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遣此中邪执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六)》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三、除遣此中邪执)
第三,除遣于此邪分别者,谓有一类以佛经说“悉应背弃生死所有一切圆满”为错误事,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诸圆满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发求此心不应道理。
这里除遣邪分别就是,有一类人因为佛经里说到了“悉应背弃生死所有一切圆满”,就有了错误想法,认为身体、受用等的各种增上生的圆满都是生死里的事,因为希求增上生的圆满是不合理的。就是要除遣这个邪分别。
然所求中略有二类,谓于现位须应希求及是究竟所应希求。生死之中身等圆满,希解脱者于现法中亦须希求,以由展转渐受此身,后边乃得决定胜故。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属圆满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摄,以其身等圆满究竟即佛色身、圆满佛土、佛眷属故。
应当这样抉择,我们希求的法有两类:一类是现前应当希求的,一类是究竟应当希求的。从这两方面来看,希求增上生的圆满事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生死当中身体、受用、眷属等的圆满对求解脱者来说,在现法中也应当希求。因为他需要辗转地、渐渐地受这样的身,最后才能得到决定胜。在这之前,为了更好地修道,一直都要依靠这个人身,如果这个身能具足各种的圆满,那么修道也能更加快捷,因此增上生的圆满不是现前位就要舍弃的。比如要修道就需要衣食,因为这个身体要处在一个合适的状况才好修道。如果正遭受很大的饥寒之苦,心无法安住也就不堪能修道。因此,为了成办道业需要得到增上生的圆满,在这样的身依上经过一世、两世、几世等,最后才能获得决定胜。因此希求增上生事并非不合理。
再从究竟边际来看,不是所有的身、受用、眷属等的圆满都是生死所摄。因为增上生达到究竟时,身就是佛的色身,国土就是佛的刹土,眷属就佛的眷属,所以增上生事不能认为都是生死所摄。
故《庄严经论》于此密意说云:“增上生谓受用身,圆满眷属勤圆满。”此说由前四度成办增上生。又多教典说由此等成色身故。是故修种智者,经极长时,修诸极多、诸极殊胜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极殊胜身等胜生。
所以《庄严经论》于此密意说到:增上生指的是受用、色身和眷属三方面的圆满之事,因此应当励力地修持六度中的前四度,来达到圆满。这里说到由布施、持戒、安忍、精进这前四度来成办增上生。又有很多教典都说到,由此前四度来成办色身故。所以要修持一切种智必须经过很长时间修习很多很殊胜的布施、持戒、安忍等等。这也是希求彼等胜妙之果,也就是为了得到最极殊胜的身、受用、眷属等的殊胜之生。
这里就说到,在没有成佛之前,还要辗转经历很多生,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所依身,好的修道条件,应当多修习布施等前四度,以此来实现这个结果。
成办究竟决定胜者,谓如《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故能办此身胜因尸罗是道之根本。
再说,成办究竟决定胜也需要有下士道以上的修习,因此也要获得圆满的身依。如《入行论》所说:依靠人身的舟船来度脱大苦海。这就是必须要依止以人所表示的善趣之身,度出诸有之海,趣向微妙种智。然而成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历多生的修道,因此要成办修道所依的殊胜身。能办这样殊胜身的胜因就是尸罗,因此尸罗就成为道的根本或所依。
若善趣身而不圆满一切德相,仅能成就一少分德,虽修诸道,进程微少,故定须一最圆满者。此中护求寂等未圆学处,犹非满足,故须励力护苾刍等圆满学处。
所得到的善趣身如果不圆满具有一切德相,只有少分功德,虽然修各种道,但进程很缓慢,进步很小,所以一定要得到一个圆具各种德相的人身。在这里护持沙弥戒等未圆满的学处,还不满足,所以必须励力护持比丘等的圆满学处。这样才是很殊胜的身,在修道的进程上非常快速。
有作是说:护持尸罗,若是为办诸善趣者,则近住等亦能获得,何须艰难、义利微少诸苾刍等。
有人说:如果护持尸罗是为了成办善趣的身,那么以受八关斋戒等也同样能得到,何必受那样行持艰难、义利微少的比丘等圆满学处呢?
又余众云:若别解脱所有要义,是为获得阿罗汉故,然苾刍者未满二十,则不堪受,近事之身亦有能得阿罗汉者,应赞其身。难行少义,苾刍何为?
又有人说:如果别解脱的要义是为了得到阿罗汉果,然而比丘戒不满二十岁就不堪受戒,而由居士的身也有能证得阿罗汉果者,应当赞叹居士身才对。像这样,比丘戒繁多、难行,所得利益也不过如此,受比丘戒又有什么必要呢?
应当知此是全未知圣教扼要,极大乱言。应以下下律仪为依,受上上者,委重护持圆满学处。
要知道这些是根本不了解圣教扼要的极大胡说。应当以下下律仪作为所依,来受上上律仪,殷重地护持圆满的学处。
已说于共下士道次净修心讫。
以上已经宣说了于共下士道次第净修自心完毕。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五终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契经和律藏中都说到“诸业纵百劫不亡”,而依四力忏悔顺定受业也可以清净,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顺定受业”还是“顺定受业”吗?
2、 思维为什么由“悔及防护”等能清净罪业?所谓“从其根本拔除”应该怎么理解它的确切的含义?经中所说“惟除先业所有异熟”又怎么解释呢?
3、 结合佛的圣教言思维“忏悔清净”和“最初无犯”的差别。
4、思维希求增上生的圆满是否合理,并结合教理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