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于他任运生悲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何时能成就,无量福聚云,
善出乐具雨,熄众生苦火。
众生出离苦海有一定的步骤,首先要脱出恶趣、得善趣身,拥有种种安乐资具,远离生活资具匮乏的苦,这是第一步。对此祈愿:何时我能成就无数无量的大福德聚,从福德云聚中,现出各种衣、食、住宅等安乐资具的妙雨,来熄灭众生生存的苦火!
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安,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怎么能安心修出世间法呢?所以发愿首先满足众生暂时的需求。(“乐具”,就是安乐资具。欲界生活的快乐依赖于衣、食、住宅等资具。缺乏资具,就会受缺衣少食、饥渴、寒热等苦。苦得团团转时,就安不下心来修道。)
何时心无缘,诚敬集福德,
为著相衰者,演说空性义。
生在善趣得到安乐资具,只是暂时脱离饥、渴、寒、热等现前生活的苦恼。如果只给予众生这样的快乐,那是不究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并没有脱离轮回,就又堕入在苦中。也就是众生心中存在我执,就遮止不了烦恼和业,由此就会造成无边的生死。所以再从究竟上祈愿:何时我能心无攀缘,诚敬地修集福德,给著相的轮回衰者演说空性妙义!
前两句是福慧双修。“心无缘”,就是对能作、所作、作这三轮心无攀缘。“诚敬集福德”,就是安住在三轮无缘中,诚敬、欢喜地修集福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一切著相衰者演说空性。
什么是衰呢?沦落在轮回里就是大衰败,不是别的叫“衰”。众生都是大好的自性天真佛,本来和释迦、弥陀具有同等的智慧德相,却因为著在幻相上不断地起惑造业,而成了轮回不已的衰者。要救拔这些著相衰者,根本之道就是演说著相的对治——诸法无相的空性。只有认识到一切幻相都不可得,本无可执可取之法,才心开意解、毅然放舍而返本归源。所以为众生演说空性义是菩萨祈愿利生的最终落点。
(下面讲这本注释的后跋)
颂曰:
音韵优美义甚深,智者善说虽为多,
常人难解韵何用,此处畅述易解文。
在解释完本品义理的这时候说。“音韵优美义甚深”,指智者的善说具有两种功德:一、能诠文运用种种辞藻、音韵优美;二、所诠胜义谛的义理甚深微妙,常人难以测知。“智者善说虽为多”:在印、藏两地,文、义皆好的本品善说有许多。“常人难解韵何用”:“常人”指不懂文学和没有深入研习教理的一般人。意思是说,用种种修辞手法、组合音韵优美地阐述,一般人也不懂得,对他们必要性不大。“此处畅述易解文”:我此处以常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自然而然就这么晓畅无碍地写下来了。
重复回声即满意,已成颠倒行四依,
虽如圣境智论说,现今谁耳生欢喜。
“重复回声即满意,已成颠倒行四依”,是指当时时代颠倒的状况。“重复回声”,就像对着山谷喊:“喂!”返回来也是“喂”。这是讲学人只是重复前人的说法,前人如何立、破,仅仅口头重复就感到满足。《大乘庄严经论》讲了四依法,现今时代确实已经成了颠倒行持四依,也就是:不是“依法不依人”,而是“依人不依法”;不是“依义不依语”,而是“依语不依义”;不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而是“依不了义不依了义”;不是“依智不依识”,而是“依识不依智”。
“虽如圣境智论说,现今谁耳生欢喜”:“圣境智论”指印度慧源等论师的本品注释。全知说:我按印度慧源等的注解,他们如何阐明解释,我就如何宣说,但当今的人心不正直,容易偏执自他宗派而生贪嗔烦恼,很少有人听到后随法而行、心生欢喜。
然不随他观慧人,如盐入彼心水中,
心得满足断诸疑,故出语如秽中金,
吾以满含惑业口,善述善释得善聚,
回此愿成正法日,永灭群生痴暗心。
“然不随他观慧人,如盐入彼心水中,心得满足断诸疑”:但写这本注释并不是没有必要和利益,对于不随他转、具有观慧的智者而言,这本注释的妙义会像盐融入水一样融入他的内心。“不随他转”,就是不会依人而不依法、依语而不依义,或者在辨明了义、不了义之后,会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在智慧的行境和妄识的行境两者中,唯一依智慧的行境而不依妄识的行境,总之就是种种都能拣择、辨别。对于这样具备观慧的人,这本注释会像盐入在水中很快就溶解与水成为无二那样,能在心里消化注解的法义,能对寂天菩萨所讲的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义断除疑惑而得以通达,这时他的心一定会得到满足。
“故出语如秽中金”,因为还有具备观慧的当机者,为他宣说很有必要、能使他得到利益,所以像我这样具足惑业的凡夫就说出了以上很多语言,这些语言就像污秽中所含的真金。虽然“秽”是不可取的,但“真金”应当取,不能因为是“秽中金”就说没有价值、不必获取。其实皇家库藏里的金子并不比污秽中的金子更好,两者完全是一样的。
“吾以满含惑业口,善述善释得善聚”:“满含惑业”是全知自谦,说自己充满了烦恼和业,但从这满含惑业的口中说出的语言符合寂天尊者和印、藏诸善说的本义,因此是“善述善释”。依此撰述,自然得到许多善根。
“回此愿成正法日,永灭群生痴暗心”:那么注释《入行论·般若品》的善根回向在哪里呢?回向于自己成为正法日轮,灭除一切众生内心里的愚痴黑暗。“痴暗”总的指一切不明事、理的愚痴,特别指障碍证入胜义空性的愚痴。回向以愿为体,故说“愿”。愿我成为能灭群生痴暗的正法日轮。
由善知识思嘎玛再三祈请为缘后,于通达五明之大班智达华智仁波切座前善受此论讲述,阅尽藏地所译本论印度诸释,及见多数西藏智者所著善说,且彼等法义亦善现心中的麦彭江扬南杰,自十五胜生周地虎年孟秋初一动笔,座间撰写,当月十三完毕。祈愿此释若人见彼即成于胜乘中观之相获得离疑定解之因。愿吉祥!
全知麦彭仁波切这一世应化于西藏,显现上几乎没有在别人面前听闻、研习很多,唯一在华智仁波切座前听受过七天《入行论》的完整讲述。本书是在13天修法的座间写成,手写得很快,都是从心里直接流出。
老人家最后的祈愿是:这本注释凡是有人见到它,就成为对大乘中观之相获得定解之因。“中观”就是离一切边的正观;“相”就是中观的观行相状或体状;“定解”就是远离疑惑决定地解了。
到今天为此,《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就算逐字逐句传讲完了。最后让我们把这次讲闻的善根回向给尽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祈愿他们都能现证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义,从而断除二障、究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