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般若品
《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 ︱ 益西彭措堪布.译 ︱
孔窍复非我,六识皆非我。
声识若是常,恒时应取声。
无所知知何,何因为能知。
无知若为知,木亦成能知。
故境未现前,定无彼有境。
若由彼知色,尔时何不闻
?
若谓声不近,则无知彼声。
取声自性者,云何成取色
?
一人兼父子,假立非真实,
忧喜暗三德,非子亦非父,
彼者恒不见,具有取声性。
如伎以余相,见异则非常,
异相犹为彼,彼一未曾有。
余相若非真,当说彼自性,
若谓一识性,士夫合成一,
心无心成一,何则同为有。
别别为颠倒,何为同所依
?
无心亦非我,无心则如瓶。
与心相应知,应成坏不知。
设我全无变,心于我作何
?
无心离作业,虚空应计我。
我若非实有,业果系非理,
业作已灭故,成为谁之业
?
业果基异体,我亦无作用,
汝我皆受此,相诤实无义。
因存见彼果,此见不可能,
依一相续说,作者受者一。
过去未来心,今无故非我。
今心即是我。彼灭我亦无。
此如芭蕉树,层层析不得,
如是以理察,我亦非实有。
若无诸有情,于谁兴悲愍
?
为果立誓境,以痴假立者。
无人谁得果,实然由痴许。
为求灭苦故,不除求果痴。
苦因之我慢,我痴令彼增。
谓彼亦不除,修无我为胜。
足胫非为身,腿腰亦非身,
腹背胸非身,臂肋复非身,
手腋肩非身,诸内脏非身,
头颈亦非身,此中何为身
?
身若于诸支,各以一分住,
诸分纵各住,身自住何处
?
若为具支身,一一住手等,
则尽手等数,应成等数身。
外内若无身,手等岂有身
?
手等外若无,彼身云何有
?
无身于手等,以痴起身想,
如以形差别,假人起人想。
乃至诸缘聚,身似现士夫,
如是手等存,于彼现为身。
如是指聚故,手亦为何物
?
指亦节聚故,节亦析为分,
分复析为尘,尘复以方分,
方分离分故,如空尘亦无。
如是如梦色,具观者谁贪
?
若时全无身,尔时何男女
?
苦若自性有,何不损极乐
?
乐则以美食,忧等何不喜
?
具力映蔽故,心不领受彼。
何者非受性,云何可谓受
?
若谓有细苦,岂非除彼粗
?
谓彼即余乐,细亦乐一种。
若生违缘故,苦受不现起,
岂非成立受,以分别耽著
?
故于彼对治,此观串习修,
观察田生定,乃为瑜伽食。
根境若有隔,彼二岂相遇
?
无隔应成一,谁与谁相遇
?
极微不相入,无入机同等,
无入则无合,无合则无遇。
无分亦有遇,云何谓应理
?
相遇尚无分,若见当指示。
识无尘聚身,相遇不应理。
聚亦无实故,应如前观察。
如是不成触,则受从何生
?
辛劳为何义
?
以何损何人
?
若时无受者,受亦不可得,
尔时见彼义,云何爱不退
?
此见乃至触,皆由梦幻性。
与心俱生故,受非以心领,
受心先后生,是忆非领受。
受非自领受,亦非他能受,
丝毫无受者,故受非真有,
如是无我聚,以彼云何害
?
意于根无住,于色中无住,
于内外无住,余处亦不得。
非身非余物,非合非独立,
彼无尘许故,心性本涅槃。
识先于所知,彼缘何境生
?
识所知同时,彼亦缘何生
?
识后于所知,彼时从何生
?
如是当无知,一切法之生。
如是若无俗,云何有二谛
?
俗以他心立,有情岂涅槃
?
此为他分别,非彼自世俗,
后定有则有,无则无世俗。
心与所观境,二者相依存,
依照世共许,说一切观察。
何时能观者,以彼观察时,
亦须观察彼,应成无边际。
观察所观已,能观无所依,
无依故不生,说彼亦涅槃。
彼宗于心境,极难立实有,
若由识成境,依何立识有
?
由境立识有,依何立境有
?
由互观待有,二者成无实。
无子则无父,子为从何生
?
无子定无父,如是二皆无。
如芽从种生,由芽知有种,
依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
以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于知彼境,以何知有识
?
首由世现量,见于一切因,
莲之茎等别,乃由因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