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别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六)》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由意乐门故力大者,《宝蕴经》说: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复经微尘沙数之劫,以一切种可供养事承事供养。若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散一华,其福极多。

由意乐门而致使业力巨大也有很多种差别。首先讲菩萨发一切智心,以广大意乐摄持,使他下至做些许的善业也变得非常巨大。《宝蕴经》里这样较量: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说明有情数量极多),各建佛塔等同须弥山,(说明所造塔的形量极其广大),对这些佛塔经过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劫数,以一切种类可以供养的事物来作承事供养,(这就说明供养的时间极其长远,供物也极其广大)。然而,如果有个菩萨他不离一切智心只是散一朵花,这样时间极短,供物极少,然而由于意乐具有一切智心的缘故,他的福德极多,超过了前者。可见意乐极其重要,如果意乐上已经具有菩提心,那么下至供一盏灯,散一朵花,都有无边无际的福德。

又譬如,有人对无上普贤大愿王入耳能生信,而且一心渴仰无上菩提,那么在这样极短的时间所得到的功德,就已经无数倍超过了以一切刹微尘数的妙宝供养无数如来的福德。经中说到,超过的倍数是百倍、千倍乃至优波尼沙陀倍。也就是超过了无数倍的意思。可见这个意乐在感果上非常厉害的。所以没有什么能大得过心,如果你的心已经发展得非常广大,那么外在无论累积多少福德也都是比不上的。

如是由其攀缘所得,若有胜劣,及缘自他利益事等意乐差别。

“攀缘所得”,所得是指果。也就是在心所缘的果上,前者只是求一些人天善趣或者小乘阿罗汉果,后者是寻求一切种智佛果。再说,在缘自他利益等上,有缘一己之利和缘无数众生利益的差别。总而言之,在意乐上的确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判断业的大小上关键要看意乐。

此复由其强盛、微弱、恒促等门,应当了知。

再者,意乐还有其它的各种差别,比如有强盛和微弱的差别,有恒常和短促的差别等等,这使得业力又有轻重之别。换言之,越是恒常猛利的意乐,结业的力量越大,越是微弱短促的意乐,集业的力量也越小。

又于恶行,若烦恼心猛利恒长,其力则大,其中复以嗔力为大。

反面还要看到,在造恶上,如果烦恼心猛利恒长,所作业力就大。这里面又以嗔恚的力量为大,也就是在诸种烦恼里,嗔恚的集罪力很大、破坏力很大、感果力很大。

《入行论》云:“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此复若嗔同梵行者,及嗔菩萨,较前尤重。

这是说嗔恚的破坏力极大,就是一千劫以来所积累的布施和供佛等的这一切善行,以一个嗔恚就能够一下子摧坏。再者,如果嗔恚同梵行者和嗔恚菩萨比嗔恚一般人还要严重。

《三摩地王经》云:“若互相嗔恚,非戒闻能救,非定非兰若,施供佛能救。”

《三摩地王经》讲:如果同梵行者之间互相嗔恚,这不是持戒、闻法所能救度的,也不是以禅定或者住在静处以及供养佛等能救护的。也因此这是极大的业力,很难救出。

《入行论》中亦云:“如此胜子施主所,设若有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当住地狱经尔劫。”

《入行论》里也说:如是对菩萨假使发起了暴恶之心,佛说生起了多少个恶心,就要在同等数量的劫数里饱受地狱之苦。

可见这个意乐感果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必须时时防护内心。它是毒蛇猛兽,它比外在的核爆炸还要厉害。

如果在同梵行所起了很大的嗔恚,那就不是一般的供养、布施、持戒、听闻所能救度的。因此我们学佛第一个关键就是要对业果有胜解,这样才有希望走出恶趣。否则,每一天都造集了无数的罪业还浑然不知,这样日积月累,到临终的时候,已经结成了很大的罪业,那就悔之晚矣,所以学业果比什么都重要。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思维由福田门故力大的道理,依《日藏经》思维僧伽田和菩萨田二者是大力田门。

2、 思维由所依故力大的道理。

3、 思维由意乐门故力大的道理。

(三、此等之果)

第三,其果分三。

就是指以上十不善业所感召的果报有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三种。

异熟果者,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饿鬼;下十,一一能感旁生。《十地经》说,中下二果与此相违。

异熟果就是指十业道每一种都依于事和三毒等有上中下三品,因此业力也有上中下三品,所感的果也有上中下三品,就像这样以业力的轻重差别导致果有轻重差别。

这又有《本地分》和《十地经》的两种观点。《本地分》里说,上品的十恶业,每一种都能感那洛迦。比如说,造上品的绮语也会生地狱,造上品的贪欲也会生地狱等等,哪一种业达到严重的程度都要生地狱。中等程度就是生饿鬼,下等程度就是感旁生。《十地经》所说后两者的顺序相反,也就是中等的恶业感生旁生,下等的恶业能感饿鬼。

当然业是相当复杂的,在旁生和饿鬼里面也有各种轻重的说法差别不一。像是旁生里有的特别苦,但也有一些宠物是享福的,饿鬼里也有特别苦的,但也有大力饿鬼、具财鬼等等。像这样《本地分》和《十地经》只是总的就每类情况而言的。

等流果者,谓出恶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贪嗔痴三上品猛利。

等流果中,就领受等流来说,是指残余业力所感的果报。也就是已经堕到三恶趣里面,受了很深重、漫长的果报,在业力消减了以后,就会生在人中,但是因为还有残余的业在牵扯着,在他的心中还会成熟果报。这样按照十种恶业力的因的差别所感现的果上的差别,也就有这样的情形。比如,过去杀生业很猛利,结果堕入地狱,已经经过了无数年受报以后,现在生到人中,这个时候还有残余的杀生业,使得为人时的寿命很短,比如七、八岁、十几岁就死掉,那就是杀生的业所感。再比如过去造了一些中等的偷盗业,生在饿鬼中,受报一万年以后,又转生为人。因为他还有偷盗的罪业力,所以这一生都非常穷困,整天饥肠辘辘,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老天不公呢?绝对不是的,就是因为过去偷盗的业使得他资财匮乏。依此类推,从恶趣转生为人的时候,因为过去有邪淫的业,这一次他找的对象就不贞良,常常在外面鬼混。或者经常遭到很多的诽谤,这是过去妄语业的反弹,或者亲友的关系非常不好,常常乖离、违背,经常闹矛盾,这就是离间语的果报。还有听到很多的违背心意的声音,刺耳、扎心,这是过去说粗恶语的报应。又有说话没有份量,不威肃,这就是绮语业的果报。再者,心相续里贪欲特别强,嗔恚特别强,愚痴特别强,这是过去造意三业的等流果。

《谛者品》及《十地经》中,于其一一说二二果,谓设生人中,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资财匮乏与他共财;眷属不调或非可信,妻有匹偶;多遭诽谤,受他欺诳;眷属不和,眷属鄙恶;闻违意声,语成斗端;语不尊严,或非堪受无定辩才;贪欲重大、不知喜足,寻求无利或不求利;损害于他,或遭他害;见解恶鄙,谄诳为性。

然而在《谛者品》和《十地经》里面对每一种恶业的等流果都说到了两种。佛法开合有所不同,简单说可以是一种,详细一点可以说两种,还可以说三种,总而言之,业生果的时候也是非常多类的,它的同分相很多。

就一一业、二二等流果这种方式来说,那就是假使从恶趣脱出生在人中,以杀业的等流会短命和多病。可以看到杀业在他身上不断地施展业力,寿命很短,马上就会夭折,或者身体特别不好,有各种疾病,这都是一种伤残性的业力反应。

再说,过去是偷盗,现在做人了以后特别贫困,怎么样也发不了财,整天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或者得到一点财物还要跟别人共享,自己不能独立地拥有。总之,在资财上要么匮乏要么不自在,这都是过去在取财的时候用了狡诈的心计,用各种非理的手段,所以在这一世在财富上就有很多的匮乏、苦恼、不如意。

再者,前世行邪淫,这一世眷属就不调和,或者根本不可信。“妻有匹偶”就是妻子有外遇,这就是过去不守人伦之道的贞洁,就造成了不可靠。本来夫妻成家是有契约的,彼此要有信义,但是说是我娶了你为妻,但是外面又去找,这就是违背了信义。将来感受的果报就是找的妻子都是不可信的。她跟你说这一套,她到外面就另找,根本不贴心,像这样就是邪淫业的果报。

再者,过去说多了妄语,在今世忽然间就会受很多诽谤,别人会无中生有地诽谤你,说这个说那个,这是过去造的妄语业所导致的。或者到哪里都会受别人欺骗,这都是妄语的果报。

再者,离间语的残余业力会导致你跟什么人都不能合和,心和心无法融合,这就是过去造了离间他人关系的业,把心和心之间的和合给扯破、给拉破,结果这一世跟任何人打交道的时候,心和心没办法和,就是由于有业障。再者,眷属也非常不好,不像别人和睦之家,彼此关系非常融恰,知心知意,像水乳一样交融,在他那里成了荆棘一般,像牛角一样对立,这就是离间业的果报。

以粗恶语的业力会听到很多不合心意的声音,到哪里别人对你的态度不好,说话的语调很粗暴,或者说着说着就开始争论,开始吵架,像这样就都是粗恶语的报应。

再者,说多了绮语,以绮语的残余业力,这一世说话的时候语言不威重,没有威力。或者别人听了不能信受,也没有决定的辩才,说话唠唠叨叨,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特别地啰嗦,语言里很多的杂质,这都是绮语业的果报。

以过去积累的贪欲业力到这一世做人时,还是表现得贪欲特别大,经常在欲渴当中,根本不知满足。以贪欲驱使向外寻求各种无利益的事,不寻求有利益的事。所谓的贪就是贪取虚假的五欲、物资、享受、名誉、地位、眷属、恭敬等等,贪欲大了就要去寻求这些。这些是没有利益的,都是虚假的相,但是贪欲成病了以后,他就不断地要发作,然后对于真正的离欲、出离、无我等就不去寻求,这就是心里有贪欲的业障就一直受它的影响。

再说嗔恚的余业会导致常常发生损害他人的心和行为,或者常常会受到别人的损害。

以邪见的业力会使得今生见解非常鄙恶,总是跟正见相违。这就是邪见串习深了,一种邪的势力,老是执取一些很歪的见解、颠倒的见解。再者,由于这样不如实相应真理的缘故,内心会养成一种谄狂性,说什么都是弯弯曲曲的,不是直接与法相应,或者都是具有一种诳骗性、狡诈性、夸张性,或者颠倒想。这些都是心理上的错乱病,由于过去串习多了邪见,就发展出这样的心意,这也是相当麻烦的,这都叫等流果。

诸先尊长说: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

先辈尊长们说,不仅是在恶趣里受苦,纵然生到人中,也有两种等流果。在人当中很喜欢作杀生等事,这是造作等流果,前面说的是领受等流果。譬如就杀生而言,它的业力反应在行为上的惯性上,就叫做造作等流。前世非常喜欢杀生,这一世就喜欢打弹弓、射箭、打猎,或者宰杀各种牲畜,这是他的习性使然,叫做造作等流。就是前世是不断这样造作的,就已经成了串习之流,这一世一见到什么他就是这种习性反应,这种造作方式马上就再重演一遍,这叫造作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