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疑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提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也平等,行者应当以广大心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现在就偏偏只求一佛净土,和平等性相违,又怎么能生净土呢?

对方的质疑是,本来法性平等,就应当平等地念、普遍地生。现在偏求一佛、偏生一净土,跟平等性相乖,怎么能生到净土呢?以违法性之故。

答复:对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看待。要知道,佛有法报化三身,土有法报应三土,凡夫要入平等门,念一切佛、生一切土,又有他的历程、有接引的方便。不能责难凡夫:为什么当下不能念一切佛生一切土呢?因此,现在要看是否能把众生顺利引入净土,最终非常便捷迅速地达到念一切佛、生一切土?这是我们的关注点。为此讲到:偏念一佛、偏求一土,正是速入净土的方便,也是究竟得见一切佛、生一切土的方便,因此应该引导众生,偏求一佛净土。

这里偏念一佛要在应机的效力和成办率上认识。先要知道,此土众生浊乱者多,心乱就难得到三昧(所缘太多就会乱动,没办法定下来)。由于心不能定,就不能普现影像,所以对此界一般人而言,要普念一切佛、生一切土,这非常困难,不应机。接着要知道,因为根性钝劣的缘故,如果让他只守一个所缘,相续不断地用功,那就能成三昧,而成三昧后,以见一佛故能见一切佛,这就是要点。

好比太阳会发热,如果让这些光聚在一个焦点上,那很快会达到燃点而出火。如果光不聚拢,那永远也达不到燃点。这里面的确有效力的问题。集聚了,一个小时就可以燃烧;不集聚,十个小时、一百个小时、一千小时、一万个小时、一亿个小时等,都没办法燃烧,可见应机的重要。如果法不应机,不适合他,修不起,那十天修不起、百天修不起、千天修不起、一生修不起、十生修不起、百生修不起等,就难以成就;如果他守一,把内心的能量投注在一个点上,心纯一相续,那跟阿弥陀佛的联络就越来越紧、越来越相应、越来越得加被。这样的话,走过一段难关后就开始纯熟、开始亲近、开始越修越好。在这一生里,把有限的时间聚在一个点上用,这样就决定百机百生、千机千生,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不这样做,把心搞散了,那他根性钝劣,心又杂乱,久而久之会产生很多负作用,导致久修不成。

药要对症,法要对机。可以想像,如果有人具信愿,按照一向专念的道路走,专门跟阿弥陀佛相应,这样逐渐深入下去,那决定是一百个修一百个成功。一旦跟阿弥陀佛相应,就决定被佛愿海摄受,决定是一百个修一百个成佛,是这样的道理。释迦佛完全看到这世界众生的普遍根性,所以劝导先从专念一佛——最有缘的阿弥陀佛开始,这样决定即生解脱。生到净土当即入不退转地,之后迅速成满普贤行愿而成佛。这条路线非常重要,因此,世尊劝导人们专念一佛、专生一净土。

以下分两点来做论述:

一、一即方便,以一容易成就三昧生佛净土故;

二、一即究竟,以一即一切故。

一、一即方便,以一容易成就三昧生佛净土故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念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这里提出,一切诸佛土实际都平等。而现在的关注点是怎么使众生证入这平等境,那就一定要契合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施设法门。如果法门能契机、容易成功,那就应提倡;如果法门不契机、不易成功,那就不提倡。那么,到底施设何法呢?全在众生的根性。

此土众生根机钝劣,心里多是不清净、杂乱的状况。针对这种众生,如果不提倡专门系心一缘一境,那就难以成就三昧。而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一相三昧,由于心专注在一佛上,就能生到彼国。世尊在《随愿往生经》里也是这样教导的。普广菩萨同样提到这个问题:十方都有佛土,世尊为何偏赞弥陀净土,让众生专门缘念和往生呢?佛告诉普广:这跟阎浮提众生的根性有关。他们的心非常不清净、杂乱,这样就有必要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得诸众生专心在一个境上,就容易往生。虽然也有普念一切佛的法门,但念佛的境界宽,众生的心散乱,这样难以成就三昧的话,就不能往生。

总之,世尊观察此土众生普遍的根性,如果提倡普念法门,那成功率很小,有等于无,因为生不到净土。如果提倡专念法门,那契合众生的机,百机百生,千机千生。再者,从临终来看,取相凡夫要由心中信愿的方向来决定受生何处。众生临终没办法缘这尊佛、那尊佛,如果这么搞,对一般凡夫来说,恐怕生不到净土。而缘念阿弥陀佛一佛,只要专注在这里,与佛愿力相合,当即就得以往生。因此,世尊普推专念一佛生一净土的法门。

二、一即究竟,以一即一切故

要知道,佛有三身,土有三土。弥陀一佛、西方一土的本元就是法身佛、法性土。以一即一切故,以此捷径可以通到究竟处,也就是念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土即生一切土。明确了这一点,就知道即方便而究竟,由一门而普门。这就看到,以这条路能证入平等性,达到念一切佛、生一切土的目的,因此应当提倡。下面证成这个道理。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再者,求一佛功德跟一切佛功德无异。什么缘故呢?因为诸佛都是同一法性的缘故,佛佛道同,理体、功德都同等。因此,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土。也因此,《华严经》说:一切诸佛都是同一法身、同一智慧、同一功德。又说:譬如圆满清净的月轮普应在一切水中,虽然有无量的影像,但原本的月轮没有两个。无碍智成就等正等,从法身应众生的机宜,普现在一切刹土中,而本元的佛身无有二致。

智者从这个譬喻会得到理解。也就是智者能了达一切千江万河中的月影,就是那一个月轮的影子;一个月轮的投影,就是这一切江河里的水月影像,以月影无二故。不能说这一个水月的本月少一点,千江万河水月的本月多一点,这就表达一月影即一切月影。也就是,从本元来说是无二的,弥陀功德不少,诸佛功德不多。阿弥陀佛的法界藏身,他的本元就是这样的,并不比一切佛少,一切佛也不比他多。这样就了解到,念一尊阿弥陀佛,以三身无二故,就是念一切佛;生一处西方净土,以四土圆融故,就是生一切土。这是从一个专一门,引着凡夫容易见佛、容易生土,而究竟处决定是见一切佛、生一切土,因为本体无二故。

更干脆地说,佛身影像是妄识所现。之所以说“妄”,是因为真实中没有。但由于众生有习气力,和诸佛悲愿和合,你现在看到的是影像,真实中只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纯粹是法身在起用。既然真实中没有这些影像,那就都是不二的佛身。所以,不要在这里起胜劣见,现出来的一切佛实际都是法身的力用,没有别的。既然是法身的力用,就是全法身起用。懂得这一点就知道一即一切,一切皆法身,一切皆无二。

这里关键要看本人,不要看妄识前到底是一个好还是多个好。在妄识前去计较的话,这是一个,那是多个,好像多个胜过一个。但要知道,这一个后面和多个后面的本元是同一个。就好比一尊阿弥陀佛化无数尊阿弥陀佛,是同一个法身佛在起用,不是两个体在起用。你面前见到的弥陀色身,它的后台不就是那个法身佛吗?多少个佛身影像的后面不还是同一个法身佛?他们的本元无二。真正相应的就是那个法身佛,因此叫做“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最后我们要把握“由专而普”这个要点。问者当然没有错,要念一切德生一切土,不能偏落在一个点上。因为我们的心性是普遍的、平等的,而且一切佛都在心中、一切德都在心中。但要分清阶段。这实际就是普贤大行的内涵,它周遍、无尽、圆满,所以任何一愿都说到“尽法界虚空界”“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也都是遍入一切刹、遍念一切佛、遍修一切行,无不遍满。彰显了法界心后,称法界心就会出现这样的大行。然而要分清阶段,这不是凡夫现在就能修到的,差距太远。如果按我们目前的修行状况,恐怕无数劫也难以达到。普贤菩萨摄引华藏海众统一归入极乐世界,就是因为这是实现普贤愿海的捷径,它是证入华藏世界,发生普贤大行的要道。

通过这一条路,人人都可以成满普贤行愿,所以,它是由专到普的路线。“专”指专念弥陀一佛,专生西方一土。“普”指一到了那里,得到非常好的顺缘加被,顿时就开发本性。文殊智一开发,就会迅速消掉妄执习气,法界真心会现前。那当然最终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一切佛都在法界心里,当然是遍供一切佛、遍念一切德、遍行一切善,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要先图个专,再达到普,这是捷径,避免了无数歧途、无数迂曲、无数盲目的探索和退转,而能够迅速成就。

接着再用圣教来证明这一点。《普贤行愿品》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又说:“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一切周遍之行、平等之行会全部实现。《文殊般若经》里说:系心一佛,专称名字,这样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就会在念中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因为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而且校量说:阿难所闻的佛法还住在有限的数量里。如果得到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悉皆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可见,从一门深入,最终能见无量佛,得一行三昧,能遍知无量法,这也是由专而普的证明。

再者由弥陀愿海可以得知。譬如第四十五愿说到:他方国土的菩萨众闻我名字都能得到普等三昧。安住这三昧一直到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这也是由专而普,能见无量佛。再者,说到成就神足通的境界: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可见一生到了净土,得佛加被,在一念间最少都要超过百千亿那由他的佛国,能承事供养无量佛。

诸如此类,一旦开发了本性,以真心周遍的缘故,自然会发生普贤行,而且逐渐圆满。最终必然是遍念一切佛、遍供一切佛、遍修一切德,这样来实现普贤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