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一、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对于整个大圆满道,从前行到正行以及一切支分的道,如果能够有一种总体上的信心,我们就能很好地走下去,不会因为一时的艰难而放弃,或因一时的不入心、不契合,就以愚痴的想法赌气不干。有信心者对于自己现前能修的,会马上开始修,并不断地串习、运用;暂时还不会修的,也为之积资净障、广发大愿,积聚将来能修持的因缘。由此逐渐生起佛法的功德。

可见,持不退转信非常重要。因为闻法者有各种深浅不一的层面,每堂课下来不一定任何法都能恰到好处地接受。如果是一些宿根深厚的人,或者一些再来人,他们毫不呆板,闻后就能很快开启智慧。有些是闻的时候就能生起思慧或修慧,有些是思的时候能生起修慧,有的经过少数串习就生起证德;而有些也由于过去垢障较深、习染较重的缘故,一时难以相应,或者只能肤浅地理解,但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有一种不退的信心,就能够一直走到菩提。

去除不信的垢染,排开法道入门的障碍物,以信心让佛法与自己息息相关。好比一个小孩,已经对父母起了逆反心,他不接受、不信受时,无论父母讲说多少都会觉得逆耳。甚至是父母几十年的经验,由于他听不进去,结果起不到一点作用。然而同样的话语,让另一个愿意接受的人听后,会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利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就在于有没有信敬之心。有信心,能将狗牙拜出舍利,何况一句一句的法教金言?也就是说,如今不是让我们拜狗牙,所学《前行》当中每一个字、每一段修法全是无价的如意法宝,我们如何恭敬都不为过。

从《前行》的第一个字学下来,大家都感觉的确非常殊胜,加持力无比。但也有人似乎只是随便结个缘,耳朵随意听听。由于缺少真正的信心和敬重,自然难以得大利益。有信心、敬重心的人,会把每一次所学,把其中的每一句都纳入自心,每听一次就有一分进步,越学越能转变自心,使自心源源不断地流现功德。信心,成为开发功德的源泉。

接下来是无励力求的垢染。如同在野兽面前放青草一样,提不起一点兴趣,不肯励力希求,心就无法敞开,也无法取受佛法,所以是垢染。

如果被这种垢染障蔽,就会只像无血无肉的画中人一般端坐,自己却始终麻木而无动于衷、无心听法——学法能如何?不学法又能如何?他不激动,也没有好乐、没有求取,只是一副听惯了的死板状态。

有心求法的人,闻法时有一种踊跃、一种激动。如佛经所说众多尊者发踊跃心,其实反映了他们内在的德相。最初求法时,有一种至诚心,听后也是顶礼信受,生大欢喜,这些都是有希求之相。求法才能得法,内心励力希求的程度,决定了自己是何等的学法人,也决定了自己得法的程度。有上等的励力求,就是上等学人,会有上等程度的得法;有中等的励力求,就是中等学人,会有中等程度的得法;有下等的励力求,就是下等学人,会有下等程度的得法,一切都来自于励力求法。没有求法心,就不算真正的学人,如同一根经堂里的柱子,无论怎样呆呆地天天“听法”,也不可能有所领悟。

励力求是精进的另一种表态。一切功德随精进,精进包涵了一种勇悍、励力的希求,即使是世间人在世间法上也要积极追求,以求有所成就,为此他会付出行动、付出努力,在各方面都非常珍重地行持。否则,跟上班看报纸或者参加世间会议一样漫不经心,就不会有任何效果——哪怕法师磨破了嘴皮也不会使自己发生任何利益。

《前行》提醒我们,要以释迦佛为榜样,注意自己是否已经生起了求法心。当时的净饭王子正是认为江山、权势、嫔妃等世间荣华富贵都无法解决生死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乐,唯一的佛法才是安乐之源、救命之本,是唯一能给群生带来无量利益之处,于是真正生起一种舍身求法的精神。我们多看《贤愚经》,一定要一心效仿世尊:哪怕现在遇到火海和刀刃丛立的道路,我也要前去求法,到我还剩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之间,都要去寻求正法。这种最大量的求法心,正是由于已经认识到正法是第一位的事,才不顾一切地去求取。

本教授教诫我们,要以一种强烈的励力求取心,不顾艰苦寒热、各种困难,来接受珍贵的法要。

外散和内收两种垢染分别是指心散乱于非法、内收过紧。

一心不可两用,心若缘于非法就不能缘法,包括前五识驰散于五境或第六识驰散于三时境,结果都不可能住于正法。如此一来,由于心不在焉的缘故,导致无论法师说多少,自己都无法领取法义;无论法师说过多少遍,也跟没说一样起不到任何效果。

心思散乱的人没有心力接受佛法,或者说没有一种专注的力量。如同日光不聚焦时就不能出火一般,杂乱的心也不可能具有取受佛法的能力。因此,我们无论是闻法、说法还是求法等,都要断除前五识缘五境、第六识缘三时境的散乱。做到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专注于法、不缘非法,是学法、受法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三殊胜当中正行无缘的最低要求。

总的来说,一切现相都虚假不实,如同梦境一般。对此只能引生无数过患的幻境,何必去再再地思虑,乃至于耽延了自己的求法?缘念非法就必定会成办痛苦、成办轮回生死。本论说到外散于六境是一切轮回迷现的根本、苦的根源,换一种表述无非就是:缘于非法境就全部成为苦,除了加重错乱,还能有什么意义?我们既然是作为学法的行者,就应当灭除缘虚假境的散乱,要想就想死亡、想无常、想世事无义,想这一切虚假境的过患等。以此思维为方便,促使自己专注正法。

总之,外散攀缘毫无意义,只是一种错乱的冲动和一种狂想的毛病。由此我们要意识到,任何时处都应当灭除心缘六境的外散垢染。

内收是源于过度的执著和紧张使心不够宽松,陷于垢染的状态,发挥不出心的本能。

以下继续学习本教授中的第六种垢染。

讲法时间过长,若被饥渴所逼或被风日雨等所侵,而心起疲厌,不乐闻法,此过当断。当如是念: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值遇具相上师,有闻甚深教授良缘,实堪欢喜!又当念:由无量劫来积集资粮之果,此次得闻甚深正法,真如一世百时唯得一饭!故为求正法,无论受何种艰苦寒热,皆须安忍。当如此欢欢喜喜闻法。

第六种闻垢是疲厌,它的行相是由于时间过长,身体劳累、饥饿、干渴,导致内心难以堪忍,或者太冷太热等,使自己烦躁起来,不愿再听下去,心想:快点结束,快点结束,怎么还在讲呢?这种心态也会障蔽受法。说它是“垢”,是因为一旦生起疲厌,心就变得烦乱、不干净,不肯再接受佛法。

然而,佛法极其难得,在一刹那间都能出生无量功德,或者依此形成极殊胜的缘起,甚至在一念间就可以开悟。但关键是需要灭除垢染。因为当师徒之间心力和合的时候,法就能直接融入,很快生起信心、悲心、智慧等。如宗喀巴大师所说 [16] :闻法时,特别要注意双方的缘起,如果缘起契合,变心的力量就非常强大,与自己一个人学法完全不同。尤其是如今要接受极其殊胜、千载难逢的大圆满前行等法类,如果能清净垢染、把握缘起,那么正法就能直接传入心中,成为一生修持的依据。

换言之,我们来接受法,就是在心中接受无上的如意法宝。如果生起逆反心态,不愿听受或者产生疲厌,当即就会障蔽自心领取佛法,使极殊胜的法宝在我们心中成为断偏、残缺或者出现染污,结果就必定不够圆满。

人心总是过分地执著自我,当不愿意接受,或者身体疲累,感觉逼恼的时候,就会舍弃闻法。其实这一点关系重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它呢?要知道法比生命还重要。当我们意识到它比无数个如意宝还难得、受用它比吃世上最淳厚的甘露还要美好、得到它比得到十万金砖还有价值时,才会生起忻庆之心。对于法的难遭遇想、利益想、稀有想,使我们愿意去克服一切困难,遑论小小的饥渴、劳累?

可见,在心理法则上的确如此。譬如一个小贩,为了赚钱,就算需要起早,就算刮风下雨,也照样会按时出摊,在街上大声吆喝。不管身体多累、天气多热,遇到的人多无理,一想到能赚很多钱的时候,一点也不感觉疲厌,再大的苦都愿意忍受。或者人们在追求美色时,一旦想到获得后的快乐,那么整个过程中即使费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惜。

所以,如果用求财、求色般的渴求心来闻法,他会不顾一切艰辛困苦,身体稍有疲劳等也毫不在乎。譬如常啼菩萨,哪怕舍身也要求法,哪怕变卖自己的心脏都甘愿。由于一心寻求般若波罗蜜多大法,闻知法涌大菩萨能够传授后,他在赶路的时候完全顾不上左顾右盼,也不想饮食睡眠,毫不散乱在其他外境,也是因为他对法有极其珍重的心。其实,以往的大德求法,都是不远万里、历尽艰辛。他们即使到达师父身边,也不一定立即得到传授,而是经受各种折磨、考验,乃至吃尽苦头。在内心达到最极真诚的时候,师父传法就会当即相应,同时证入佛法的功德。

同样,学习大圆满前行法,从始至终会有很多过程,要经过一堂一堂课来逐步听受。而每一次都需要清净、完整地受持法宝,不能以疲厌之心障碍或漏失佛法。

内心疲厌时该如何对治呢?思维法的极大利益、极其难得、殊胜,从而提起心力,就能克服身心的劳累与寒热饥渴等逼恼。一旦了解到佛法的意义,我们不会在乎为此付出的一点苦头;以心中生起的勇悍求取的欣乐,也足能压伏负面的自我执著。

如今的很多人都非常娇气,受不得半点苦,其实这种情况对于闻法很不利,他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安乐感受、为了暂时的所谓舒服而舍弃佛法,这就是很愚痴的行为。求法对于我们非常关键,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生起“这个法我不要听了”的想法。听法跟世间听课不同,高兴则来、不高兴则去,甚至对法师、对佛法起嫌恶想、厌恶想,就必定会造下罪业。不懂因果,或者具有浓厚现代习气的人,往往是听了感觉“不带劲”、不合自己胃口,就马上舍弃。还有很多人坐在听法的场所无所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此造下的舍法罪其实非常可怕。

此处也说:不乐闻法的过失很大,一定要断除。一旦我们发起清净想、功德想、利益想,把利益从长远来看,认识到法的稀有难得,之后自然就能压伏我们小小的计较分别心。

具体地说,我们不妨从自、师、法三方面因缘来思维。首先是自己方面:这一世非常难得,我既然已经得到暇满宝身,有求法的善缘,就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善心,以免沦落于染污的心态当中被烦恼冲毁。这种对自身的珍重之心,包涵了对于善的好乐、对于法的希求,以及一种修法的人格。他是以发自内心的善根,以及对暇满难得的思维来发起希求。因为自己是个修行人,从而希求在任何时刻都竭尽全力地珍重持受正法。

[16]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若善说者为善听者宣讲演说,如法会中所变心力,暗中独思难得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