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三戒论》讲记(一)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3年7月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讲《三戒论》。这里主要讲的是三个戒律。第一,别解脱戒;第二、菩萨戒;第三、密乘戒。这次主要是讲别解脱戒和菩萨戒。

全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三:一、宣说论名;二、于殊胜对境前礼赞;三、立誓。

乙一、宣说论名:


《三戒论》全称为《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就是论名。

“自性”指心之自性,也就是心性。

“大圆满”,指心之自性本来任运自成,圆满具足三身的一切功德。所谓“自成”,指我们的心性(自性)所具的一切功德不是通过因缘而成,没有通过因缘的意思。所谓“任运”指自然而然成立,不是改造的。我们的心性(自性)当中的一切无漏功德本来任运自成,不是后造,不是通过因缘而成。“圆满”指什么?圆满具足三身之功德。三身指法身、报身、化身。为什么说“大”?此乃诸法之实相,就是“大”的意思。这样的心性(自性)为一切法的法性,它周遍于轮涅一切法,轮涅一切法都不离这个自性,不离这个法性,所以是“大”。“圆满”就是本具三身佛的一切功德。大圆满,我们的心性(自性)就是这样。“大圆满”在这里讲的主要是阿底约嘎,九乘之巅。此处主要就是抉择大圆满。

“支分”指什么?就是阿努约嘎及以下显密的所有道只能间接地作为证悟大圆满的支分。佛法可以分九乘次第,自性大圆满主要是在阿底约嘎里宣说的。阿底约嘎宣说、抉择的就是自性大圆满,其以下包括阿努瑜伽等还有八乘,都是阿底约嘎的支分,它们间接抉择、宣说了自性大圆满。

“三戒”:“支分”主要指八乘佛法,它们的精髓与精华就是三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我们受持这三戒,才能获得究竟的果位,即大圆满。此大圆满的究竟果位是在阿底约嘎里抉择的,其他八乘的这些显密教法都是趋入阿底约嘎(大圆满)的方法,通过这些修法才能真正趋入大圆满。包括阿努瑜伽在内的以下这些显密的教法,其精华是什么?就是三戒。

“决定”:一切修法的精华就是三戒,三戒的意义则通过三正量远离一切增损而抉择,故为决定。“三正量”:一个是教证,一个是理证,理证分现量和比量,这叫三正量。这部论典主要是通过三正量抉择三戒的内容,所以是决定。

“论”:在这里,作者以纯洁清净之心令众生获得解脱而宣说经教之义,而且能起到对治烦恼怨敌、救离恶趣的作用,故称为论。《明疏论》中云:“对治一切烦恼故,救护众生离恶趣,具治救德故为论,他教无有此二者。”

佛教(内道)的论典就是这样,必须要有这两个功德:对治一切烦恼,救护众生离恶趣。外道的论典没有这两个功德。有对治烦恼的能力,能救护众生远离三恶趣,能从三恶趣中、六道中救护众生,这是内道论典最起码的标准与要求。

前文仔细解释了本论的名称——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什么叫自性,什么叫大圆满,什么叫支分,什么叫决定,什么叫三戒论。

论典取名的方式及其意义,我们以前讲过这些内容,此处就不再讲了。


乙二,于殊胜对境前礼赞。

南莫革日巍!

作者造论的时候,首先做了礼拜、礼赞。因为龙猛菩萨曾亲言:“作者于本师,赞叹非无果,于本师论典,生起诚信故。”无论是礼赞佛、菩萨还是礼赞上师,都可以圆满自己的资粮,能够获得加持,使造论之事能够善始善终。同时,可令诸后学了知论典的殊胜之处。后学者一看这个礼赞,就能了知作者肯定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或者大德,于是就能对造论者生起信心,并对他所造的论典也生起信心。

“南莫”即是顶礼之义。对谁顶礼?于上师前礼拜。

“革日”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上师的意思,但若是直译的话,“革日”是“沉重”的意思。一位具德的上师和普通人不一样,戒律清净,有无伪的慈悲心,有广大的智慧,还有摄受弟子的能力。上师身负功德重担,功德特别大,所以称“沉重”。还有一层含义,即是利害、严厉的对境。若把上师作为对境而做善事,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德也大;但是若把上师作为对境而造恶业,果报也非常严重的,所以叫沉重。

为什么要膜拜上师呢?你要受三戒,无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都要通过上师的摄受。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你得不到这些戒的戒体,所以上师对我们恩德如山。刚才讲了,一切修法的精髓就是三戒,通过修持三戒,最后能达到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能够获得佛果。我们感恩上师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三戒之功德,怎么能获得解脱,怎么能获得成就呢?

为什么这里首先要顶礼上师呢?因为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了三戒的功德,这个功德的来源是上师。如果没有上师,不会有这个功德,所以作者首先顶礼上师,膜拜上师。

此处有个辩论:有的人说上师这种称谓只有密宗才有,显宗只称“善知识”。在这里可以说明一下,比如说小乘和菩萨乘里也有“上师”的称谓。《沙弥五十颂》中云:“上师住处门,手当轻缓扣。”就是说,到上师的住处要轻轻地敲门。可见,小乘(声闻乘和缘觉乘)里也称“上师”。大乘菩萨乘里,《菩萨戒二十颂》中亦云:“持戒具智力,上师前受戒。”这里也有上师的称谓。

然后是顶礼莲花生大士。

搅拌具德二资之大海,智悲皓月密法妙甘露,
雪域诸成就者胜顶饰,莲生金刚众生师前礼。


“搅拌具德二资之大海,智悲皓月密法妙甘露”:此处是用婆罗门教法里“搅拌大海而出现月亮”的典故来作比喻。“搅拌”是积累的意思,积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二资圆满了,莲花生大士就诞生了。月亮是怎么出现的?因搅拌大海。莲花生大士是怎么诞生的?因积累二资,具足了二资。在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圆满的同时,莲花生大士出现了。出现了月亮,遣除了世间的黑暗;出现了莲花生大士,遣除了众生心灵上的无明之黑暗。月亮的出现,给了众生一种清凉的感觉。莲花生大士公开宣讲了密法之甘露,滋润了众生的心灵。“妙甘露”喻指密法。为什么莲花生大士被称为“第二佛”?因为他公开宣讲了密法之甘露。

“雪域诸成就者胜顶饰”:雪域藏地以及所有的诸成就者的“顶饰”。“顶饰”是头顶的装饰。这是指所有的成就者都五体投地膜拜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同时成为了印藏,主要是印藏大德们头顶上的装饰。若是不具备功德的话,怎么能成为装饰呢?为什么印藏大德们都顶礼膜拜他呢?若是没有功德,这种情景可能不太合理,不太庄严。但是没有不合理,更没有不庄严,所以就变成了装饰。

“莲生金刚众生师前礼”:为什么说莲花生大士是“海生“呢?莲师是在无垢澄清大海中不依父因母缘,而以顿生的方式诞生。他不是依父母而生的,是阿弥陀佛的心间放光幻化而成,在大海中的莲花里顿时诞生的,所以称“海生”、“莲花生”,就是在大海里诞生的。莲花生大士具有不被二取妄念所毁的胜义实相智慧,具有证悟胜义谛的这种智慧,智慧身远离生死衰老,故为“金刚”。为什么称“金刚”呢?他获得的证悟诸法实相的智慧身远离生死衰老,所以叫“金刚”。“众生师”,由于根据所化众生各自的缘分而行利乐事业,因此称为“众生上师”。为不同根基的众生讲不同的法门,使众生得到了不同的利乐,所以就成为了众生的上师。什么叫上师?能遣除众生心灵上的烦恼或疑惑,能给众生真正无漏的利乐,才可以称之为上师。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上师的。

“礼”,作者在莲花生大士座前,以清净心毕恭毕敬地顶礼。顶礼者是作者,顶礼的对境是莲花生大士,方式是以身口意做膜拜,这是世俗谛的顶礼。还有胜义谛的顶礼,就是了达无有顶礼者与顶礼对境,即是现见胜义见解的顶礼方式。这是站在空性的角度去做顶礼,就没有顶礼者,也没有顶礼的对境,万法皆空,一切都是空,这种叫胜义谛的顶礼。


乙三,立誓

为了使造论不半途而废并劝勉诸位后学者而立下誓言。

擅长洗众心垢之仙人,手持智慧蓝宝石妙瓶,
赐予三戒善说甘露水,求学众士当聚于此处。


“擅长洗众心垢之仙人,手持智慧蓝宝石妙瓶”:作者再一次以形象化修饰法,将自己喻为精通洗涤众生内心二障垢染,被世间人共称为有功德的一位仙人。作者把自己比喻成老仙人,手持着了知一切经论及注疏的智慧蓝宝石妙瓶。此处,“仙人”比喻作者自己。“宝瓶”比喻他的智慧和能力。他精通经论的这种智慧,就是仙人拿着的这个宝瓶。

“赐予三戒善说甘露水”:老仙人拿着宝瓶给众生灌顶或沐浴,通过这样的仪式,遣除众生的病障、魔障。此处喻指作者以他的智慧宣讲三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内容,以佛法之甘露,遣除众生的烦恼与痛苦,洗刷众生身心的障碍。

“求学众士当聚于此处”:希望想要受持能得殊胜解脱果位的正道三戒的诸位具缘之士云集此处。在座的各位是不是这种类型的众生?有没有想学三戒的欲乐?有这个欲乐可以来听,可以学这部论典。若是没有这个欲乐,就不应该到这里来,也不应该学这部论典。有这种欲乐或希求是很重要的,否则讲这个学这个,对你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三戒是一切修法的精髓与精华,作者以智慧宣讲三戒的内容。什么智慧?他已经精通了这些经论和注疏。现在作者以这样的智慧来给大家宣讲三戒的内容,若是有真正想学的,真正有善缘的众生,就应该聚集于此处,应该到这个地方来,应该对这部论典做一番闻思。

这是他立下的誓言,他以这种方式立下誓言。第一,在这里他体现了自己的能力,他是以自己的智慧宣讲三戒的内容;第二,讲了法器——“善缘众生”,你对此法有没有兴趣和希求?若是有,可以到这里来学。

他为什么要立下誓言呢?就为了造论的事业能顺利圆满。既然他立下了誓言,就不会舍弃誓言,纵遇命难也一定会完成。

我们平时说的“发愿”,也是立下誓言的意思。我们总是发愿,但统统都是空愿。口上说而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这不叫愿,也不叫立下誓言。

现在受戒也是,要求大家要“慎重考虑”,但是都不考虑。听说今天要传居士五戒,也不慎重考虑,都来受;听说今天要传授沙弥戒,都来受;听说要传授比丘尼戒(大戒),也要受,还抢名额。什么叫戒体?就是立下誓言。相续中若是没有做下决定,没有立下誓言,是不会得到戒体的。居士有居士戒,沙弥有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有比丘、比丘尼戒。比丘尼戒太难了,藏地只有比丘戒的传承,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为什么没有接这个传承呢?觉得太难、太不容易了。而且,女性烦恼也多,真正要做到非常难。

你们上次去受比丘尼戒,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好说,但是都想要这个戒牒,不然我是不会同意的。你们能做到吗?虽然受戒了,但是什么戒条都不知道。戒和律不同,仅仅戒就有三百六十四条。过几天我们要讲别解脱戒,讲这些戒条,但是涉及到比丘尼戒的还是少,都简略了,因为藏地没有这个传承,没有受这个戒的。现在我们这里比丘尼多,这次我们也尽量多讲点比丘尼戒,但是很多地方没有比丘戒介绍得那么详细。介绍比丘戒的多,而且讲得很细,非常完善,以前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学戒律,学的主要是比丘戒。

今天讲的是论名、礼赞和立誓。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