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疑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这里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求生西方是否与诸法无生之理相违;第二、求生西方怎样与“心净故佛土净”的说法融通。

具体是这样提问的:诸法平等寂灭,在实相中没有生、生者、生处,现在却舍此方求彼方,生西方弥陀净土,不是违背无生之理吗?再者,《维摩诘经》说:要求国土净,先应当使自心净,心净则国土净。这种说法又如何与求生西方净土相通呢?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解释有总答和别答两部分。总答是总的回答两个疑问;别答是分别一一回答。

首先总答。以同理来破,你如果说求生西方弥陀净土是舍此方求彼方,有个实有的此方要舍掉,有个实有的彼方要求到,想生到那个地方,与无生寂灭之理不相合的话,那你执著要住在此方不求生彼方,也是视为两处实有的地方,我不喜欢彼方就不去,我喜欢此方就待在这里,这不还是舍彼著此,以法执而有生的见吗?一样不合妙理。

如果转计说:我也不求生彼方,也不求生此方。那也是认为彼方、此方都不能求生,一求生就背了无生的理,所以两个都不求生。这样就落在断见上。你又起了法执,认为此方、彼方都不能生,一定要守住“无生”,这样死死地著在无边上就是断灭见。

再者,既然此方、彼方都不能生,那你坐在这里就不能动了。如果往东动,那就是舍西向东;如果往西动,那就是舍东向西,都成了有生、有来、有去了,这不都违背无生吗?所以,你应该丝毫不动,或者你应该变成虚空了。然而,你的身体每天都有新陈代谢、肠胃蠕动、心脏搏动,又要东走西走等,那岂不是都违无生之理,什么都不能做了吗?像这样,你已经相对于有边落到无边了,认为住在无边上不动才符合无生,这就叫“落入断见”。

因此《金刚经》说:须菩提!你如果做这种想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不要这样想。什么缘故呢?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也就是不能以断常两边来观如来。世尊的意思是,不要以相观,这唯一是遮诠。又要知道,一切如来都具足相好功德,这是表诠。如果不这样领会,那就堕在断灭见里。因此要知道,说相则万法森罗,实际没有所得;说性是一如寂灭,却不妨碍随缘起用,不是断灭,应当这样领会。

二别答者,

分别解释以上两个疑问。

第一、以生即无生故,并非在生外有无生,因此生西方净土不乖无生之理。以下以正理和圣教来说明。

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所谓“不生不灭”,指在能生果的众多因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忽尔就现出果法,然而寻找生的体性也不可得。这个生,生的时候没有一个来处,所以叫“不生”,在不观察认为是生的事件里,实际推求时找不到生,这叫“生即无生”。

可以由诸多理门来认定这一点。譬如说到生,一定是有个实法过来。那是怎么过来的呢?是从能生的诸因缘中单个里面过来的,还是诸因缘合起来过来的?单个里面的每一个都不可能出果,既然每一个都不能出果,众多合起来也不见有实果从里面出来。就像每一粒沙子都无法出油,众多沙子合起来也不会出油。同样,实际没有实法的果从哪里过来,因此无生。或者按离四性生的理门来看,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不成立,又没有第五种方式,因此安立不了生。或者这样观察,此生和果法是什么关系?要么一体要么他体。如果是他体,那这个生在果法之外,又哪里能说此果有生呢?若是一体,那所谓的生是正在生而不是已生,正在生就没有果,怎么安立生是此果呢?从两边去看都不成立。诸如此类会发现,不观察时说有“生”的事件,实际去看安立不了生,这叫“生即无生”。

再者,“不灭”,指诸法散灭时没有一个守定的自性,不是说某个法我在散灭。当散灭时,并非某一个实法去到哪里,所以说“不灭”。也就是,要承许实有的灭,必须有一个实法在灭去,然而缘散时忽尔就没了,并不是某个实法到哪里去了,因此没有灭。或者说,灭是发生在果法上的,如果有真实的灭,那灭和果法是什么关系呢?要么一体要么他体。如果是他体,那果法在灭之外,谈何灭呢?如果说一体,但灭是“没有”的意思,果法是有的法,怎么能说是一体呢?总之,安立不了灭,并没有真实的灭。因此,不观察时说的缘散时消失或者灭,实际追寻时没有,这叫“灭即无灭”。

还可以这样观察。以两刹那为例,前刹那在因位,后刹那在果位。前刹那没有果法,不能说有生;后刹那果法已有,也安立不了生,因为“生”是正生,而不是已生。再看灭,前刹那有,后刹那无。如果前刹那正有,不能说灭,如果后刹那已无,也不能说灭,终究安立不了灭。因此,生灭只是不观察时的假立,实际找不到。

这样就知道,并不是在因缘生之外,另有一个不生不灭。也就明白,不是决定不求生净土,坐在那里不动,才唯一叫做“无生”。换言之,在世俗中不观察安立的求生净土事件,真实中找不到生,这叫“生即无生”,因此生净土不违无生之理。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因为这个原因,《中论》说:因缘所生的法,实际是空无自性的等等。又说:诸法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由此就知道诸法的生即是无生。再者,《维摩诘经》里说:虽然了知诸佛国和众生空,而常修净土、常教化诸群生。又说:好比有人建立宫殿,如果依着空地,那可以随意无碍;而依着虚空终究不能成办。诸佛说法常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因此,是相对世俗里说的生而说无生。

以上引圣教证明,佛说法是针对因缘所生法或者生来说无生、说空。虽然说到真谛无相,所谓佛国和众生空,然而俗谛宛然,仍然常常修净土、教群生,并不废弃事相,所以,并非离开生而说无生,离开事相而说理性。

第二、在求生净土上,了达生即无生,这就是心净故即佛土净。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了达在这当下没有生,从而不著生相,这样心空净,就会生到高品位的净土,这叫做“心净故,即佛土净”。

这里的“净”,指他不耽著实有的生。由这一层净而有般若的功力,得到的果位就高,出现的净土更微妙,这就是心净故即佛土净。并不是离开生净土,才能说心净故佛土净。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瞋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愚者就是不了达妙理的人,不能通达生即无生、事理圆融。他被生的戏论所系缚,一听到生,就以为是实法生了;一听到无生,就以为跟虚空一样什么也没有,不准有所作为,落到了断边。他不知道生即无生、无生即生。由于不了达中道妙理,无理地生起是非心。认为既然说到无生,那生就不对,对求生净土的人生嗔恚,是多么错谬!这样就成了谤法罪人、邪见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