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一、认定所证二谛

《般若品释解义疏》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释︱ 智圆法师.疏解 ︱

是故,诸法真实性之胜义者,远离有、无、双亦、双非一切边故,非心之行境,心与言说为世俗、非胜义故。

“是故”,即以这个缘故。什么缘故呢?就是前文所说:假胜义是仅遮有边的分别心的行境,而真胜义是离四边的现空双融法界,应成派唯一着重抉择后者。以这个原因,本品开宗明义的偈颂——“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应该按下面这样解释:

染净诸法本来离绝生等一切相的真实性——“胜义”,是否是心的行境?答:胜义离绝有、无、双亦、双非一切边故,定非心的行境。以上是所立宗义。“离四边”则显出此处唯是说真胜义,而不是仅遮有边的假胜义。

那么,诸法的真实性怎么说是离四边呢?比如柱子,不住生、住、灭等有边,不住无生、无住、无灭等无边,不住亦生亦无生等双亦边,以及非生非无生等双非边,柱子真实的体性远离这四边。像这样,杂染法和清净法的因、体、果,都远离四边。总之,诸法的真实体性(胜义)远离四边,以离绝四边之故,胜义不是任何心所行的境。

“心与言说为世俗、非胜义故”,是将颂文“心者是世俗”,解释为“胜义非心境”的能立(理由)。即:胜义为何不是心的行境呢?因为心和言说是世俗,非胜义故。颂中只说一“心”字,实际上包括“言说”在内。如经教中云:“是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等。“胜义非心境”实际是对这些教义的归摄。

总结:

胜义者,离一切边故(能立),非心行境(所立),心所思、语所言是世俗,非胜义故(能立)。这样解释是为显出“胜义谛非心之行境”的要义。

接下来解释“心者是世俗”的涵义:

以心缘“是此”“是彼”等而取,以言说“是此”“是彼”,凡心与言说行境之法,若以理审察,皆是无实如幻的空性,而堪忍性则何时亦不容有。

“心与言说行境”,指任何心识及语言所行的境。“理”指观察胜义的正理,即中观论中所说离一多因等种种理门。“无实如幻”,就是非有而有,如同幻事。“堪忍性”,是能经受胜义理审察的体性。胜义正理犹如锐利的金刚杵,心识前现的法在其观察下都无法堪忍,即一个个看似实有的法都会被破除,而成空性。“堪忍性何时亦不容有”,即何时也不会有能经受胜义理观察的实法体性。

总之,若以胜义理审察,凡是心所缘、语所说之法,都了不可得,犹如幻化;而能堪忍胜义理观察的体性,何时也不容有。

“无实如幻”,就如同幻师变出兔子,似有实法显现。但“兔子”只是幻师等变现的假相,它的“有”实际就是没有。同样,心缘相、言说相都是心变现的,了无实法。

因此,佛于经中说:“天子,若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则彼不入胜义谛数 [1] ,成世俗谛性。”

正因为心和言说行境的法都虚妄不实,所以佛在《入二谛经》中开示:胜义谛不是眼所见、耳所闻等,也不是语所说、心识所缘,即胜义谛决定不是身语意所行境性。如果胜义谛是心所缘、语所说、身所触遇的法,那就不能算是胜义谛,而成世俗谛了。

“天子,然胜义谛超越一切名言,真实中不生不灭,是离于所说能说、所知能知,乃至超过具一切胜相之一切智境,是胜义谛。”

天子!然而胜义谛超越一切名言(“名言”指身语意所行的法,以胜义理观察时,这些法一无所有。所以除了只是个名字外,没有实义,叫做“假名”)。以“真实中不生不灭”之故,胜义“离于所说能说、所知能知”。

下面以理证成这一点:所说能说、所知能知都是依自心而现,既是依他法而现,就一定是生灭法。因为有此心才有此所说、能说,无此心就没有此所说、能说,可见所说、能说是缘生缘灭的法;所知、能知也是如此。以真实中无生无灭,而所说能说等都是生灭法,可见“真实中离于所说能说、所知能知”。

“乃至”是超略词,即从凡夫、罗汉、菩萨心乃至佛心,凡是能、所二现的法,都不是胜义,胜义无二之故。佛的智慧具足一切方便的殊胜相,因此说“具一切胜相的一切智”。就最高处说“乃至超过具一切胜相之一切智境”,这就彻底否决了“胜义谛是心的行境”。

一般认为胜义虽非二取识的境,然是圣者智慧的境,所以要加简别。实际上,胜义离一切有、无等戏论,不是所缘的某种定相,不是任何心的所知。也就是无论凡心或圣心,上至佛心(一切种智),都不可能以胜义为境。因此就彻底地说:“乃至超过具一切胜相之一切智境。”(“超过”:已超出“是境”、“是所知”的范畴。)

《中观庄严论》亦云:“真中离戏聚 [2] ,乃为真胜义,依于分别心,非真成世俗。”

“亦云”:非但佛经如是说,菩萨的论也如是说;非仅应成派的宗义是如此,自续派的究竟宗义也如此。

此颂的大意是:真实中离绝有、无等一切戏论,此即是真胜义。“依分别心”四字不可忽略。“依”字尤紧要,既是依他而有,则无自体可得。即:凡依分别心所现的法,都如同依幻师等所变的象、马,了无真实,仅是虚相(世俗)。究竟言之,“世俗中有显现,胜义中无显现”也只是分别心的设立,既是依分别心而立,就不是实法,而只是虚相(世俗)了。这与“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所说一致。

总之,依分别心所现的法,定不是真实胜义,而只是虚相(世俗)。


[1] 不入胜义谛数:不得算入胜义谛中。

[2] 戏聚:一切种类的戏论。如色蕴指十方三世一切色法,戏聚即计有、计无、计常、计断等一切种类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