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三戒论》讲记(二十一)居士勿闻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比丘尼戒的僧残罪,与比丘共同的有七条,不共同的有十三条,昨天讲了六条不共同僧残。

七,接受出家。

让不应该出家的人出家。

对境: 不应该出家的,特别不好的,不正常的女人,比如有吃人肉等类似这样特别恶劣的行为,还有犯大罪,父母家人同意、当地国王也同意要被杀的这样的人。如果劝她出家,或者她想出家而接受她出家,给她剃头出家的堪母就会犯真正的僧残,其他参与的比丘尼会犯粗堕,不会犯真正的僧残。

为什么不让她出家?主要是损坏整个佛教的名誉,对佛教有损害;很多人会因此毁谤佛教,也影响其他众生学佛、入门。所以,对行为特别恶劣、犯大罪、作风特别不好的那种女人,不能劝她出家、给她剃头,否则会犯僧残。

动机 :自己明明知道这些情况,还是想让她出家,思想上没有错乱。

行为: 自己亲自给她剃头,就会犯戒。

八,接受亡财。

基,对境: 比如某某施主去世了,他的财产、家业应该由自己的儿子继承,但是他没有后代。比丘尼和他不是亲戚,也没有共同财产,她自己或者所在僧团想把他的家产据为己有,跟他的家人、亲属要,当时施主也有这个意思,但是后来也没有真正归她,这个时候她可以要。她可以直接去三次,如果不给,还可以再去三次,在那坐着不说话,但是对方明白是来要财产的,一共要六次,若再不给,比丘尼就不能再去要了。若是勉强要,就会犯这条僧残。

意乐,动机: 主要是贪财,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很愿意归给自己或僧众,还非去要。

行为: 自己亲自去要,会犯僧残罪。若不是自己亲自要,而是让别人要,会犯粗堕,不会犯真正的僧残。为僧众要,若是很容易就要到了,不犯僧残罪;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亲自要三次,然后在那坐着以这种方式再要三次,共要六次后,对方还不给,若再去要,就会犯僧残罪。

结果: 只要是以这些方式特别勉强地去要,即使没有得到,也会犯戒,不用等东西拿到手。这是接受亡财的僧残。

九,接受忏悔。

基,对境: 比如有个犯戒比丘尼,比丘尼僧众要对她制止,进行惩罚,让她忏悔。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有比丘尼不让她到僧众面前去忏悔,并对她说:“你不用到僧众面前忏悔,在我这里忏悔就可以了。”然后她自己接受忏悔。无论是所在地的界限内还是界限外,都一样犯僧残罪。

对方所犯的戒不一样,制止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批评她的这些过患、不足,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制止;或者让她做一些下等的事宜;也有赶她走的,就看她所犯戒的轻重程度。比如,若她犯的是他胜罪,就必须要赶她走;若犯戒了还不忏悔,甚至以四非理诽谤僧众,跟僧众吵、骂,这也是要离开的。根据她犯戒的轻重进行遮止,至于用什么方式让她忏悔,这都是有一定规定的。如果这个比丘尼不顾这些规定,对犯戒比丘尼说:“你就不要做这些了,也不用到僧众那里忏悔,在我这里忏悔就可以了。”这样就会犯僧残罪。

意乐或动机: 思想上没有错乱,整个情节都是了知的,动机就是不尊重僧众,不让到僧众那里忏悔,自己接受对方的忏悔。

行为: 自己亲自接受对方的忏悔。

结果: 比丘尼自己接受忏悔,无论是所在地的界限里还是界限外面,都一样会犯戒。

下面是通过婉谏等五种遮法加以制止,制止若失效,最后构成僧残罪。比丘尼戒中要通过五遮法才能构成僧残罪的一共有八条,其中四条是和比丘共同的,另外四条是不共同的。下面讲不共同的四条。

十、舍弃三宝。

如果比丘尼可能因为不高兴、生气了而说:“我要舍弃三宝,我要到别处修行,其他派别、外道也有修行人,我要到他们那里修行,不跟你们一起修行,我要舍弃三宝。”这个时候,僧众就要劝她,先以婉谏,很客气地跟她讲规矩,给她讲一些道理,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放弃这种行为。这是以很温和、很圆融的方式劝她,让她放弃。如果她不放弃,就要聚集僧众,把这件事告诉僧众,僧众给她做羯磨仪轨,这也是专门要她放弃这个行为而举行的仪式,在别解脱戒里这属于羯磨。羯磨有一量、二量、三量,一量时让她放弃,她不放弃;二量时让她放弃,她不放弃;三量末尾时,已经给她五次机会了,若她不放弃,这个时候就会犯僧残罪。

现在我们都是修密法的,自己心里想,嘴里也说:“我要跟别的上师,我要到别的道场去,”如果你真有选择,可以说出来,可以心平气和地说。如果你所依止的上师,和你有缘,真正能利益你,怎么能不同意呢?可以同意,谁能利益都一样。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有更清净,更能得到法益的道场,也可以走。但若是你以嗔恨心、不恭敬的心态说这些话,在密乘里都是犯根本戒的,那是下金刚地狱的因,没有必要吧!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选择,可以给你这个机会,谁也不能勉强谁。这都不是勉强的事,跟谁学修都一样。只有具有信心、具有恭敬心,才能真正得到法益。若是连恭敬心都没有,连一点信心都没有,那就没有办法了。

对自己来说,无论是选择上师还是选择道场,都不能盲目。现在是末法时期,什么样的人都有。所谓的上师善知识里也有很多魔师、邪师,也有的是很多普通僧人冒充的,这样对你来说不会有任何意义的。做上师善知识是有标准的,要以标准去衡量。若是不具足法相,不具备这些功德,很难真正利益你,你很可能会失去解脱的机会,甚至将来还可能要跟他一起下地狱。所以,自己要好好选择。

哪里都有道场,但是真正有正法、能修持正法的道场却很少。有的道场根本就没有传承;有的传承不清净,已经被染污了。有的道场根本就没有道,没有正法,即使规模再大,条件再好,也没有什么用。我们也不是为了寺院规模大、条件好而出家修行的。“啊!真是舒服!”你出家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什么啊?是为了解脱吗?这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自己要想好。

真正的一位上师善知识,不是看他的名气大不大。无论有没有名气,无论名气大小,主要是他能给你讲佛理,真正能够引导你,若是这样,无论他有或没有其他功德,都可以依止。其实无论他是否有成就,主要看自己是否具有信心。如果有信心,一样能得到加持;如果没有信心,一样得不到加持。主要是他能给你讲佛理,能引导你的内心,这样才能把你的心量打开,才能真正利益你。道场也是这样,主要是有正法,能修持正法,这样应该是可以选择的道场。

十二,比丘尼跟其他比丘尼斗殴、吵架、打骂其他比丘尼,这个时候僧众通过五遮法劝阻,让她放弃这种不如法的行为,她不放弃,就会犯僧残。

对境: 对方必须是比丘尼,双方争吵,打架。若双方争吵、打架,通过五遮也不放弃,就会犯僧残。如果对境是比丘,因为不是同一个僧团,双方若发生殴斗,最后不放弃,比丘尼就会犯堕罪,不会犯真正的僧残罪。比丘尼、正学女、沙弥尼在同一个僧团,如果不团结,影响严重,所以当时就这样规定。

意乐、动机: 生气了,明明知道这不如法,还要这样。

行为 :吵架、打架、殴斗。

结果:僧众通过五遮劝她放弃这种行为,她不听,还以四非法诽谤僧众,说:“你们是贪心者、嗔恚心者、愚痴者、畏惧者。”最后通过五遮法,在末尾时不放弃就犯僧残罪;若前面四个阶段不放弃,均犯粗堕。

十三,比丘尼跟其他的同性在一起,行为特别不如法,尤其是在在家修行人或施主所在地或他们能看到的地方一起嬉笑打闹,令这些施主或其他人生起邪见,这个时候僧众要用五遮法劝她放弃这种行为,若不放弃,就会犯僧残。

对境:对方是比丘尼、正学女和沙弥尼,都一样会犯戒。当时佛制定的时候,这条戒的对象是比丘尼与比丘尼之间嬉笑打闹。现在不一定,比丘尼若是和正学女或沙弥尼嬉笑打闹,也会犯戒。

意乐、动机:以放逸、贪心的心态。平时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玩一玩,都没有什么。这里主要是指有一些特别不如法的行为,以贪心互相嬉笑打闹,这样会犯这条戒。

行为:比丘尼亲自这样做。

结果:比丘尼僧众通过五遮劝她放弃,她仍不放弃,就会犯真正的僧残。犯僧残必须通过五遮法,如果僧众没有通过五遮法,她也犯戒,但不犯真正的僧残。

十四,不是自己亲自嬉笑打闹,而是让其他比丘尼之间一起嬉笑打闹,进行一些特别不如法的行为,也会犯僧残。

除了不是自己亲自做,其他四支分都一样,也会犯僧残。

比丘尼要经过五遮而犯僧残的有八种,其中还有四种是与比丘共同的,包括破僧、随顺破僧、让在家修行人生厌烦心、恶性拒谏。但对于比丘而言,是由比丘僧众做五遮法。而对于比丘尼而言,则是由比丘尼僧众做五遮法。二者只是各自的僧众不一样,其他的都一样。

比丘尼一共有二十个僧残,与比丘不共同僧残共有十三种,共同的僧残有七种。在比丘戒中,出精这条对比丘尼来说是堕罪,而对比丘来说是僧残;与比丘相比,比丘尼这条戒就轻了。抱触异性这条对比丘尼来说是他胜罪,与比丘相比就重了。贪鄙语这条对比丘尼来说不犯僧残罪,是粗堕。赞供养这条对比丘尼来说也不犯僧残,是恶作。还有大屋和小屋这两条对比丘尼来说也不犯僧残,是恶作。比丘和比丘尼身体状况不一样,导致心灵、思想也不一样,思想和意念不同,所以戒条也不同。有的对比丘来说罪过重,而对比丘尼来说罪过就轻。有的对比丘尼来说罪过重一些,而对比丘来说罪过就轻一些,比如以贪心抱触异性这条对比丘来说是僧残,而对比丘尼来说却是他胜罪。有的对比丘尼来说是僧残,但对比丘来说只是恶作、堕罪。有些对比丘来说重,比如出精这条戒对比丘来说是僧残,而对比丘尼来说是轻罪。类似这样的有很多,大家要明白。

比丘有十三条僧残,比丘尼有二十条僧残,已经简单讲完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