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彼时之功德品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离布生清净,断除诸疑惑,
修行之教授,佛子常不失。
诸声缘唯入自利故不作利他,是空耗,世间者以希求心而作加行大多无义,故也是空耗,然菩萨的希求具足不颠倒圆满故,一切所作如是成办而不空耗之功德者,四种加行不空耗即是:①若对大乘深广法产生怖畏,则对大乘加行将会空耗,然诸菩萨已断除对大乘深广法的怖畏,且能遣除他人的畏惧故,于入大乘之加行不空耗;②若为求世间圆满及声缘道果而如是发心,则空耗了大乘加行,然菩萨不发如是心,唯愿自他一切有情得无上菩提而发真实心故,于真实发菩提心中无有退失,故加行不空耗;③虽发起菩提心,然因不通达修持菩提方便等故生起疑惑时,有可能退失发心而空耗,然菩萨能断除对大乘道果的疑惑,故加行不空耗;④如是以佛菩萨所作的地、度、止观瑜伽的教言那样,自不修持且不为人宣说则会空耗,然菩萨得修行教授后,依照教授,不仅自修且为人宣说,故加行不空耗。如是四法,是菩萨恒时不空耗。
唐译:
断怖与发心,除疑亦起行,
四事化众生,必定不空果。
略释:此偈说菩萨四种不空果。诸菩萨以四业利益众生,果报必不空耗,即①为说深法必得不怖;②令发菩提心必得佛果;③为之断疑必无重起;④为说六度必能修习。是名四业不空果报。
无求之布施,不复后有戒,
安忍于一切,诸德生精进,
如定非无色,具智慧方便,
于六波罗蜜,智者清净行。
如是安住不空耗的菩萨,身语意三门所作无有错乱,如是无误如理真实加行者:对贫穷者如愿赐予三种布施,然在今生之中自己无有望报之心亦不希求他世广大财富的布施,是对布施波罗蜜多真实加行。如是,不求轮回善趣后有,只为得无上菩提护持戒律;对作损害者非但身口不报复损害,心中也根本不生嗔心故,三门均能安忍;无论贤劣何种有情作损害都能安忍,无论作大小损害也均能安忍;不只局限于对少数波罗蜜多或个别乘精进,而是于一切波罗蜜多精进,以及于圆具一切乘道果功德的大乘精进,也就是于一切善根或功德之源泉作精进;如是虽得四禅、四无色定的等持,然不投生于无色界,因为在无色界不能圆满诸佛功德也不能成熟有情故,投生于色界与欲界中,尤其是投生欲界后作广大之圆满成熟;若离方便与智慧,即是菩萨之束缚,故证悟诸法空性的智慧与以大悲心、四摄法成熟有情二者双运,即是具足智慧与方便。彼等是诸坚固菩萨于六波罗蜜多的如理真实加行。如是《大宝积经·迦叶请问品》云:“不求异熟之布施,不住一切轮回中生之戒,于一切有情无嗔之安忍,能摄一切清净善根之精进,不为无色界染污之禅定,以具足善巧四摄法的方便成熟之智慧。”
唐译:
离求离后有,遍起诸功德,
修禅舍无色,智合方便行。
略释:此偈说菩萨六种正行。即是布施正行不求回报,戒忍正行不求后有,精进正行遍起功德,禅定正行舍无色定,般若正行智慧方便双运,其中三轮清净为般若,回向菩提为方便。
贪享及坏失,我慢退功德,
味著及分别,智者坏失因,
住彼对治之,诸菩提萨埵,
以较彼相反,常知增上法。
安住何法则六波罗蜜退失以及安住何法能令诸波罗蜜多展转增长的差别法。安住真实加行的彼等菩萨,六波罗蜜的违品退失而减弱,诸对治法如上弦月般得到增长,宣说彼之退失与增长之差别。
第一退失者,若对妙欲财富贪著,则不能发放布施故,于布施波罗蜜多中退失。如是,微细戒坏而退失故,于戒波罗蜜多中会退失;对和尚、阿阇梨及具功德者三门不敬而以我慢不能恭敬故,于安忍波罗蜜多中退失;安住贪著欲乐之边故,于精进波罗蜜多中退失;以耽著禅定乐味故,于禅定波罗蜜多中退失;对事物生贪执分别故,于无缘智慧中退失。如是六因是诸坚固菩萨退失波罗蜜多之因。
第二差别法者,安住彼等之对治——于受用不贪、不失坏戒、无有我慢、不耽著欲乐、不耽著禅定乐味、于法之相无分别的诸菩萨从退失方反转故,当知是六波罗蜜多增长的善缘法。
唐译:
著财与毁禁,慢下将堕善,
啖味亦分别,是退翻为进。
略释:此偈宣说六度进退分。即以贪著资财、毁坏禁戒、于下高慢、退堕善根、味著定乐、三轮分别为六度之退失分,与彼等相反,当知是增进分。
假相及矫诈,假面善示人,
如是当面入,身语假寂静,
假巧说圆满,离彼等修者,
许非菩萨之,清净功德也,
相反诸加行,说彼清净也。
从真实六波罗蜜多中退失而仅成影相者,虽口说布施内外诸物然实际不作布施、表面行施暗中取回等虚假布施,如幻化般,仅是布施波罗蜜多的影像。同样,虽平时行所护者之诸过,然于人前假装护戒,诈现威仪;虽于人不忍而有嗔恚,然表面显示面善、说柔和语;同样,平常虽不精进然于大众中等,时而现出入精进之相;身住寂静地,且显现调柔、止语、似寂静安住,然心不能安住静虑而始终处于散乱中;同样,虽无善巧通达三乘法义的智慧,仅声明与因明等义少许了知,流于口头章句,于合理不合理、是非等高谈阔论,伪装善巧圆满的智者,在愚众中宣扬,即是智慧之影相。远离如理修持彼等六波罗蜜多之义,宣说仅仅是诸菩萨的六波罗蜜多的不真实影相。
真实波罗蜜多是彼等非真实的影相六法的反面,趣入真实布施乃至无颠倒通达诸法法相的智慧之间的行人的波罗蜜多宣说是非假造之真实。是故,诸菩萨不是行矫诈与表面形相的波罗蜜多,而是无有矫诈地行持真实波罗蜜多的功德,犹如无垢纯金一样。故从功德与过患两方面宣说,应知彼等是为了宣说不与如是过患渗杂的对治功德。
唐译:
假许及诈相,诳喜亦伪勤,
身静口善说,是似翻即真。
略释:此偈宣说六度真似功德。即是:
①假许:是不真布施,即对乞者许诺随意取受,然彼来时却悭吝不舍。
②诈相:是不真持戒,即覆藏诸恶诈现威仪。
③诳喜:是不真安忍,即假现面善伺机报复。
④伪勤:是不真精进,即虚说我求佛果实际心求世报。
⑤身静:是不真禅定,即身口端默而恶念扰心。
⑥口善说:是不真般若,即为他巧说而身自不行。
以上六种是不真修行,与彼等相反即是真行。
具慧诸地中,极修布施等,
诸有情障分,六种令调伏。
以安住于真实修持诸波罗蜜多功德的诸菩萨能调伏其他有情相续中的六波罗蜜多的诸违品。以谁调伏?以彼等具慧菩萨调伏。安住于何阶段调伏?十地一切阶段。以何法调伏?修持布施等六波罗蜜多法而作调伏。调伏谁?调伏一切有情。调伏何法?六波罗蜜多的违品悭吝等以及调伏失坏及假相等。
唐译:
与彼六度行,除彼六蔽障,
菩萨化众生,地地皆如是。
略释:此偈说菩萨为众生除六蔽。众生有六蔽能障碍六波罗蜜,即是悭贪、破戒、嗔恚、懈怠、乱心与愚痴。菩萨依次给其所须令行布施,乃至令行般若,使众生得除六种障碍,即是与施乃至与智。菩萨于一切地如是教化众生。
以人时差别,具慧授记二,
菩提及授记,别有大记者,
不退得忍之,我慢用得除,
与诸佛佛子,由成同一体,
复彼土及名,时及劫之名,
眷属圣法等,处等门许彼。
授记补特伽罗之分类。由具足清净波罗蜜多功德而获得授记者,有补特伽罗不同差别的授记与不同时期的授记,由此具慧菩萨授记获得无上菩提,如是有此二种。
其中,以补特伽罗的不同差别,授记可分四种:授记安住种性之补特伽罗、授记发菩提心之补特伽罗、授记现前之补特伽罗、授记非现前之补特伽罗。其中:①对未发菩提心然安住于种性具足六波罗蜜多界或种子,授记彼能得无上菩提;②仅发无上菩提心时,得授记;③在佛陀眷属大众中,对与会某一补特伽罗授记:此人未来成佛时具此名号;④对于非临现场、安住他方佛刹的菩萨授记:未来之世有此补特伽罗出世,当得无上菩提。如对龙树、无著菩萨等授记般。
以不同时期授记也可分两种,即对有限时授记于某劫或某世能得无上菩提,对无限时授记未来某时当得菩提。
又有两种授记异门,以彼佛授记:彼补特伽罗能得无上佛位,以及:未来某佛当为你授记。此称为以授记作授记。此外,宣说大授记者,于八地得无生法忍的诸菩萨断除我慢及有相勤作,与一切诸佛及安住三清净地的诸菩萨没有相续异体的执著而本体或自性融为一体。对彼等的授记称为大授记。以获得八地者了知自己无疑成佛,而以自己对自己作授记,如是诸佛也对其授记故,可称为授记大或大授记。此外尚有种种不同的授记,如“彼菩萨于如是刹土,有如是名号,经如是时劫,有如是劫名,得如是眷属,如是时节圣法住世”等。由彼等承许是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