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宝性论释·善说日光(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辛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分二:一、成就所欲故说相似;二、难得故说相似。
壬一、成就所欲故说相似分二:一、无分别成就一切所求;二、无勤作恒时安住之理。
癸一、无分别成就一切所求:
犹如如意宝珠王,虽无一切诸分别,
一时同处诸有情,亦随所愿皆能满。
如是依佛如意宝,种种意乐诸有情,
虽闻种种差别法,然佛于彼无分别。
如同如意宝王,虽无对此人施此物的分别动机,但对同处安住并作祈祷的具不同意乐的诸有情所祈求的衣食粮药屋等,一时之中,无有错乱能随各自所愿使其满足。如是,依靠圆满佛陀如意宝王,三种种性等种种意乐的无量有情,虽闻到相应各自意乐的三乘等种种法,且能圆满作彼等利益,但佛为彼说法时毫无对此人说此法的分别心。
癸二、无勤作恒时安住之理:
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
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
犹如如意宝珠无分别的同时,对于诸祈祷者无勤能赐予所求财物。如是,诸能仁佛陀无有分别等勤作的同时,相应众生各自根机,为利他宣说法等,为成就所化一切利益,乃至三有轮回未空之间,相续不断恒时安住。
壬二、难得故说相似:
蕴藏深海地下住,于彼心虽有欲求,
然彼善妙如意宝,薄福众生亦难获。
如是劣缘诸有情,为诸烦恼所执持,
当知于彼垢心前,极难亲睹诸善逝。
譬如由于蕴藏深海之中且住于地下的缘故,诸求宝者虽寻求能满一切所愿的善妙如意宝,但薄福众生难以获得。如是,住于轮回的无量众生缘分极劣,且被种种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所持的缘故,当知于彼等各自垢心前见善逝二身的显现极为难得。
壬一、比喻:
犹如一切谷响声,依于他缘而得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譬如山谷回响显现种种音声,仅是相应诸闻者各自所说从耳识中出生而显现,山谷无分别也无对此人说此语的造作或勤作,声音自体不住谷外,也不住谷内。
壬二、意义:
如是如来声亦然,依于他心而生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如是,显现诸佛种种圣法音也仅是由所化差别、相应闻者各自的意乐在心中生起而显现,佛虽无动机之分别,也无任何对此人说此语的造作或勤作,佛音自体不住身外,也不住身内。
壬一、比喻:
譬如无物无显现,无有所缘无所依,
超过眼识之境界,无色不可示虚空,
纵然于彼见高下,而彼虚空非如是。
譬如毫无自体、于根识前无显现、无有所缘境、亦无所依处、若分别而言亦超越眼识境界、无有质碍色法、他人眼前不可指示——具有此等体相的无为法虚空,于彼中,人们虽见中部高、周边低、方圆、蓝黄等种种相,但胜义之中,彼虚空并非真实如种种显现那样。
如是于佛见一切,然而其义非如是。
如是,具有各种种性的所化,虽然见圆满佛陀有入胎、诞生、涅槃、行住、种种身色、异类刹土等无量游舞相,但胜义如来并非真实如生灭等显现那样,因为如来无有迁变故。
壬一、比喻:
譬如种种诸草木,依止大地得生起,
大地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譬如种种草木花卉等依止大地而生起,但大地无有欲生彼等的分别念及勤作,也能令无者新增、前有者根本加固以及彼等展转增上广大成就,故能作众生的受用。
壬二、意义:
如是众生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
佛陀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如是,如大地般的胜者圆满佛陀虽无作此等利益的分别、勤作,也能令无量所化众生的二资善根庄稼一切无余增长、坚固以及广大成就,故能作一切众生的受用。
庚三、宣说必要并归摄该处之义分二:一、宣说必要并以喻义分类;二、别说以比喻表示之理。
辛一、宣说必要并以喻义分类分四:一、成就必要与必要之必要之理;二、归摄彼等喻义而说;三、所立等三义之对应;四、该处无勤作之理。
壬一、成就必要与必要之必要之理:
由于未见无勤作,而能成办事业故,
为除所化之疑惑,宣说此等九譬喻。
于彼修多罗教中,广说此等九譬喻,
经名佛境智庄严,亦示此等之必要。
由闻此等所生智,广大光明所庄严,
具足智慧之菩萨,速入佛陀诸境界。
因为凡夫心识境界中,何时也未曾见过毫无勤作而能任运成办之事,诸所化心中生起“佛事业若无勤作怎能任运成办众生利益”的疑惑,由此,为断所化之疑,以帝释影像等九喻极明显地开示无勤而作事业之理。彼亦,在彼修多罗教中,广说表示如来事业的此等九喻及其根据故而极为显示的经典,名为《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依此经譬喻也善显了其必要及必要之必要义,即:由听闻此经及解释此经密意之本论而生的清净智慧大光明所庄严的具慧菩萨,速入成为诸佛境界事业一切无勤任运自成之相,最初是以了知方式趋入,最终也能以修行方式证入,如是直接断疑是必要,间接入佛境界是必要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