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
《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 ︱ 智圆法师. 编述 ︱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无量劫里无数种类的众生没有一个例外,都处在轮回缘起法则的掌控中。比如有我执的人,只要随便说两句,把他抬得高一些,马上慢心就生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认为真的有个“我”,之后由种种因缘的假相,就封这个“我”为第一、为高贵、为优秀,在容貌、性格、财富、权力、能力、知识程度、家庭幸福程度等各方面都可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随便在里面挑一个,比如说容貌,把她排到美人的层次,那就不得了啦!马上她就缘着这个“自我”的美丽,时时都想“孔雀开屏”,想让所有的人欣赏她这个“美丽的我”。所以特别喜欢表现“我”的容貌,特别喜欢化妆,愿意在人群里亮相,尤其是喜欢别人关注的眼光。如果有人赞美两句,就会美滋滋地自我陶醉。而自我陶醉时,表情、状态也表现得非常高,不会是低的。
所以这个如来藏是很妙的,就随这样一种因缘,马上就变出一个慢烦恼,而且这个慢烦恼是缘着容貌来的,不是缘其他来的。缘起就是这样精确。
如果说她外语讲得特别好,她就缘着这个“我”精通外语,马上就把这个“外语好”的光荣称号往“自我”身上贴。这样一个“我”,就成了一个特别会说外语的“我”,那就好高兴、好自豪:你看我外语说得多溜,好像比美国人说得还好。每当有机会说外语时,会表现得非常激动,你看她的脸色、劲头都不一样。如果别人超过了她,那马上就不高兴。其实都是烦恼,但人都没有自知之明。
嗔恚是怎么生起的呢,也就是有谁敢跟“我”对抗、她竟然违反“我”的意志,那心里就不高兴、就愤怒、就咆哮,表现出的相就是马上给你一个嗔恚看看。凡是破坏“我”的人,给他的就是嗔恚、愤怒,而绝不可能露出一个笑嘻嘻的相,这就是“自我”的行为逻辑。
要认识到:根本上执著有我,由此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烦恼,就毫无紊乱地随着当时的情况出生。这个如来藏随着无明染缘,有一套错乱的反应程序,也就是:合我的意,心就爱著它;不合我的意,心就排斥它;我很高,心就抬起来;我低了,心就低下去;谁要和我比,心就拼搏……像这样一系列程序都不会紊乱:不会合我的意,反而嗔恚;不合我的意,反而高兴。除非是精神错乱,颠倒地执取信息。或者是修道人,超越了迷乱妄动。
想一想,当一种因缘和合时,一个刹那不可能出现两种心态,而且不会错乱。既然心是这样颠倒地妄动,执著真的有个“我”,那么一切行为就都是神经兮兮地、不断地为维护“我”而提防、敏感。反应真的是很精确,也很可笑——个个都精神有问题!
所以凡夫内在像贼子一样的心,要看穿它的伎俩,要知道它的反应方式。其实它就是一个腹敌,占据了你内心的空间,是它在指挥着你的行动。看似无形,只是个无明,其实它钻到你心里,乃至未被消除之间,一直在内心掌控一切。是它在发出种种行动的指令,是它在针对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因缘情况而让身、口、意做出相应的反应。
可以看到:凡夫的心已经被这个无明的鬼侵占了,表现出的种种心态行为,全部是错乱的,真是一塌糊涂!因此就成了颠倒迷乱的生活,从始至终无一可取,无一清净,无一安乐。以这个原因,称它为 “苦”、称它为“杂染”。
经过这样详细观察,会看透轮回的机制。你才恍然明白,原来轮回的根源就是经上讲的这一句——“想念贪计身者”。它就是集谛的根本。这个“身”要理解成“我”,古代有的翻译为“身见”,其实就是“我见”。
凡夫认为这个身心就是“我”,因此一切时处都以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为中心。其他都被划定为我以外的东西,唯一这个是“我”。然后其他东西就跟这个“我”有牵扯:我所有、非我所有、我所喜、我所恨,我如何如何,整天就是“我、我、我”。这个根源的执著不能破除,那就永远出不了轮回。
因此,阿弥陀佛关注的就是这一点。因为要把从地狱到天界之间的无数凡夫都摄持到净土,如果止息不了我见,即使去了极乐世界,也照样搞轮回,照样天天做的就是贪嗔痴、杀盗淫等各种各样的事。用不了几天,就把净土搞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杂染法就是五浊的根子。这个浊染如果逐渐地增长、加强、蔓延,就会生出无数大大小小的纠纷、竞争和战争。只要把几个人放在一起,就有一大堆事出来。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意见、习气的不调和,拉帮结派,彼此对立,名誉、地位、权力的竞争,什么样的轮回事情都会逐渐出来。
每个人都执著有我,那么好了,到净土也免不了起种种的贪、嗔、痴、慢、嫉。大家跑到了净土,还是要比赛、要竞争,只不过换个场所而已,内心的我执、烦恼一点没消除,那是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清泰国土的。照样是每个人执著“自我”,不断地产生烦恼、造有漏业,这样又搞出轮回的大苦海,个个都陷在里面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