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
《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 ︱ 智圆法师. 编述 ︱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是弥陀大愿海的心要。这是法藏菩萨为达到救度全法界众生的目的,而发愿成就无上的方便。也就是在众生临命终时要给他一个极简单的方便,来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一旦往生就顿时了脱生死,开始受用到净土无量的功德利益。这个方便就是称念佛的名号,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修集大愿大行所庄严的成果。
可以这样讲,假如没有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其他愿就等于虚设。因为无论净土建立得再不可思议,众生生不上去也是枉然。如果只有大成就者才能生上去,那么凡夫俗子很难有高深的修证,等而下之,鹦鹉、八哥、飞虫、爬虫、各种饿鬼、地狱众生又怎么办?因此如果从圆满普度的角度来评论,确实净土法门是第一,因为这件事对众生来说确实极其简易。在临终的关口,在脱开这一期业报身时,就出现了转换的机会:只要一念弥陀名号就被佛悲愿摄持,此时以佛力一勾招就生上去了,就像大力士拽着小孩的头发,一甩就甩到净土去了。
这一愿的愿文也道出了净土法门的纲宗——成办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要素。“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称名”是行。这是成办往生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再慈悲,方便的力量再大,名号的功德再不可思议,也必须众生自己具有真实的信心和坚决求生净土的愿,再加上至诚念佛,才能往生。而这一点是不可能由别人代办的。如果具备了真信切愿,下至临终以至诚心念十念佛就能往生。
法藏菩萨当时的悲愿,就是考虑到怎么让十方世界的有情都能极方便地生到自己所建立的国土,从而实现自己所发的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思路是让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学会使用,法藏菩萨当时发愿的着眼点就是要成就无上的方便,使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产生的效用又极其殊胜,也就是要成就一个能让所有众生都能顺利往生净土的登峰造极的方便。
因此,我们要赞叹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可以说她极简易又极殊胜。因为有些法是很简易,但得到的果不太殊胜;而有的法是极殊胜,却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人程度不够,难以相应。而持名念佛的法门谁都能修,只要能念六字洪名,就能起修;做一切不用心的事时都可以修。再忙碌、再困难,也都可以直接使用。比如生重病时,遇到战争、地震、空难时,一张口就能念这句名号。从这些方面,能体会到持名法门的简易和方便。由于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弥陀愿海的无量功德庄严,便能让一切众生都顺利地享用到。
但是,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因为造了这严重的罪业,心被罪业障住,就现不出阿弥陀佛而无法往生。
下面我们再细致地解释一下:
这里“至心”是指至诚的心。《金光明经》中说:“彻到心源,尽心实际。”就是指彻到心的本源,穷尽了心的实际。浅显地说,是指非常真诚、清净、纯正的心。
“乐”就是有好乐心,有特别信受、特别希求、特别喜欢的心,是梦寐以求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乐心,就会诚心诚意地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就会主动把平时修的一切善根都回向在往生上。就是因为发起了决志求生净土的心,也就会有实际的行动表现。就像唐译本所说“所有善根,信心回向,愿生我国”,在自己身上真有这一句的内涵,才是具有净土信愿的人。
所以,阿弥陀佛摄受的就是有真实信心和有决志往生西方愿力的人。这是基本的条件,要能生起真信切愿才会往生。有真信切愿这两个条件,再一心念佛,弥陀大愿船就开到了自家门口,只要直接上船就可以到达西方。但如果自己没有很深、很真实的信心,又没有恳切求生西方的愿心,那就没办法了。因为不可能把没信愿的人拉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可以拉去的话,那轮回早就空了,因为弥陀的悲愿就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而佛又有最大的能力。
所以虽然说净土是他力法门,但这只是从“弥陀悲愿为强大增上缘”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绝没有脱开自力的他力。往生要靠佛和自己双方面的因缘,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因缘。自己方面要有真实的信愿行,才可能往生。
“乃至十念”的“念”,是指口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宋译经文里讲到:“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善导大师为了开显这一愿的密意,直接说到“乃至十声”,从“声”字看出这是指口称十声佛的名号。这才体现出弥陀悲愿成就了无上的方便。这是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能做到的事,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