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一、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尤其当今的人们,妄想极其炽盛。譬如在求财方面,他会幻想一个亿还不够,我下次要十个亿,以后我要成为世界首富;等我拥有财富后,我可以娶三妻四妾,生个八儿九女,等等。不曾想他开车到高速公路,几秒钟的时间里,遭遇车毁人亡;或者中途风云突变、商场失利,导致自杀而死;或者被人诬告,自己沦为阶下囚;或者一夜之间破产,不得不流浪街头等等,这类事情数不胜数。偶尔出现过去福业所感的少许福报,他就以为下次会获得更多。其实,作为因的过去福业仅限于此,他的所得果也不可能再有所提升。

由此可见,幻想并不理智,它是对于乐、对于自我的一种非理执念。分别心非理作意的功夫最为强大,有超强的、无限的夸张能力,加上跟我慢配合,不免觉得自己未来能变得如何如何伟大。如果自我的张力还不够,他就会采取较现实的方案,想得到一种近期的目标。诸如此类都是分别心的计量,全是一种笑话而已。

我们一直被自己的分别心欺骗。从小就想:我将来要发大财、做大明星、做政治领袖等等,一路妄想下来,一生的心力全部耗散在这种无意义当中。如果观察一下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人们的妄想又有几个能实现呢?

如是过去未来诸分别聚,无法如所念而实现,且唯是自心散乱之因,故当善为断除,以具足忆念、正知、不放逸而谛听。

思前想后,或者过去、未来的很多分别,没有一个能如所想而实现,它们完全成为毫无实义的妄想。不仅毫无实义,且成为自心散乱的因。

妄想是一种病,不宜任其发展,很多人沉溺在想阴里,一想就是几个小时,发展得越来越深就会很不容易对治,甚至陷入精神病态,出现很多幻觉;病症稍轻的,也会散乱成性。很多人整天在网上溜达,都是缘着虚幻的声音、图像、文字等,第六意识不断起现分别,结果串习成严重的散乱病。让他稍微安静一点都不可能,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可怕。

应当了知,所谓过去、未来的“分别聚”纯粹是一种病态。世上的事怎么可能按照每个人的妄想来实现呢?只能是加深各自的病态而已。串习深刻以后,就形成非常颠倒、浓重的念头病。其实不仅仅是散乱之因,它也会是引发一切身心病态的因,使得行者忘失本性、流落轮回。正是这些妄想使人陷在深深的阴境当中,面不华色、身不安宁。妄想越来越多,整个人也就沉溺下去,自心善的力量和智慧发挥不出来,导致本性完全被蒙蔽。

修大圆满的人更应当了知,过去心不可得,不必追忆;未来心不可得,不必将迎;现在心不可得,不必分别,我们一定要善加断除这些“分别聚”,才能更快地回归本性。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具备了这种病态,假设仍不进行断除,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谓的“善为断除”,就是如上文所说,首先了解攀缘的体性所造成的过患,了解它何以成为轮回的根源;在这些方面观察到量、产生一种非常深刻的认识之后,我们自然发起“一定要断除它”的欲,随次才能趣入法道。每个人都应当以这种方法断除妄想病,具足正念、正知和不放逸来谛听。

其中正念,上等者是心念真如,中下根人是一心念法。正知,就是发起正念以后,自心做检查员,时时觉照身心的状况,观察有没有脱离法轨。如果心已经开始外散、放逸,就应当立即拉回;如果趣入不如法的道,也要立即纠正。以正知能够看护内心,而不放逸则是如上所述,制止六根识驰散在六种虚假的境相当中,制止这种发生轮回的根本或引起苦恼的来源,不使内心放逸。既然它是作为无法现见大圆满的根本障碍,我们就必须截断其相续。

有了念、知、不放逸这三种要素,我们就能一心谛听佛法。三者的次第不可错乱,先是念,记得自己要缘正法,要住在如法的状态;再是知,即随后发起审察,时刻不忘失观照自心;接下来是不放逸,观察心的野马是不是已经奔驰在虚假的尘境里。三种要素都属于调心的方法。

以上讲到如何认识外散的垢染相,以及如何寻求对治、使用何种方便能够止息外散的毛病。

第五种垢染是内收。也是首先了解它的体相和过患,之后发起欲断的意乐,力求在每一次闻法、修法等时励力断除。

内收的体相是心过于紧收,或对于佛法文义的每一个细节都紧张执取的状况。说它是垢染,是因为只要有这种心态,就蒙蔽了内在寂照的智慧。

由此产生的过患有三:一、执取某一个就丢开另一个,无法产生全面的认知。智慧不能很宽松、全面地了解到一切,就难免影响大局;二、会入于昏沉、睡眠等过失当中,或者造成心理的紧张、僵直、迟钝、空白,乃至发生各种错误的理解和反应等等;三、使内心的观照无法产生。

了解到过患以后,就应当励力断除。对治法是调整到不紧不松的状态,使得诸根安闲淡定。

内收太过,及于文义一一紧持者, 则如黑熊捉雪猪 [12] ,持一则忘一,故不会有全分了知的时候。内收太过,还有趣入昏沉、睡眠等过失,故应松紧适度。

黑熊抓雪猪的比喻是说,它抓取一个就放在屁股下面,然后又起身去抓下一个,所以抓住一个就丢了另一个。以此比喻内收者的心力过于紧张,他持取一者就忘记了另一者,于是永远没有全面了知的机会。因为当内心特别紧张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个是在说什么?随后用心执取一处,就忘记了其他的内容。之后又去执取另一处,结果是执取后面就忘了前面。如是便无法得到全面的了解。

又好比学开车,最初根本不灵活,手僵硬地抓住方向盘,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等到逐渐成为熟手,才放松地左转右转,无论怎样都能应付自如。

第四和第五垢染分别是外散和内收过紧的过失。也就是说,太松不行,太紧也不理想。

有人会说:过紧是我非常认真的状态,也不行吗?

回答:太过份的认真,令心完全陷在紧张状态,灵性就不能够自在地发挥。譬如手握东西时,松弛不行,过紧也不好。又譬如,太松的弹簧没有张力,太紧了又会绷坏。同样,做任何事都应当不紧不松,合于中道。太紧张会使内心陷在狭小的范围当中,不见其他;太松散则又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导致自心分布在其他外境。

又好比人有外向和内向,太外向的人嘻嘻嚷嚷、吊儿郎当,别人说什么他往往搞不清,或者是根本没注意到。但是太内向的人,又经常缩在自己狭小的范围当中不肯出来。他会很难放得开,如果换个环境,场面大、所缘境繁杂的时候,一旦过分紧张,他总是抓一个丢一个。

此处也说到,如果在闻法、修法的时候太过内收,紧张的心就会凝于一处,并开始逐渐缩小、暗昧,乃至进入昏沉、睡眠等状态。这是由于紧张会导致内心疲累,时间稍久自然不清醒。外散的状况则是,时间已久,心却一直发散收不回来。当然,收得太过分时,又会放不开,所以一定要松紧合度。

为什么用黑熊抓雪猪来比喻呢?黑熊是抓一个就丢一个,无法顾全大局的状态。同样,以心的过分紧张,或对某一部分文义的过分执著,导致应机面被局限于小范围当中。

有的人往往会说:同时有两个事情我就会丢一个。比如正做某一件事,忽然又来了一件事,就会很紧张,会不自觉地丢下手头的事。也就是没办法同时应付两个。还有的人直接说:我最反感一件事没做完,就又来一件事,最担心几个事情一起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心太紧张,如果自心放松而宽阔,一时就能处理很多事,从始至终心里都清清楚楚。紧张过度的状态当然不佳,但如果是外散过重的人,他反而会屁股坐不住地想要到处走走、东逛西逛,不愿专注地盯在一件事上。他心猿意马惯了,觉得在屋里呆上三分钟都很难受。或者要让他坐着不动,专心缘念一件事,他就会害怕进入那种状态,觉得比登天还难。

有的人还说:我紧张的时候最容易失念。比如遇到严厉的对境问我问题,我忽然就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都想不起来,脑子一片空白。

由此可知,内收是进入某个状况当中。这时跟它相应的心理作用(即所谓心所)就一定会冒出来。也就是心紧收时,人的视野狭窄,应付能力也差,之后会陷于其中无法自拔。如果能放松一些、不太执著的话,前前后后的观照力反而更大、面会更宽。

内心偏在哪一头都是病,不紧不松非常重要。太散乱时缺乏专注力,无法定于一处;太紧张时,看起来好像很专注地沉浸其中,眼睛死死地盯在一点,但后面的法就是听不到。其实也并不是已经忘记周边的情况,只是因为固定了执著点的缘故,对周围事态反应不敏感、不灵活。

我们闻法时如果过分紧张,对于字句、意义过于耽著时,往往是记取文句就抓不到意义;去理解意义的时候,句子又没记住;听懂了这一句,后一句又没听懂等等,跟黑熊抓雪猪相似,得一个就丢一个,不能顾全两方。如此一来,终究没有从始至终清清楚楚处于清明了解状态的机会,也就是“终无一切遍知之时”。

放松时,清晰、安定的状态犹如一面大圆镜,不动而能全面应付、全面了解。这就是中道的状况。否则,摇摆不定就照不清楚;过分紧张又如同单向的镜子,照向某一处时,就照不到其他。

因此,我们要放松下来,同时心不散乱,让自己能够自然、良好地反应。如果听法时处在散乱、收不住心的状态,法义必定难以入心。像是有人散乱惯了,东看看西缘缘,心神往往不灵光,即使偶尔坐下来听法,也仍然无法止息乱心。有的人过度紧张,脑子逐渐一片空白,敏感度降低,进入一种暗昧、不全面观照的状况。

以上解释了内收中的两个过患:一、不能全面了知;二、入昏沉睡眠等 [13]

[12] 雪猪即旱獭,也称土拨鼠。

[13] “等”字当中也包括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