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万物悉皆殊特愿
《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 ︱ 智圆法师. 编述 ︱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这是法藏菩萨发起成就国土万物具足功德的大愿。《往生论》就是依据这一愿和后面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这三愿,建立了观察门的修行。从这三愿中分出二十九种庄严,所有这些庄严都入于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国土庄严都摄在一个根本中,就是摄在弥陀无上果觉中。换个方式还可以说,这一切种类的庄严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流现,在大愿究竟圆满时,就自然周遍国土,任运地流现。所谓的“四十八愿庄严起”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第十八愿的成就是使众生能够极便利地往生到净土,那么所往生的净土情况如何呢?是属于功德很一般的净土,还是功德极殊胜的净土?
法藏菩萨这里的发愿是使下至十念往生的人也都能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以佛无量福慧资粮的力量加被一切凡夫,使得往生之后所感的国土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它上面功德名称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分别心无法分辨和了知的。
这些愿文实际是告诉我们:西方净土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如果勉强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来讲,只能相似地说黄金为地、七宝为池、甘露流、满愿树等,或者说万物以众宝合成等,这也只是用此方的珍宝、甘露等上等之物做个表示。实际上,名称是依据功能或功德而安立的,有多少种功能或功德就可以安立多少种名称。现在极乐净土的万物都有无量的功德或功能妙用,而且这是变化无穷的,又是相续不断地流现,又是顺无量众生的心各个不同地变现,像这样净土万物的体性,用语言怎么可能描述到它呢?以分别心怎么可能衡量到它的量呢?即使长了千口千舌、千头千心,也无济于事。所以,净土的每一妙物都是无尽藏、功德海或如意宝。
《往生论注》在解释十七种国土庄严时,一开始以“如意宝性”总的揭示万物庄严的体性,这样总说之后,就开始依次赞叹每一种庄严的不可思议。首先说“如意宝性”,是总的指示净土万物都是如意宝,都能随众生的心愿而给予满足,而且是能一时应无量众生的机感,起无边的妙用,所以完全超出有限或固定的量。其实这一切都是佛的化身,都具有佛的全体大用,更直接地说,这一切都是佛,而对于佛境界,除了佛,谁有能力完全了知他的名字、数量或形色、光明等的功德呢?
这就显示了依报器界极为微妙。只从愿文表面上看,会狭隘地理解成只是讲国土的量、形色、种种事或触等的功德,其实这一大愿里包括了国土万物的一切功德庄严。上至以十地菩萨的智慧,下至获得天眼者,都没有能力明辨净土任何一物上所具有的功德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说“无能称量”。
下面逐句解释愿文:
“国中天人,一切万物”总的指极乐净土所有依报和正报的事物。“穷微极妙”是显示净土万法一一都圆明具德,极尽微妙。“无能称量”,指这些万物的微妙功德超过了有限的量,根本不是分别心所能衡量。
“严净光丽”:“严”是庄严,指具足德相。“净”是无垢的意思,因为净土万物不是由有漏心所现,而是由如来无漏心所现。由于佛心极为清净,佛心所现的万物也就极为清净。“光”,则指万物是光明体性。《往生论注》中比较三界种种金光,一个比一个明亮,最后说化乐天的金光最为明亮,但放在净土的金光里则黯淡不现。原因是净土的金光从离垢业所生,因而极其明朗。“丽”,是指万物微妙奇丽。这里不能只解释成外观上的美丽,这样还没说出它的深度。实际上这是阿弥陀佛的无漏心所现,全事即理,任何事物都是以如来智慧为体,万物上的每个细节都超情离见,微妙至极。不论是形色或显色,都非世间所有,所以说“殊特”。理体远离一切戏论,平等一如,又能顺应众生的心,显现无量功德庄严,这叫“穷尽微妙”。
总之,首先这样认识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信心才会真实引发起来,也才会由衷地发起欣求往生的心。这里做对比观察,就特别明显,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漏法、都是苦的自性,这上是不可能有万德庄严的,因为只是惑业的力量所现,而极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圆明具德,因为唯是佛的妙心所现,这样见到两者的差距,我们对娑婆世界应当生彻底的厌离,对极乐世界应当生全心的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