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法无我分四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辛二、断能立不应理诤分二:一、虽无实然观察应理 二、实有之观察不应理
壬一、虽无实然观察应理
心与所观境,二者相依存,
依照世共许,说一切观察。
何时能观者,以彼观察时,
亦须观察彼,应成无边际。
观察所观已,能观无所依,
无依故不生,说彼亦涅槃。
若说:如你所说,能知、所知无有自性,则应成观察不合理。
答:有境观察心与境所观二者虽非自性成立,然此唯是相依观待而立。因此,这仅是依照“未审察、世间共许为真有”的名言,而说一切观察,故极应理。
对此,对方说:为悟入依分别而起的一切戏论法毫无实有,何时以自性不成立的能观或观察心观察一切境时,以彼能观不能自作对境而观察故,尔时第一能观又须以第二观察等故,你的能观应成无穷。
回应:于所观诸法观察而见无实后,领解不住生、无生等任何边,尔时于能观无有“是此”的取之所依或境,某时无有注心之依或境之故,彼有境不生,而寂灭一切戏论。由此说彼能观亦如波入水,于法性中以自性涅槃。
壬二、实有之观察不应理
彼宗于心境,极难立实有,
若由识成境,依何立识有?
由境立识有,依何立境有?
由互观待有,二者成无实。
无子则无父,子为从何生?
无子定无父,如是二皆无。
如芽从种生,由芽知有种,
依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以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于知彼境,以何知有识?
若按实事宗所说,心境二者极难安立实有,无能立之量故。
若说:由“识成立量”成立有境义,即:以此识量见彼有故。
破斥:依何者成立识实有呢?于彼,以识自证,胜义中不成;以他识安立,亦成无穷故;此外更无能立。
又说:现量取到了实有的所知或所量故,成立有识。
问:依何者成立有所知呢?
答:依据识!心、境彼此以一者成立另一者。
破:此“有”并非以自性成立,彼此一者观待另一者而有,犹如长、短。因此,立一者时另一者不能为喻,尚未成立故。以此胜义中当无二者。譬如无子则无父,无施设父故。如是非父,子复从何而生?无因故,二者都不应理。如同“无施设之子,则其前无父”,如是心境二者中,所立一者不成,如子;彼前能立另一者不容有,如父。以此最终将无心、境二者。
又想:如此即不说“由互相观待而成立”,然所知之果为识,以此了知有所知,有何不可?如芽从种生,由芽知有种。
比喻不当。因为“以芽推知有种”不是单以芽自己了知,而是以芽外的其他识在衡量果芽后,了知它有前提因——种子。即:这是分别见种、芽二者后,由“知因果量”而了知,并非无“知因果量”的前提,由仅仅见芽而知。何以故?就“推知彼境存在之因的识”自身而言,以何根据了知它实有呢?胜义中以自证及他证都不成立故。
以此宣说了承许实有之宗,名言难以应理;承许假立之宗,名言极为应理。
己二、别察因体果分三:一、抉择因为无相 二、抉择体为空性 三、抉择果为无愿
庚一、抉择因为无相分二:一、遮颠倒 二、说真义
辛一、遮颠倒分二:一、遮无因 二、遮非因计因
壬一、遮无因
首由世现量,见于一切因,
莲之茎等别,乃由因别生。
因别以谁作,由前因别生。
何故因生果,前前之因力。
顺世派等认为:如荆棘的尖锐、孔雀翎羽的色彩等,谁也未造,万有都是自然生。
破斥:于此,首先由世间现量于一切果见能生各果的一切因,不可能见无因而生,如《释量论》云:“若此有彼生,若此变彼变,说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此处仅以现量表示,亦含比量。
若想:如莲花的茎、叶等种种差别,因上不见故,有彼种种差别之因实不应理。
驳斥:若因上真实有果,岂能成立因果?然见莲花的茎等不依自种则不生,彼等是由种子而生。因此,果之差别是由因之差别生故,即果有种种差别,如是因之功能差别也成立有种种。
问:如是因之种种差别是谁造的?
答:并非由任何其他作者造作,彼种子也是无有自因则不容生故,乃由彼前因之差别所生。
若说:既然彼因有种种功能,何故以现今的麦种只生麦芽而不生稻芽?
答:现今的麦种并非自在持有种种功能,此是由前因之力引出能生自己同类之自性故。此为诸法法性,谁也无法紊乱。因此,无因则成恒有或恒无,而万物皆可见时处间或性故,成立有因。
壬二、遮非因计因分二:一、遮具心自在天为因 二、遮无心色法为因
癸一、遮具心自在天为因分三:一、观察因自在天 二、观察彼所生果 三、观察生果之相
子一、观察因自在天
自在许生因,当说彼为何?
若谓诸大种,唯名何徒劳?
地等为多体,非常净非天,
不动足所践,彼非自在天。
自在非虚空,非我前已遮。
作者不可思,非思说何用?
许彼生亦何?
自在天派等说:常住、自然、遍知的自在天经思维后造作一切世间。
问:若自在天为众生之因,先应说明自在天的自性为何?
答:是诸大种。
破:对此我也承许从诸大种生诸果色,因此是因。所以你取名为自在天,我取名为大种,只是名称上有差别。如是名称可由人心随意取故,徒劳费力地建立自在天有何用呢?即作此不应理。然而你承许的自在天有常、一、应供等差别,而地等大种为多体、无常、不净,无心识活动、非所供天、为足等践踏、非恭敬境等,因此,彼大种非自在天,所许自在天的性相与彼相反故。
若说:自在天是虚空。
破斥:虚空没有能生果的造作活动,故非自在天。自在天也不是我,前文已遮故。
又说:自在天的自性以见世间量无法思维,故无上过。
破斥:若自在天非所思之境,说彼为作者有何用呢?凡是说要由思维了知后说,尚不知是何相,谁说彼是作者呢?若对因之作者一无所知,许“此等果由彼生”又成何事呢?需要各别了知所生、能生及了知因果后说,否则应成石女儿等也是作者了。
子二、观察彼所生果
彼我及地等,自在岂非常?
识由所知起,苦乐从业生,
以彼生何果?
问:自在天所生之果是“我”等常法,还是“识”等无常法?
若说:承许前者,是“我”等。破斥:果之彼“我”、地等极微以及因自在天的自体岂不都承许为常?彼因果都是常法,承许能生、所生如何应理?以常远离因生之作业,又离果生之特性故。
若许后者,取蓝识等是由所知蓝色所缘缘等所生,无始以来相续中数数发起的苦乐受也是从宿业而生。故当说明以彼自在天生何等果?即以彼不可能生果故。
总之,常法无因、无常法由自因生故,自在天一法也未造作。如《释量论》云:“由械药等系,黑者伤及愈,无系属株杌,何不计为因?”
子三、观察生果之相
若因无初始,彼果何有始,
何不恒生果,彼不观待余。
无一非彼造,彼造复待何?
待则聚为因,非为自在天,
聚无自在生,未聚无力生。
不欲犹造作,自在随他转,
如欲亦随欲,岂是自在天?
若因自在天无初始,则以具足无碍、直接之因功能故,彼等诸果何有初始?如此则不能立“此果此时方有、此前不生”,应成无始即有,间或见不合理。因此,现今此等男女也应成无始即有。
若想:自在天渐次造器情万物,故有造此等果而不造彼等果的分位,故无过失。
破:为何不恒时造一切果呢?因为一切果之因唯是自在天,而自在天不观待任何他缘,以一切果之生因恒时具足故,为何不生果呢?如《释量论》云:“其因无所缺,何能遮其果。”
若说:观待各自的俱有缘。
破:俱有缘也不可能不恒时具足。既然万物无不是自在天所造,彼生果须观待其他何因呢?即观待不应理。如果决定观待他缘,也应成彼因缘集聚是因,而非自在天,原因是:因缘集聚时,无自在而生果;因缘缺少时,自在天也无生果之自在力。因此,明明见到是由其他因缘而生,还妄执自在天为因,则应成因无边际。如《释量论》云:“有何成何性,计余为彼因,则于一切果,诸因应无穷。”
此外,纵然自在天造果时观待集聚,然以集聚之力于他人苦等,明明自己不欲而作,也应成随他而转;若诸果是如欲而以欲的自在力造作,则也依从于欲,应成为欲钩所持而随他转。又,纵彼为器情万物作者,岂是你所许的自在天?有造果则是无常之故,常者唯是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