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前行(明信品等五品)分三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庚三、信之十一种功德

信有 大福德 不悔 大喜

1        2     3、4

不坏 坚固 进位 得法

5       6        7      8

自利 他利 ,亦复 速诸通

9      10            11

以此诸功德,赞叹信利益。

⑴现在信能增上无量由对正法生起净信所生的广大福德;

⑵已生信是往昔对大乘法所生之信,彼为善根故,现今也以此而无悔;

⑶不贪执所取法为实有真如之一方,获得通达所取法无自性之真如一方定(似受信),故心生大喜;

⑷通达能取法无自性之信(正受信),具足世第一法位无间定之大乐;

⑸友力信若不生他缘障碍,则可获得善根不坏之功德;

⑹自力信若无障碍,则善根不退失并得坚固;

⑺同理,不迷信、现前信、听法信、求义信、观察信、可夺信、有间信七者,若不被违品所间断,则将获得彼等信各自不断增上的功德(进位),如中品不迷信增上为上品不迷信等;

⑻无间杂信若无障碍,能现证一切法(得法),即获得初地;

⑼少信若无障碍,能得寂灭涅槃之自利;

⑽多信若无障碍,能获殊胜之二利;

⑾无覆信、相应信、有聚信、极入信、远行信五者,若断障缘,能速诸通。其中前三信能得殊胜利根,后二信速得一切智智。

上述十一类,即是净信之功德。迷信、不现前信、未生信、有障信、不相应信、无聚信六种未说功德,因为彼等信中具功德者一并归纳在总净信功德中,而不具功德之信本无功德,因未生信以信心尚未发生故,迷信等具有障碍故。

如是净信之功德亦可各个不分说,总的了知信之功德后,应当发起净信。

己二、别说大乘之净信分二:一、以喻宣说大乘信心之殊胜差别;二、教诫于彼无须畏惧应欢喜趋入

庚一、以喻宣说大乘信心之殊胜差别分二:一、以喻略说;二、其义广说

辛一、以喻略说

狗龟奴王譬,次第譬四信,

习欲习诸定,自利利他人。

藏译:

具欲彼如狗,奢摩他如龟,

作自利如仆,作利他如王。

①贪执外境五欲、对其受用的欲界凡夫之欲信,如同饿狗;

②以世间等持——四禅八定断除缘外境之散乱、内心住于定地之信,如同海龟;

③欲求自己解脱轮回痛苦的声缘之信,如同奴仆;

④利益一切众生的菩萨之信,则如大王。

辛二、其义广说

藏译:

如狗恒常饿,苦故不知足;

如龟于水中,屈身而遍住;

如仆恒惧畏,常行为怵身;

如王以令谕,国土掌控住。

如是欲及住,作自他利为,

种种信解等,当恒知差别。

具体而言,以上四喻即:如狗恒时饥饿,以备受无食饥渴难耐之苦,故贪食无厌;如海龟于水中恐惧其他海兽的袭击,屈身隐藏而住;如国王的奴仆恒时惧怕违越国王的旨意和吩咐,万分小心地勤作主人一切吩咐之事;如同大王能如意统治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政事。

如是欲界众生如同饿狗恒常散乱于外境五欲,自心被贪欲所缠缚,不得自在;色界、无色界众生则畏惧以欲贪引发散乱,故令自心、心所法内收而安住,不知深广所知法的自性,其信因此如海龟般内缩;寻求自利的声缘众生畏惧轮回之苦,为了跳出轮回,对于法王世尊所制的学处,了知若稍违越亦定障解脱道并获得不悦意的异熟果,因此具有谨慎为能迅速解脱而精勤于方便道之净信,如同仆人;大乘菩萨的净信如同君王,以往昔积累资粮,故今日能自在统治天下,如是诸菩萨以智、悲之力常住轮回而不染,亦不住寂灭之边,故能轮涅自在,在今生乃至永世均能圆满自他二利。

藏译:

于彼大乘中,如理知胜理,

若此以坚定,恒极求彼者。

如是欲界与上界均属世间,声闻缘觉则超越世间,而菩萨之净信较此二者更为殊胜,是故当知在众生界林林总总的信解之中,菩萨对大乘的信解最为殊胜。如是菩萨已知晓如来大乘法的殊胜之处,故恒时勇猛寻求对于大乘的信心。

庚二、教诫于彼无须畏惧应欢喜趣入分三:一、不应畏惧应趣入;二、得大福德故应欢喜趣入;三、以三功德归纳宣说应趣入

辛一、不应畏惧应趣入

人身及方处,时节皆无限,

三因菩提得,勿起下劣心。

由人道众生得菩提者无限,十方世界得菩提者无限,尽未来限刹那刹那得菩提者无限,故以得菩提之人身、方处、时节三因无限,不应退屈起下劣之心。

若想:大乘行者因地须作头目脑髓等布施,不畏轮回之苦而承受苦行,经历如此修行虽能得无比功德、成就佛位,然而这种行为只是个别大士之行境,我等凡夫焉敢希冀?如是畏惧之心不应生起。何以故?因为在成就菩提的所依身方面,人身比天身殊胜,并且依人身成佛者并非偶然亦非少数,实有无数人身得成佛果,非仅一时,实于现在每一刹那,在十方无边世界中,有无数菩萨成就无上菩提,因此不应以“我如何能得菩提”而自馁退屈。应如是:如同他人,我也同样得人身;彼等菩萨也是从大乘胜解行地经过次第修行而圆满智悲之力,证悟轮回痛苦犹如幻化,一旦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悲力圆满时,对行菩萨道不仅无有困难的感觉,且能得到世间任何安乐无法比拟的清净欢喜,因此我为何不能得具大义之正等觉果,因彼菩萨最初也如我一样是凡夫,但趣入大乘道后就已得转化为如是故。

辛二、得大福德故应欢喜趣入

得福由施彼,非由自受用,

依他说大乘,不依自义法。

对大乘法仅初发信心亦有如是无量之功德,何况如理修持,更不必说。何以故?宣说利他之法故。其道理为:以食施他能增福德,若自受用并不得福,同理,以饶益众生之大乘法为人演说且于彼自生净信,如是能得经中所说广大福德,如:以遍满无量刹土之七宝供养诸佛如来,亦不及宣说大乘正法一颂之功德,相比前者,后者能得更为殊胜之功德。又宣说自利的小乘法虽有善妙功德,然不及说大乘法的功德巨大。

辛三、以三功德归纳宣说应趣入

大法起大信,大信果有三,

信增及福增,得佛功德体。

如是圣者之大乘正道广大周遍,具慧菩萨若恒时发起广大之行,则能不断获得广大福德,彼之净信乃至十地之间相续不断能得增长,究竟则得无量功德体性之无上大菩提果。

《大乘庄严经论·明信品》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