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思惟所证之真实分三

《大乘庄严经论释(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己二、抉择法无我

云何依我 [1] 见,不见苦自性,

迷苦及苦者,法性与无性。

云何缘起体,现见生异见,

暗故不见有,亦复不有见。

前一颂藏译:

凡夫由依唯错乱,无间苦性不能证,

非明自明苦非苦,彼法自性非彼性。

凡夫众生以颠倒迷乱的分别心执著人法二我,仅随此因,产生出自性唯苦之生死相续,并且陷溺其中,此义唯一只是安住自性迷乱的境界,然由业障黑暗覆盖,并未如是了知,如是轮回诸法本为痛苦、迷乱,但不具通达此理的无漏智慧,故安立为非明。

所谓自明即是执著颠倒的有漏识,感受安乐、痛苦,以及舍受,如是不论苦、乐、舍何种感受,均不离苦性,因为苦受是自性之苦(苦苦),乐受是变坏之苦,舍受是行苦,在真实中,实无所受之苦,因为不仅没有能受之我,且连所受之法亦不成立故,如何不成立呢?蕴、界、生处所摄之法的自性(或体性),虽有仅如梦幻阳焰般的显现,但在胜义中,法的自性(或体性)并不成立,因为按照如何显现那样意义上不成立,故安住于二无我空性中。为什么呢?因为外之诸法是依四大、种子等因缘所产生,内之众生五蕴法则由无明、行等因缘积聚而生起,故内外一切法都是依靠别别因缘积聚而产生的,这本是现量可知可见的道理,为何有些愚人竟然把诸法执著是大自在天、神我等造物主所造?为何会这样说呢?!不见诸法本具的缘起义,本来就缘起义,根本不存在神我、大自在天等其他作者,却见这些是作者,这是何种黑暗啊?所谓世间黑暗也仅覆盖有者令其不现,而无有之法并不因黑暗而见有,然而众生相续中安住的无明黑暗,不仅使法性中本有的现前缘起生不见,且更见到本来无有的他生、自生等,因此真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稀奇黑暗!

诸外道认为实有人我被烦恼所缚,若断烦恼,实有我即得解脱,这是外道执著实有人我的颠倒;诸声缘执著实有法我被烦恼所缚,若断烦恼,法我便得解脱,这是声缘执著实有法我的颠倒。而大乘中,虽许诸法均无二平等,然安立轮回以及束缚解脱均极合理,其理如颂:

生死与涅槃,无二无少异,

善住无我故,生尽得涅槃。

显现轮涅的法,以胜义(或按实相)角度而言,由无明灭乃至老死灭之间的寂灭涅槃,以及缘无明生行乃至生老死之间的三有轮回,彼等二者没有丝毫的差异,因为轮涅万法自性平等、本无生灭,故轮回的自性即是清净涅槃。既然如此,请问:凡夫安住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又该如何安立?

答:对轮涅二者并不是在胜义中有人我及法我的轮涅异性,而是以是否证悟人法二我的空性而如是安立的,这也很合道理。因为:虽然胜义中轮涅为大平等,但未悟人我二空之理则必流转生死,而依诸法实相证悟无常、苦、空、无我,修持善法究竟,故断尽轮回之转生而获得小乘寂灭果;以被证悟实相的无分别智慧所摄,行持六度善法之道至于究竟时,连意生身亦断尽,无明习气地也寂灭,获得无住大涅槃。

己三、宣说如何证悟真实性的次第

以下宣说大乘菩萨于资粮、加行、见、修四道中,不离证悟法无我的无分别智慧而成就果位。

福智无边际,生长悉圆满,

思法决定已,通达义类性。

已知义类性,善住唯心光,

现见法界故,解脱于二相。

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

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

菩萨在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供养如来,闻思修行圣法,以及到见道彼岸之因——六度所摄的无边福智资粮会达到究竟圆满之量。

对于经藏等所有佛陀圣法所表达的无常、苦、空、无我之义,依靠寂止三摩地如理思惟,无有疑惑、真实抉择而决定,即是观,此时所住的地位是资粮道。(“决定已”之上的三句宣说了资粮道。)如是积累资粮并思法决定,故了知色身、外境如宝瓶等法,仅仅是臆造以假名来宣说而已。也就是说,通达除了唯依假名、以分别心执著此者彼者外,无有单独可说的外境义,即得加行道 [2] 煖位之“明得定”;当菩萨增上了达以能诠言表达的,或仅是分别心执著此者彼者的外境诸法,即得顶位之“明增定”;所有显现相分的法,只是自心所现,如同梦境所缘般,当了知心外无有外境义后,真实安住唯心的自性,即得忍位之“印顺定”(入真如一方定),因为真如是远离能所二取的,此时对所取一方无自性已得证悟。此后,能获得现量证悟远离二取相的法界,因为在忍位时,了知心外无有外境义,既无外境所取,观待它的能取之心亦不存在,因能取所取互为观待,故了知无有所取,能取亦无有,即是世第一位之“无间定”。

应知,具慧者了知无有能取所取后,现前无分别智慧,并且现量觉受(善住)远离二取相的法界时,就断除了见道所断的烦恼障、所知障。

无分别智力,恒平等遍行,

为坏过聚体,如药能除毒。

此后修道,具慧者以无分别智慧力,在二至十地之间,恒时对内外一切诸法平等遍行,就是对二取法无有分别的无二平等周遍力,在菩萨相续中依靠阿赖耶——依他起所集之烦恼障所知障二取的微细习气的诸恶聚稠林,犹如阿伽陀药王,仅置一滴于毒器,即变众毒为药,又仅嗅其味或尝一滴,便可遣除一切众毒,同样,以修道无分别智慧,便能彻底断除如毒之微细障碍,并且现前佛地之大无分别智。

缘佛善成法,心根安法界,

解念唯分别,速穷功德海。

能禁三门一切诸恶的诸能仁之圣法十二部经,是初中后善故,一切善安立的所诠义,其究竟旨归即是心根安住于法界,由所有经义归纳成一,作为所缘,故为根本心。彼菩萨于入定时,对于法界,心的忆念相续越来越增长,并于出定时自性了解除心之分别念外,别无他法存在,且心也了知为无自性,如是诸修道菩萨不必长时,便能速穷十力、四无畏等佛果功德海。此即是宣说无学道。

《大乘庄严经论·真实品》释竟

[1] 颂词中的“我”有两种含义:一指补特伽罗(数取趣)之异名,如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育者、意生者、儒童等;二指法自性,所谓法我就是把法的自性(体性)说为我。

[2] 所谓“加行”,就是加功行道之义,加行位有四个阶段——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这四位都属于定位,不同于一般散心的闻思修。这里的定是对趣向开发无漏慧而言,见道是无漏慧缘真如的境界。“煖位”称明得定,为无漏慧开现的前相,如钻木取火先得到“煖”;“顶位”称为明增定,明相增长,喻如登山至顶;“忍位”为印顺定,对四谛理印可决定,有顺流而入之势;“世第一位”入无间定,谓从此无间,生起无漏慧,世间诸定无有超过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