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否则,若观待世间亦无见真、见妄的差别,则成世间执女身清净也能害于串习女身不净而知不净者,于彼识无有见真、见妄之别故。】

再从反面成立“针对世俗现相,也有见真实这一点”。“观待世间”,就是相对不见名言实相的凡庸来说,“世间”是指凡庸。“亦无”的“亦”有放低一层说的意思,意思是:相比于见胜义的智慧,不论见万物常住、还是见万物生灭,都是虚妄的,这两者没有见真实和见虚妄的差别,但如果落在名言上,相对凡庸来说,也没有见真实、见虚妄的话。那就应成“世间害于知女身不净”。“害”是胜伏的意思。“世间”是指凡庸执女身清净的心,“知女身不净”是由不净观串习女身不净而认知不净的心。“知”是认知,要归在有境的心上。

再问:为什么应成“执女身清净的心能胜伏认知女身不清净的心”?理由是:认知的心没有见真和见妄的差别。举个例子,对一个女身,张三的心执著她清净,李四认知她不清净,如果这样两种心没有对和错的差别,那张三的见就不是错的,既然不是错的,就无法否认这种见。而且,就张三当时的心来说,他见的是清净的相,你要说这是不清净,那是站不住脚的,针对张三的见来衡量时,李四的见肯定失败。

【然见不净能害执净,反之永不能害。】

“然”,就是事实相反,也就是见女身不清净的心能胜伏执著清净的心,反之,执著清净的心胜伏不了见到不净的心。怎么讲呢?就是张三在消除错乱因缘后,他会见到女身的真相是不清净的,随之而来,他会否认自己以前的知见。比如他看到解剖开的女身,见到体内血、肉、屎、尿等的不净物,闻到腥、臭等的味道时,他会认识到:“不清净才是真相,以前认为的清净纯属虚妄。”在这样认识不净之后,执著清净的邪见再不能违害这个正见。

所以,就名言现相来说,一定有见真实和见虚妄的差别,安立“刹那性是世俗”以及“见刹那性是见万物名言的实相”完全是合理的。

总结:

以上“教之断诤”,就是指实事师对中观师说“一切法空”兴起诤论,他说诸法的实相决不是毕竟空,因为佛说了有蕴、界、处,而且说体性是刹那性等,所以真实中是有实法的。断诤的方法,就是在万法上区分胜义实相和世俗现相,就世俗现相或者众生心前的现相来说,有蕴、界、处;而且针对世俗的现相,也有见真实和见虚妄的差别,无颠倒识见的是实相,颠倒识见的是假相,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见刹那性就是见实相”。但这只是针对世俗现相说的,现在是在抉择胜义法性的时候,由于真实中得不到蕴、界、处,也没有刹那性,所以不能承许胜义中有蕴、界、处等的实法。

庚二、理之断诤

这里要认清实事师是缘于什么起诤。总的就是在对有事体性的认定上,实事师认为现而实有,中观师认为现而无实。小乘实事师认为外的山河大地、内的有情身心等粗分的现相,确实是无而现的相,但细的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是实有的事,也就是现的这个刹那和微尘是真实有的。中观师认为这些粗细的现相都是幻事。山河大地、飞禽走兽、微尘刹那等等,就是事。这些事虽然在显现,但寻找时了不可得,所以在“事”前加一“幻”字。就像幻师幻现的大象、骏马等,虽然现在虚空里,但寻找时一点得不到。总体上,这两派是缘于“有事体性是实、是幻”而相诤。

“理”是道理,区别于教。上面实事师依教起诤,就是以“佛说过有蕴、界、处等”作为根据,来反对诸法空性,中观师相应地在教上答复,由“成立佛所说的这一分教是不了义教”而断除诤论。以下实事师又按各种道理发起诤论,中观师针对他所说的道理相应地以理断除。具体有六段断诤:

第一段、断除“供幻佛故不生福”的诤论;

第二段、断除“一者再生另一者不再生故不相同”的诤论;

第三段、断除“一者长久另一者短暂故不相同”的诤论;

第四段、断除“应成缘有情不生罪福”的诤论;

第五段、断除“一者有心另一者无心故不相同”的诤论;

第六段、断除“轮涅合一故佛亦轮转”的诤论。

(上面说的“故”都是指理由。学习这些段落时关键要看清双方所说的道理,要看清实事师是以什么理起诤,中观师又是以什么理断诤。)

供幻佛生福,一如供实佛。

这是断除“供幻佛故不生福”的诤论。

实事师认为:供幻佛不能生福,因为所供是虚幻无实的佛。

中观师断诤:供幻佛得生幻福,一如你所说的供实佛得生实福。也就是对“供佛生福”这个缘起的事相,双方的承许一致。

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

乃至众缘聚,幻事亦现起。

这是断除“一者再生另一者不再生故不相同”的诤论。

实事师说:如果有情如同幻事,应当像幻事一样灭后不生,有情死后怎么还生呢?

中观师断诤:乃至能现幻事的众缘还在集聚,幻事也会不断地现起。同样,乃至三有受生的因缘还在集聚,有情死后就会再生。

何以相续久,有情即实有?

这是断除“一者长久另一者短暂故不相同”的诤论。

实事师说:有情在无量劫中相续,而幻事只是短暂一现,所以有情和幻事不同。

中观师断诤:怎么以“有情相续长久”就说他是实有呢?“相续长久”并不能成立实有。任何法能生它的因缘集聚不散,就会长久地相续,而相续中每刹那的现相都是现而无自性的。

杀戮幻人等,无心故无罪,

于有幻心者,当生罪与福。

这是断除“应成缘有情不生罪福”的诤论。

实事师说:如果有情如幻事,应当像杀幻人不得杀生正行罪一样,杀有情也不生这种罪,像这样,缘有情的任何身口意造作,将不生罪业和福业。

中观师断诤:“生不生罪福”跟造业的因缘有关,造业的因缘有所缘境、意乐、加行等等,在所缘境上,幻人和有情不同,幻人没有利害所依的心,有情有利害所依的心,这是导致生不生正行罪业和福业的原因。所以说“杀戮幻人等,无心故无罪”,“等”字表示偷盗、捶打等种种身语意的恶行。“无罪”是从严重上说无,就是无正行罪,不是全无罪,因为杀幻人有造恶的意乐和加行,会得加行罪。无正行罪的原因就是“无心”。相反,“于有幻心者,当生罪与福”。“有幻心”是标出所缘境的因素,而“当生”是标出它的结果,就是由于有情有利害所依的幻心,所以对有情作损害和利益,会生正行的罪业和福业。“罪、福”指业的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