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一、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闻法轨理包括等起与行为。行为当中应断之行,也就是把所要断除的法在心上断除。凡是障碍得到闻法利益,甚至还会引起无边过患的负面因素,包括三过、六垢、五不取等,我们一定要像戒毒一样断除。

其中,三过是指覆器过、漏器过和毒器过。覆器指耳根不缘取说法者的音声,偏偏缘念在其他处。无论法师讲说多少,自己都听不进去,因此也得不到法益;漏器指即使听闻很多,但是听后就漏光,没有受持在心的缘故,丝毫不能转为修法的利益;毒器是指具有等起的过失和心态的过失。其中等起的过失是指逐求世间的名闻利养等,将法转变成实现世间法的因,故而不成为得法的缘起;其次是心态杂有贪、嗔、痴、嫉妒、骄慢等毒,以此过失障碍受法。譬如产生强烈的贪心、嗔恚心时,身虽处在听法场合,心态根本不安定,自然听不进去任何法。很多人起现烦恼时,无论给他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也就是因为心态糟糕,难以整顿。心器染毒的缘故,使所闻正法变为毒物,从而根本无法受益。

真实闻法和虚假闻法

闻法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诚敬。内在具足这二者,外在自然会现出各种善妙的相。譬如,身毛竖立、热泪盈眶——好像风云集聚马上要下雨一样,自然而然双手合掌,泯灭其他分别。处于善心才能持法,当欢喜、踊跃、诚敬、感动时,我们往往会达到不起现其他分别的专注状态,由此不间断地领取法义,使闻法清净而如理。

不仅如此,当信心和恭敬达到极强时,还会在一刹那间开悟。如何才能合乎本性?信心和恭敬是关键。如何契合正法?依靠信心和恭敬。如何住于一心缘法而断除散动的状态?关键仍然在于这两者。总而言之,二者揭示了修心的要诀。

相反,如果没有信心和诚敬,最初闻法便相当懈慢,心思驰散在其他地方,似乎什么都无所谓,口里打开了绮语的伏藏门,眼睛也东张西望。口、眼散乱以后,不仅不成为如理闻法,而且还有很大罪过。心的状态,已经决定了外在表现和闻法效果。处在无所谓的状态时,不仅有严重的懈慢圣法、不敬法师的过失,而且也丝毫得不到利益。表现在身、口、眼各方面都散动不安,这种虚假闻法的状态,不可能有所领悟。

闻法状态的真实或虚假,完全取决于内心。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那么一切只不过是在外表上装样子,完全随着自己的肮脏习气去散乱、放纵,表现出各种无关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于没有恭敬尊贵对境——法和法师的缘故,无疑会招来无边罪过。

当年导师释迦佛每次传般若,都是亲自敷设法座,以示对于般若佛母的敬重,并引导后世弟子一心敬法。佛陀涅槃后迎请法师的仪轨,包括请法师坐高大的狮子座,以及对他礼拜、供养、承事等等,也都是为了敬重法的缘故。一旦相信佛法具有极大义利,各种善心善行也就自然出现,信敬之心使学人不敢放逸。他会十分欢喜踊跃,感到庆幸、感到无比稀有,像饮用甘露一样句句入心,如释尊因地求法般,将佛法看得比生命还重。以感动、诚敬的缘故,闻法时身毛竖立、泪水涌出,自然双手合十以表达对于法和法师的敬重;以敬重的缘故,能够随时善持自心、不起其他分别,能够一心领取法义。如此才是清净闻法的德相。

相反,若起懈慢之心,则不免表现为各种亵渎的行为——坐得东倒西歪、左顾右盼地与别人说话、玩手机等,心思完全驰散在其他处,不可能受取到法义。况且,法与法师是深重的境缘,由于自己的等起杂合了三毒或五毒等妄念,使心成为毒器,自己不但不得法益,反而以闻法的因缘造下各种非法堕恶趣的因素。

因此,前文引用当巴桑结的教言:“闻法之时,需如野兽乍闻声。”我们同样应当具有这种野兽闻声般的好乐、求取之心,让自己专注于法义,排除其他分别,住于无比喜悦的心境当中专一、怡然地聆听,似乎周围发生什么都浑然不觉。

持法的重要轨则

闻法后,关键是要把所听受的法义受持在心,并常常依照法义来修行,才能得到解脱。如上所述,佛陀也说:我给你讲述解脱的方便,解脱还是要观待你们自己。

具体而言,整个前行的传授当中,上师会讲到很多修心的轨则,包括听闻的轨则、修行的轨则、除罪的轨则、修善的轨则等等,每一部分都是教导我们如何放在自心上去改进、实修。毕竟学法不是旁听世间会议,或者参加世间论坛,而是要能受持修心的法要。

如何受持呢?关键是确认之后,在自心上如是去实行。作为学徒,我们应当对于师父所传的法要记持不忘、及时实修,力求现量证达。每听受一段,就修行一段、实证一段,如是才能得到法的加持和利益。所谓“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14] ,如果只是听而不行,就会导致知行脱节,不能到达闻和知的彼岸(“到达闻和知的彼岸”是指,所闻知的法完全在自心修证、实行出来,也就是法入于心)。所学既然都是关于等起、行为等方面的教导,听后如是在心上转变而修习,能够实地做出来,就算这一分法学到家了。从前行暇满一直到正行支分颇瓦法之间,每一部分都是需要实行、需要在自身上修习或做出来的法,不应只是停留在累积知识或能说会道的论辩上面。

以上简单总结了如何受持、领取佛法,并最终在自身上修持、使它现前的重要轨则。

前五垢的要点提示

骄慢在六垢当中居于首位,最为障道。我们首先应当认识慢心的行相以及过患,然后知道改正的方法,就容易远离骄慢而真正得到法益。

骄慢即是当自己在佛法或世间上有少许功德时,心态高举,瞧不起法师。譬如有点智慧、辩才、记忆力,或者世间事业红火,有福报、有名声等,自己就会比较:“他的这种功德,我也有,跟他差不多;其他方面我比他还强。” 由此执著,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法师和同学的功德。

骄慢如墙,会完全封闭自心,障蔽自心,使自己听不进任何佛法,得不到任何法益。同时以慢心一直执著自己的高胜,不肯承认别人的出色。由于愚痴,除了高举的自大感之外,在他的身上丝毫体现不出功德的芳香气味。

带着这种心态闻法,整天自以为是地看过失、摆架子,哪里会诚心诚意地作为学徒来接受教授?“谦受益,满招损”,只有处于低下的心态才能够承接佛法,没有谦恭就没有利益。如果认为法师讲得差,或者认为如此简单的法义不需要学习,又怎能殷重地受持教导呢?他不可能去至心信受、依教奉行,乃至念恩报恩等。也就是以慢心的障蔽,使信心、恭敬心、受取法的心、感恩的心、一心为报恩而修法的心等等,任何善心都无法生起,每天的闻法只成为累积知识的途径。如是长期不断地让我慢膨胀,最后就只能引起爆炸——造成更大的祸害而已,譬如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

骄慢是在很多人身上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如果不能去除慢心的垢染,就绝不可能容受佛法的加持,也不可能使法义融入内心。只有断除骄慢的卑下状态,才能敬奉法师和法师的教授,才肯恭敬、承事、供养,并真心地领受佛法。其中关键是要有一种敬重之心。

骄慢在六垢之中最为严重,若不拔除,不仅学法难以得利,反而会招致诸多过患,生不起丝毫功德。在高山顶上不生青草,同样,心的缘起走向、趋势如果是一种狂慢、不接受的状态,是一种无法俯首受教、谦虚领纳的情况,就没有承接与领受的缘起。处于不肯卑下的心态,无论法师传授任何法,都不可能纳受于心,也不可能生起任何修行的功德。

一旦具足谦下诚敬的心态,不必说修法,即使是在听法的一座当中,都会产生无量功德。譬如经中记载的公案,诚敬的女居士迎请一位不会讲法的老比丘,老比丘如坐针毡,不晓得要说什么,中途逃走了。但是,以女居士的诚敬,她认为老比丘传授了关要的正法,于是得到很大法益。本部法后文记载的老妇拜犬牙得舍利,也是同样的道理。关键的诚敬之心能使我们无处不得利益;一旦丧失,会出现极大衰损。

总之,谦下是领取功德的根本,是得法成就的根本,是受利益的根源,所以其负面的垢染也排在六垢的第一位。

第二种垢染是缺乏信心。由此导致无论法师讲说多少,自己都不会发起功德的苗芽。《十法经》 [15] 上也说:信心的种子被烧焦后,不再萌生功德的青芽。因为不愿把所闻到的任何法融入自心,就不可能使每一分法都发生利益,不可能依法受持与修行。

总的来说,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成佛,所以需要持一切法。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本部法来说,是对于能速疾成佛的一切道上的要点,也就是从始至终每一分佛法的教授都决定信受,对行持整个法道都持有不退的信心,无论何时何处,都不畏难、不退缩、不舍弃。应当发愿把握法师所传的任何一段佛法,将每一分佛法都纳受在自心。即使一时之间因缘不聚,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总体上的信心也不会退失。最为殊胜的这部法,是一切利乐的根源,是自己成佛的根本,所以,管它三七二十一,我们一定要毫不漏失地尽力受持,不理解时就记在心里,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通达。这就是不退信,从不以怀疑或邪见来排斥佛法。懂或不懂只是属于善根厚薄、障碍轻重的问题,只要自己满怀信心地一路走下去,哪怕之前认为再难的,后来都能轻易解决,之前做不到的,也都能轻易做到。

[14] 出自《本生论》,意为:能在闻法后,随法而转、修持心要,则稍用功力,便能解脱生死。

[15] 《十法经》云: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