两者处在前后不同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