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疑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二)观彼净土庄严等事,心心愿求

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谓欣愿门也。

第二、说明以欣乐之心愿求往生。前面说了愿生之义,让我们看到了大义所在,由此会发起欣求之心。所谓的“愿求”,就是以希求心一心缘念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或者光明、相好、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等,以及念净土,常行念佛三昧,一切善行都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土,这就是行门。由前面厌和欣的修法得了胜解,接着就要以希求心来念佛、念净土等,这就叫“欣愿行”。

总之,欣愿行就是信愿行三者在心中融合以后发起的修行。前期的推动过程较详细而且长期,一旦起了胜解就有了愿心,经过逐步地发展,它就变成了具相的欣乐之心。在这个心的驱使下,一直念佛、念净土,这就叫“欣愿行”。有这样具内涵的心,就能跟弥陀愿海相应,也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以信愿行来达到决定往生。

另外,不要把信愿行的次第看死了。虽然是由信起愿,由愿起行,但也要知道,在观佛或观净土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增上信愿,也就是行能资助信愿。譬如观佛法身、佛报身、佛功德、佛事业,观净土的地、水、风、声等的依报庄严,这些都属于行门。这样缘念佛功德、菩萨功德、国土功德等,会进一步增上欣乐之心,使得愿往生的心越来越切,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胜解越来越深。这就是行能够增上信愿,应当这样融通来了解。

下面逐一解释。“念佛”,就是特别希求往生,以此一心靠定阿弥陀佛,以希愿心缘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或功德等。有了希愿心后,自然会趋向阿弥陀佛。之后按照自身的程度,念法身佛或者念报身佛,两者都修不了的话,就念佛的大悲光明、功德庄严或名号等,这些都可以做。总之,选一种方法跟阿弥陀佛联络,使得自心与佛心相合。这样联络得越来越紧密,就为佛光所摄引了。到了一定程度,就像鱼已经上钩一样,决定脱不开,即生就得授记,差一点的也能预知往生时间,或者在梦里有预兆,见种种好相等。

像这样,建立了根本的信愿后,一心与阿弥陀佛相应。前面的工作已经做好,知道娑婆世界唯苦无乐而不再留恋,愿脱离秽土身得到净土身,又知道迅速成就大菩提唯一要靠阿弥陀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一心与阿弥陀佛相应。怎么相应呢?念佛法身、念佛相好、念佛名号等等。按今天的情形来看,适合普遍大众的方法是念佛名号,当然也可以随个人根性,选择其他方法来与阿弥陀佛相合。这里说到,佛的色身相好里放出无量光明,常常摄持念佛众生,这说明我们念佛就能得佛摄受。

接着要想弥陀国土的庄严,按“净土三经”作观。《往生论》里讲到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等二十九门,按这样一一观察、忆念,使得心住在极乐世界的净相中。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由心想而成,自心这样作意熏修,就如同处在极乐国中。这样长久作观,到了纯熟时,身虽在娑婆世界,心已是极乐嘉宾。像这样,一旦确立了目标,选择去净土成佛的道路,之后就要主动把心往净土投放,在净土上缘想、发愿等,一切都围绕这个根本来做,这就是净业行者的根本修法。

再者,平常随缘作布施、持戒、修定等,大大小小的一切善根都作大乘净土的回向,回施给法界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土。像这样,愿欲已经决定缘起的方向是往极乐世界走,那么命终决定会往生极乐世界,不会去别的地方。这就是决定得生的妙门。

以上讲了欣愿行。厌离行和欣愿行两者包含了净土信愿行的内涵,也包含了净土上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的内涵。

净土十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