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一、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之后再修无常,就会深感大好人身非常短促,所以自己必须现在修行,不能拖到将来。人身珍宝一旦毁坏,何时才能重新得到呢?!于是不但珍惜时间,而且不愿延误一分一秒;想到人生短暂,死亡很快来临,内心自然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想到死时除了正法,其他一切都没有利益,自然会一心修法。
服用这两贴药后,我们才会放下现世,真正成为法道上的行者,从此具备下士以上的内涵。否则,作为随喜参与者或者表示好感者,顶多有一些边缘上的因缘,不算是真正的修道人。因为内在的心不修道,外在再多“修道士”的美称,也只是一种荒唐,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
以暇满和无常两贴药,决定能断除我们耽著今生的狂乱病。之后对苦和业果的学习,能使我们不再希求轮回中的事物,不会再耽著来世。轮回是一个旋转的苦轮,从上界到下界除了在苦流当中打转以外,没有其他结局。而整个轮回都是被业果律掌控,没有什么所谓的造世主、人格化的神等。轮回的业是源于我执,为了自身而采取不同的手段,这些叫做有漏业。有漏业当中也是无一可取,除了制造苦以外没有其他结果。由此认识到自己不再需要轮回,因为其中没有任何真实安乐可得。对所谓的来世做人、升天等都不再关心,自己开始一心希求解脱。
经过一番周遍的审视观察,认识到轮回是一个罗刹洲、杀人场,里面的每一只羊都必定挨宰,我们还会喜欢吗?不!要赶紧逃离。生死牢狱的门径只要一打开,马上就想逃离出去,不愿拖延一分钟——万一被狱卒逮住,岂不是要面临无比惨痛的生死折磨?
经过如是四种思维,不但对今生不贪求,乃至对整个轮回法都一无所求。否则,人们对世间法总是不停地妄想,计划也是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无法停歇。同时为此付出的行动也会接踵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在根源上看到轮回虚诳、唯苦的面目,使这颗心不再攀缘。
如此一路修行,就像喝下妙药一般,能够逐步消除业惑苦集。但是,如果只是听一听,知道专家给的药方非常宝贵,自己却不肯如理如量地服用,病情当然就不会转化、痊愈,最多是成为一个夸耀者、演说家而已。
虽依止上师,若未按上师教授而行,则如同不听医生嘱咐,医生也无术饶益病人,自己不饮正法之药而修持的话,如病人枕前虽有无数药品药书,然自己不饮药,也无益于病。
四想正反面的效果截然不同。如果有四想,就能认定自己是病人;法师是医生;所传授的法是妙药;自己的目的是得到妙药以后治疗生死大病,喝下正法药、对于法师的所有言教奉行不违,就能从惑、业、苦当中解脱出来。相反来说也要看到,即使依止上师、到场听闻,但是不愿奉行上师的言教的人,并不能真正把教诲受持在心,更不用说以修持而得到饶益。如同不肯服药的病人,天天围着医生转,难道就能痊愈吗?
医生为病人诊病后,很慈悲地开出对症的药方,但病人每一次只是把药方放在枕边。第二次看医生,又把药方放在枕边,一段时期过后,堆积了不少药方,却一个都不肯服用。于是,医生也只好摇摇头说:我没办法治你的病,因为你不肯服药。
我们的状况与此类似。如果听过无数的教言、法门,却只是停留在积累知识、书籍的层面,其实也是毫无用处。没有将各种佛教文档、资料运用于心、没有去实际修行,怎么能改变自心相续呢?
又好比有的人得到很多发财的方法,他天天念叨创富学,积累各种创富窍诀的资料,但是从来不去经商,结果还是没有一块钱。同样,法教是用来修心的方法,能治疗内心的疾病,能在心上创富。如果善加运用,的确会发生极大效益;不去运用的人,顶多如同图书馆的整理员、管理员或者编辑员。收集诸多法教,集成完备的资料库,甚至去作一名佛教博物馆的讲解员,能一一宣说其中宝物,却连一件宝物都不会拥有。这些徒手空说者、收集资料者、图书管理员、佛教博物馆的讲解员等等,不会有任何实际受用。毕竟只是口头的讲说、收集,怎么会在心上起到效益呢?
譬如医生看病后会开一张药方,病人看了很喜欢,还点评说:医生写的字很奇怪,特别有一种风格。或者说:这药方简直是张书法作品。尤其中医开的药方,刷刷刷,写下十几个药名,最后很潇洒地签个名。然后病人就到处收集药方,一年之后,攒下几十甚至上百张药方,却从来不吃药。这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他没有对自己做病人想,也没有对听法后的修持做疗病想。缺乏观念的他,每一次都好像是去凑热闹,发心(等起)上没有发起要去看病、求治的心念,回来后也没惦记着要去服药治疗。不以四想摄持自心的缘故,对他来说,一切法教都成了知识积累、资料积累、徒口宣说,他顶多是相当于一个博物馆的解说员。
在千万个人当中很难有一两个人,真正抱着“我是病人,法师是医生,我求法是为了治病,我得法后一定要在自心上修”的观念,以至于听过再多经论、学上几十年也根本不见效果。这是很多人身上存在的严重现象,所以在此再次强调。
当今时代,一般认为有上师大悲心观照,便起大希望心而想:自己虽造了很多不善业,但也不需受其果报,仅仅以上师的大悲心,就能如掷石块般,投我于清净刹土。
另一个错误观念是认为:反正上师是佛,上师本事大,上师的悲心不会舍弃我。于是生起很大的希望心,自身不去修行,只想到:虽然积下很多罪业,但我不必受果报,上师会观照我的,临终让上师加持我吧,把我投到清净刹土吧!
然而,这种观念如果没有打消,自己依赖心过强,最后就必定会落空。上师当然有悲心、有能力,而且平等地对待众生,但是,如果无条件就能让人往生清净刹土、让人解脱成佛,那么应该在一刹那间度尽所有众生。上师的悲心不可能偏堕在某一个人身上,他是平等广大的大悲,普及到一切众生界,可是并没有实现把一切众生投到清净刹土或置于佛位。为什么呢?说明诸法因缘生,必须内因外缘和合才能出现结果,不能光靠单方面的外缘。
佛陀不度无缘之人。舍卫国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没见过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只是听到佛的名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了佛。可见,无缘难见一面,见面之后也需要各种内因外缘。只有生起信心、恭敬,甘愿依教奉行的弟子,才能够很快真正得到利益。有些只是种下一个远因、种下少许善根,要想即生被超拔到清净刹土仍然是很困难的事。
上师、佛菩萨的确有悲心观照众生。如《百业经》等所说:即使大海离开波浪,诸佛的悲心也不会离开众生。然而这种情况需要观待条件,也就是自身方面一定要有因缘。如果无因无缘就能得度,在中阴界漂泊着的无数游魂,乃至一切轮回的众生,都应该刹那间被度空。但是不但没有度空,反而源源不断地堕入地狱。譬如地藏王菩萨累劫当中不断救度,也还是没有度空地狱有情。
所以,单方面寄托的这种观念很幼稚,而且会阻挡学人的主动力,使人处在一种盲目的幻想当中,情况很不利。他会以为:我整个人都供养给上师了,上师允诺了,我临终解脱成佛没有问题,现在可以睡懒觉了。于是他不修行,还以为自己有把握,这就很危险,其实他的观念并没有任何根据。
此处嘉维尼固祖师要让人们彻底看清这一点。如果真有那样的便宜事,就不必去听法,也不必依教奉行了。要走上成佛之道,学人须依照上师的指授在自身上修行。一步一步的修行毕竟很累,克服自己根深蒂固的惰性、劣根性等等,是件很困难的事,谁都怕麻烦。如果上师是万能的,他知道我的心,知道何时度我,能够一刹那就把我度到清净刹土等等,我们就都可以抱持这种希望,不必付出努力,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思考题
31、结合求医诊病的譬喻,从正反两面思维:依师求法后奉行言教是出生死苦的关键。
32、“于殷重修起疗病想”中:
(1)什么是“饮正法药”?我们应如何领取法教、如教而修?
(2)以《厌患歌》治耽著现世病为例,思维:自己病在哪里?该如何对治?怎样才算治愈此病?
(3)我们应如何以外四前行,治疗耽著此世及轮回的病?
实际当知,所谓上师大悲摄持,是以悲愍摄受宣说甚深教授,辨别取舍之境,按如来教而显示解脱道,除此之外无有任何更胜大悲。依此大悲,于解脱道行与不行全赖自己。
以比喻来说,医生用慈悲心一直摄持病人,就是他没有舍弃病人。给病人诊病,而且开药方、指示一条能去除病苦的路、指示治病方法的要点,这就是医生的悲心摄受,除此之外他也做不到什么,他没办法代替病人吃药。
譬如母亲摄受小时候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我们扔弃,她一直慈悲地照料。她舍不得让我们受苦,总是想方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但是,母亲没办法替我们吃,如果我们自己不肯吃,结果照样是饿死,这只能怪小孩子自己,不能怪母亲。只要肯吃,当然母亲所做的每一顿饭都能给孩子增加营养。同样,只要肯遵医嘱服药,那么医生每开一次药,病人的病情就会好转一些。这些灵丹妙药,使得每吃一次都会增长一次体力、恢复一次元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