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

《般若品释解义疏》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释︱ 智圆法师.疏解 ︱

主要宣说发愿者:如来的色身、眷属、刹土等彼彼显现之因的主要者,即是此“学道发愿”俱有缘。

本论在显示诸佛利他事业时,主要宣说发愿的原因是:显现如来色身、眷属、刹土的主因,就是学道发愿这一俱有缘。

“色身”,指佛以本愿力应众生的机感,在清净眷众——地上菩萨心前显现报身,在不清净眷属——凡夫和声闻心前显现化身,像这样显现眷属海会众、刹土五大功德庄严等。

“彼彼”指诸差别相。色身分报、化二类,报身于清净世界摄受种种大菩萨眷属,身相显现各异,有白色身、金色身等。刹土也具种种差别,有水晶、琉璃、黄金等各种形色。事业亦随所化意乐,有见大身者,有见小身者,有对此者说般若波罗蜜多,有对彼者说《十地经》等。化身则有佛界化身、九界同类化身等,以显现工巧、出生、得菩提、涅槃四种方便而利益众生。显现工巧,即现为木匠、陶师、乐师等;显现出生,即自兜率降至王族、婆罗门种姓等;显现得道、涅槃,即示现成正等觉,及最终示现涅槃。尽未来际恒常化现的此等化身,都是令一切众生于涅槃界得解脱的大方便。

而这一切都是以学道发愿为俱有缘这一主因而流现的。也就是,在因地时发愿:“在我成佛时,应具有这样的身相、光明、寿量、国土,应显现这样的光明、宫殿、虚空、大地,眷属要具足这样的智慧、神通、受用等。”后来成佛,就依愿力不假造作自然流现。以这个原因,本论主要说到“愿力现佛身”。

实际上,彼种性如来藏或实际、法界、现空双融之真如,以圆、熟、净三者究竟之力而显现清净时,便称为不可思议智慧身,彼身由所化善缘及本愿力,显现彼彼调伏神变,相续不断。

此处“现空双融之真如”,“现”指如来藏性中本具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恒河沙数性功德法,“空”即是具一切胜妙德相的大空性,此现分、空分本来无二,即是真如。《宝性论》里说到的“萎花中佛”等七个比喻,显示了在众生心中本具如来藏性。一旦由修道的力量脱离了客尘盖覆而显现清净时,就称为不可思议的智慧身。这就是任运作佛事业的本源。比如以阿弥陀佛为例,《往生论》将西方净土一切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摄归为一法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此义。

其实,能流现色身、眷属、刹土无量庄严的根本因正是如来藏性。

以下观察:一、若不具有如来藏性,仅凭发愿能否流现色身、眷属、刹土等无量庄严?二、仅有如来藏而无发愿,能否流现呢?答案都是否定的。若不是性中本具如来无量恒沙功德法,不是体大、相大、用大,仅凭发愿,并不会成就如是妙业。若无愿力,也不会如是流现。比如一切凡夫都同等具足如来藏性,但由于他们并未发愿显现色身、净土等利益一切众生,就只是随迷染的因缘显现各种惑、业、苦相。所以,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发愿为俱有缘,才得以显现如来的色身、眷属、刹土等。

试想:因缘生的有为法是像幻梦那样虚假不实,如何能给一切万法作体,成为一切妙相、业用的所依呢?只有法尔元成的如来藏性才是显现万法的根源。

大乘道有圆、熟、净三个修持重点。“圆”,即满十度;“熟”,即成熟众生;“净”,即严净国土。当以这三者究竟的力量,使如来藏显现清净时,则称为不可思议的智慧身。 “身”是积聚或依处的意思,无量的性功德法依于法身智慧,故称为“智慧身”。非语言思维所能知,叫“不可思议”。这智慧身由所化众生善缘与本愿力和合,便显现彼彼调伏神变,相续不断地作利他事业。

如《宝性论》云:“诸佛法身同虚空,圣者六根受用因,令见非大微妙色,令闻清净微妙音,令嗅佛戒净妙香,令尝大圣妙法味,令受三昧妙乐触,令知甚深微妙理,细思令受胜乐者,佛如虚空离诸相。”

这正如《宝性论》所说,犹如虚空般的如来法身,正是显现报身,令圣者六根受用妙乐的根源。凡夫、二乘无法现见,唯有圣者能够受用,故说“圣者受用因”(此处的“因”,即诸佛法身)。如何使圣者六根得受用呢?就是使他们眼见非四大体性的妙色,耳闻清净妙音,鼻嗅净妙戒香等。细想这能令圣者菩萨领受胜义妙乐的如来,如同虚空般,离一切相。也就是说,虽然名言谛中安立佛为圣者六根得净妙受用的因或根源,但以胜义量观察,佛如虚空般,离绝有、无、生、灭等一切相,因此无可言说。

总之,论主寂天菩萨为接引小乘行人进入空性,以他们暂时还不能接受如来藏等甚深妙理的缘故,只说到依此愿力显现佛身。实际上,补充了以上的论述才圆满,而以上的论述才究竟了义,圆满具足。

若又念言:现前无有以彼彼能化神变对彼彼所化作彼彼义利的如是功用,仅由宿愿力岂能如是成办?

对方又这样想:若成佛后没有丝毫分别心,即根本不作这样的分别:“我当以化现哪种身形、说哪种教法的能摄化的神变,对凡夫、二乘、菩萨的哪种所化作现前和究竟的哪种义利?”没有这样的分别作为前因,当然不会有以此发起的化现身形、口说妙法、意识观察等作业。这样单凭一种发愿的力量,怎么能成办这样极其广大、周遍、相续不断的事业?

回答:云何不能?譬如修成大鹏咒者,持咒、住定而对大鹏像、灵塔、石塔等作加持,其后无论谁见、触等,都能息灭龙等毒害。虽作者逝世已久,然乃至有此塔期间,能以此直接息灭毒、鬼等害。是故现前虽无功用,然以宿愿力牵引,云何不能利他?

对此,中观师当头棒喝:“为何不能?”以粉碎对方“须起功用才能作事业”的执著。

首先举例说明“无功用也能利他”。过去有一位香根婆罗门,见到许多人中毒受苦,于是发愿遣除人们所遭的毒害。他精进地修持大鹏鸟咒,修成之后,诵咒、安住三摩地加持大鹏像。从此无论谁见到这尊宝像,或者听到、接触到,都能息灭毒害。虽然作者香根早已离世,但在这座塔存在期间,由于香根的善愿及所作加持的缘起力,石塔未起任何功用,却能直接息灭毒害、鬼害等。所以,虽然现前无有功用,但以宿愿力牵引,仍能成办利他。

是故,相应于菩萨寻求大菩提二资大行所成就的殊胜供处,也是在修者菩萨入灭于无住法界之后,现前 [1] 寂灭一切功用及能所二取戏论,然能于一切有情普作一切暂时、究竟义利。

“咒师诵咒、住定加持鹏像等”,比喻菩萨为成就菩提,修积福慧资粮。

“所成就的鹏像等供处”,喻指相应福慧二种资粮大行所成就的殊胜供养处——佛陀。

“相应”即因果同类相应,由因地修积无量福慧资粮,果地便成为凡夫、声闻、缘觉、菩萨等一切有情的殊胜供养处。

“咒士离世”,比喻菩萨寂灭一切心、心所法,入灭于无住法界。

“塔像无身语意功用”,比喻成佛后无有功用和二取戏论。

“由先前发愿、诵咒及住定加持等缘起,塔像无功用而能直接息灭毒害”,比喻菩萨入大涅槃,现前寂灭功用及二取戏论,而能于一切有情普作一切暂时、究竟义利。


[1] 现前:指时间,即当前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