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别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六)》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前面讲到了异熟八德的效用,下面我们看看获得这样的八种异熟功德,需要积集什么样的因和缘。一旦了解了,主动地去修集这些因缘,在未来就一定能得到这样圆具德相的人身。以这样的人身修大乘道就非常迅速有效力。因此为了得到胜果,现在要修胜因。

异熟因分八。

初者,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

首先要获取寿量圆满就要修不伤害业。也就是平时非常注重修慈心,对有情,下至蚊虫、蚂蚁都不加伤害,而且端正自心,常时依止不害的意乐。这样以内心仁慈,没有伤杀业的缘故,将来会感得寿命绵长。这就是在因位上要断掉杀害或伤害的意乐及行为。

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块杖等,害众生无病。”

《赞偈》又说到:如果能把快要被杀的众生救出来,保全它的性命,能遮止杀害众生的心念和行为,就会得到长寿。再者,如果我们能承侍、照顾病人,普遍地给病人善施医药,不以石块、木杖等凶器伤害有情,那我们就会得到健康的果报。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

其次要获得圆满的相好,应当供养灯等的光明、鲜净的衣服、用具等。比如在三宝境前供养妙好的花、灯,鲜净的衣服、妙好的物质,由于它的形色非常美好,将来所感得的身相就是形量具足、匀称,具足光泽、妙好。

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赞偈》又说:以内心依止无嗔的意乐,将来就会感得相貌很庄严,也就是内心一片柔和,不会起嗔恚的暴劣心态,这样心很美好、很善良,将来的相貌就很美好。其次,在缘起上能够向三宝等供养很庄严的资具,无论是形状、颜色都非常悦意,将来也会得妙好的身相。或者以心无嫉妒的善心将来也会感得与此相当的妙果,也就是能得到众生的恭敬、喜爱。

第三者,谓摧伏慢心,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

第三要得到族姓圆满或者种姓高贵,那就要修谦卑、恭敬的业。因果上是反着来的,如果你越是谦下、恭敬,就越能得到高贵、尊荣。具体地做法是,在任何事境当中都要摧伏傲慢,对于尊长等要精勤地修礼拜、合掌、赞叹等的恭敬行为,对于他人常常像奴仆一样地恭敬,这样将来就会得非常高贵的果。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者要成就圆满的自在就要多去奉献,而且主动地奉献,想方设法地去奉献。这样做将来衣食受用等会源源不断地来,而且是不求自来,那就叫做自在圆满。具体的修法是如果有人来祈求衣服、饮食等的物具,全部都作施舍;假使别人没有来求乞,也想方设法地对他作利益。再者,对于苦恼田和功德田缺乏资具的时候,应当主动地去作供养和布施。这样由于心乐于施舍,非常主动地奉献,将来各种财物等的顺缘就自在获得,不必操心。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要想得到信言具足,也就是语言非常有威力,为大众所信受,那就应当修持很妙好的口业。也就是要修远离四种不好的语业,远离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说诚实语、和合语、柔和语、具义语。这样常常注意修正语业,那将来自己的语言非常威肃,说什么都堪为量则,得到人们特别地信赖。

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第六,要想得到大势力和名称的圆满,那就要修持各种能够感召大势力以及美好名誉的善行,这里是指发愿和供养。发很弘大的愿,在自身中摄持当来的各种功德,比如依照普贤行愿励力、勇猛地发愿,诚心诚意地想在未来做到这样的普贤行。以此之故,将来会具有大的名称、美誉、大的势力,为大众所供养。

《普贤行愿品》里说到,持诵《行愿品》将来会得到五种果报,其中也有会受众人恭敬供养等等。再者,就是要对无上的三宝福田常常兴起供养,在世间要供养父母,在出世间要供养声闻、独觉以及亲教师、轨范师和各类尊长等,这样做了以后,就会得到大的名称和美誉。

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

第七,要成就丈夫性圆满这一条德相,应当修持下面的因行。也就是内心非常乐欲丈夫身所具的功德,厌患妇女身,深深地见到女身的过失。对于那些乐求女身者,遮止她求女身的欲乐,若有男子将失去男根,就以方便慑伏他,使他得以脱免。

第八者,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

第八,要成就大力具足,就应当常常发出力量来行持利他,以及施设饮食。也就是说当别人没有能力做的时候,自己要代他做,如果是共同能成办的事情就给他当助伴,以及供养一些油盐米等的饮食。因为饮食会使人的身心具有力量,以这个缘起,将来自己会感得很大的力量。

经常能够使出自己的力量来助别人一臂之力,或者与别人谐手完成,那是增长力量的因,是发展力量的因,所以将来会得到大力具足。

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最胜诸异熟果。

修持这八种异熟因时如果还能具足三种缘,就会感得最殊胜的异熟果。

所谓的三缘就是指心清净、加行清净和田清净。其实就是心和加行两者,具有这两者,使得任何的境缘都成了殊胜的良田,因此我们要关注的是心清净和加行清净两种缘。

于其三缘,心清净中,待自有二,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待他有二,谓见同法者上中下座,远离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

心清净,有对待自身和对待他人两个方面,也就是对待自己应当如何做到心清净,以及对待他人又如何做到心清净。这两者都把握好了,那在行善的时候会一直维持在非常好的清净状态。

对于自身而言,要做到两点:一是欲乐上的清净,其次就是心意上的清净。意乐上的清净就是修以上不杀生等的各种善根,都用来回向无上菩提,而不希求现前的回报和将来的人天等的异熟果,唯一地用于实现无上菩提,这就是意乐清净。也就是自身上没有对世间的希求心,这样心就很清净。他不望报、不望异熟,就是无私地行持,唯一求的是无上菩提,回归法界。

其次是心意上的清净,在做的时候,心意非常纯净、非常厚重的修习各种的善业,使得势力非常猛利。也就是当他在行善的时候,一心沉浸在里面,用的是最厚的心、最殷重的心、最纯粹的心,那就使得这个善非常大,感的异熟果也非常强。以上是自身方面要做到的两点。

在行善的时候,又有与同法者相处的问题。所谓的不清净就是我们同样在行持某件法事的时候,由于产生了比较、竞争等的心,使得心相续被染污了。也就是对于上等者生嫉妒心、对于平辈者会生比较、竞争心、对于下等者会生轻毁心,所以在面对同法者的时候要修远离嫉妒、比较和轻毁,这使得内心保持在清净状态中。

总而言之,自己单个独修的时候就是不求异熟,而且修的时候一门心思,用最深厚的心,在大众共同修持的时候就要避免刚才的三种心态。从正面来说,就要勤修随喜,无论是上、中、下哪一种同法者,都要修持随喜功德。这样会使内心住在欢喜清净的状态,由它滋润相续,能够感得殊胜的异熟果,同时又不会破坏自己的善根。假使这些没办法全部做到,也应当每天多次地观察:我应该做到哪些,我能做到哪些。能做的就尽量去做,自己做不到的,就要精勤的积资净障,发愿将来尽快能做。像这样一直维持在一个清净的心态里。

加行清净中,观待自者,谓于长时无间殷重;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赞美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

所谓加行就是加功用行,在修善上面特别地勤苦用功。如果人们对世间技艺很有希求,他都会从早到晚的勤学苦练,而我们现在修练的功夫是善行,它是需要加功用行的,也就是要一次一次地做功夫才能练成的,这就叫加行。

对自身来说,做这些善都要长时、无间、殷重。长时就是有恒心,长时无间就是这个修行能一直做,坚持不间断的做。就像练拳的人每天早晨都要去练习,风雨无阻,二三十年、一辈子都不间断,这叫长时无间。由于长时加上无间,这个善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力量,它会使得业行的力量越来越强。殷重是讲他做的深厚度,就是特别认真的意思,每一次都是认认真真的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这叫殷重。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不就表面应付,点到为止,不肯花费全部的心力。譬如我要照顾一个病人、要供养佛,或者修恭敬心、发普贤大愿等等,这每一项善行的确都是全力以赴,用百分之百的心力来做,这就是殷重。

对待他人方面,就是应当把众生都安置在这样恒常、无间、励力行善的行为当中。如果他人没有受行这项善法,那就尽量赞扬这个善法的功德,使他开始受持。如果已经受持了这样的善法,还是要赞美,使他增上欢喜,能够恒时不间断地去做,锲而不舍地做,以此就修好了加行清净。

也就是自身上加行达到了清净,不是间断、短促、轻浮、敷衍,行为就非常清净。对待他人也不是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而是尽自己的力量以身做责,把他安置在善的加行里,推动他、扶持他、坚固他,像这样就是加行清净。

田清净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此等是如《菩萨地》说,以释补满而为宣说。

做到了心清净和加行清净,无论碰到什么境缘都成了田清净,都可以给予你很多微妙的果。也就是这样一个行善的智者见解上他对因果律有胜解,在修行上他是真正地按照异熟八因来行持,在缘上做到了心清净、加行清净。对于这种人来说,到处都是修行的道场,随便碰到什么事都能出生很多很好的果,所以处处都成了田清净。以上是按照《菩萨地》所说以解释补充圆满而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