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辨真实品第三

《辨中边论颂讲记(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智圆法师/讲授 ︱

子四、缘起善巧

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

分三:一、什么是缘起生;二、什么是善巧缘起义;三、由缘起善巧断除执作者性我见。

一、什么是缘起生

“缘起生”,是指内外诸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内有情是依仗从无明乃至老死的十二缘起产生,外无情也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比如依仗种子、水、土等和合而产生芽果。

二、什么是善巧缘起义

“善巧缘起义”,是指对因、果、作用这三者无有增益、无有损减地如实抉择。因是诸法的能生因;果是各个因相应所生的果;“用”是因中所具有的能生相应果的功能。

不善巧缘起义的情况有六种:非因增益为因,因损减为非因;非果增益为果;果损减为非果;非功能增益为功能;功能损减为非功能。(即对因、果、用增益或损减的六种。)

比如,承许时间、微尘、自在天等为万物的作者,是把非因增益为因。

承许业惑不是轮回的因,或者布施不是富裕的因,是把因损减为非因。

承许器情万物是自在天所造的果,或者是无因自然生的果,是把非果增益为果。

承许造恶不感恶趣,信愿持名不得往生,是把果损减为非果。

承许以作者的设想能使种子发芽,是把非功能增益为功能(因为作者的设想并没有能生芽果的功能)。

承许种子不具生果的功能,是把功能损减为非功能。

三、由缘起善巧断除执作者性我见

以煮饭为例,在锅里放进米,倒好水,点燃煤气,过了一段时间,饭就煮熟了。一般会认为我是做饭者,实际上,饭是缘起生的,并不是以作者“我”做成的。关键要看出缘起和作者的相状不同,作者是常、一、自在的相,缘起是和合、生灭、不自在的相。比如,产生饭的因有米、水、火、锅、人的操作等等,其中,米不是水,水不是火,火不是人的操作……,各自不同,不能说是独一。如果说“我是作者”,这是不成立的。因为缺少了其它因缘,即使有“我”也不会出现任何米饭。

又从无常上观察,因果是刹那生灭的,而所谓的作者是恒时不变的。在这些刹那生灭的因缘上,能得到不灭的作者吗?第一刹那的一切法,到了第二刹那,已经全部灭尽,是不是作者也灭了呢?

像这样,认识因缘的多体和刹那性,就能破除执著常一作者的恶见。

以上破除了常、一的作者。接下来再看名言中如何施设作者的假名。用一句话来说,是对摄集因缘的补特伽罗的五蕴相续假立作者的名称。以养花为例,一个人买了花种和花盆,把花种种在花盆的土里,浇水、施肥,几天后花就开出来了。名言中,就对这个摄集栽花因缘的五蕴相续施设“养花者”的假名。因为:在花开前的因位,是由这个人的五蕴在摄集各种因缘;到花开的果位,这个人的五蕴相续并没有断灭,因此就安立他是养花的作者。世间的假名都是这样安立的。比如农民、司机等等,都是在摄集能生因缘的补特伽罗的相续上假立的。由所作果的种种不同,就对摄集能生因缘的五蕴相续,安立种种作者之名。

善巧缘起是非常重要的。缘起是佛法的精髓。在缘起律中包含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世出世间的学问。本论用十个字开示了善巧缘起的涵义,“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事实上,只有佛陀无余照见了万法的因、果、作用。此外,菩萨、阿罗汉及世间各领域的智者,都只是对部分缘起在种种不同层次上有所善巧。因此,作为凡夫不能说完全通达了缘起。论中十个字是大原则,要贯彻在诸法的一切层面上。在善巧缘起的方面,能深入一些,拓广一些,智慧就会增长一些。这需要不断地去深入、拓广。从初发心直到成佛,都要学习。到成佛时才无余照见了诸法的缘起律。

实际上,诸法都是缘起生,无一超出缘起的范畴。不通达缘起,就始终堕在无明中,开启不了智慧。我们无论希求什么妙果,都要首先在缘起上思维,才抓住了根本。如果能抉择到这个果的因缘是什么以及这些因缘所具有的作用,接下来,就想方设法地集聚因缘,由此就会以缘起力现前妙果。这里面本没有任何实有的作者我。不必要幻想依靠某个缘起之外的造物主来获得成就。要这样幻想,就堕在执作者性我见中,陷入迷乱了。

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类在驾驭外物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外物上的成就也是来自对物质缘起规律的通达。由于利用了物质的缘起律,才发挥出巨大的能力。遗憾的是,现代人对最根本的心的缘起却表现得十分无知,致使在寻求内心的安乐方面,智慧非常低下。

对于向内寻求解脱的人来说,通达心的缘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整个菩提道从始至终的修行,其方法就在通达心的缘起上。三士道中任何无颠倒心的生起,都建立在对缘起的认识上,都依赖于主因助缘的和合。只有无误认识能生的因缘,并且励力集聚,才能获得修证。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比如修出离心,能生出离心的因是抉择苦谛,助缘是积资、净障、祈祷上师三宝,不集聚这些主因助缘,出离心也无从生起。)

利益众生方面也是如此。《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菩萨为了寻求广大利益众生,必须通达五明 [1] ,成就一切种智。展开来也就是要通达一切所知法的规律,或者说,通达内外诸法的缘起律。只有善巧地通达缘起,把握和利用缘起,才能广大善巧地利益众生。

总之,缘起是极精深广大的佛法内容,它需要从今直至成佛之间不断地深入学习。世间万法没有其它作者,唯一是缘起生。通达了缘起,就能开启无量的智慧和方便。不了达缘起,就落入愚昧,不现前任何世出世间的妙果。

子五、处非处善巧

于非爱爱净,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

分三:一、处非处之义;二、七种不得自在之义;三、由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自在转性我见。

一、处非处之义

《瑜伽师地论》云:“问:何等为处?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问:何等非处?答:于彼彼事,理有相违。是名处非处体。”(彼彼事,与理不相违,就是处。彼彼事,与理相违,就是非处。)因此,如理成立的是处,不如理成立的是非处。

在“某因生某果”、“某因不生某果”、“某果观待某因”、“某果不观待某因”这四个方面,如理成立的是处,不如理成立的是非处。比如,稻种生稻芽、稻种不生麦芽、稻芽观待稻种、稻芽不观待麦种这四者都是处。行善不得安乐、行善生痛苦、堕地狱观待上帝、堕地狱不观待自己的恶心这四者,都是非处。

二、七种不得自在之义

(一)于非爱不得自在:已造了恶业,虽非自己所欲,也不得不堕入不可爱恶趣。

(二)于可爱不得自在:已修妙行,纵然无心欲生,也不得不升可爱善趣。

(三)于清净不得自在:未曾修道断除诸障,定不能获得清净。

(四)于俱生不得自在:于一世界中,定无二如来或二转轮王同时出世。

(五)于胜种不得自在:以女身不能作转轮王等。《述记》中说,“等”字包括帝释天王、大梵天王等。

(六)于证得不得自在:以女身不证独觉果和佛果。《述记》解释:“女人志弱根性非胜,依处下劣不得佛等。”(女人心志弱小,根性不殊胜,由依处下劣,不得佛果等。)

(七)于现行不得自在:见谛圣者定不现行杀生等事。在见谛的同时获得法性戒的缘故,不得现行罪业。

三、由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著自在转性我见

举例说明:

(一)于非爱不得自在

造恶堕恶趣是处,造恶不堕恶趣是非处。造恶业的人都不想堕恶趣,但以他们的愿望并不能遮止恶趣果报的现前。如果真有自在转性的我,就应当随他们的意愿不堕落恶趣。事实不然,因此没有自在转性的“我”。

(二)于可爱不得自在

以善业生善趣是处,以善业不生善趣是非处,由此决定了以善业必生可爱善趣,无可遮止。纵然自己不想去,也会在临终时以缘起力现前天界,刹那间即得转生。这是于可爱善趣不得自在。在这期间并非由“我”自在而转。

(三)于清净不得自在

比如,凡夫欲得清净,但没有修道断烦恼,丝毫也不得实现。在其身心上,只有杂染现象相续不断地流注。有漏身的情形就像一座大型加工厂,在惑业力的驱使下,身体内大大小小的器官组织日夜不停地运行,源源不断地产生种种不净物。即使在睡眠中,这种制造杂染的运作刹那也没有停止过。心脏照样在不停地跳动,血液不停地在大小的血管里流动,肠胃在缓缓地蠕动,全身亿万个细胞在极快速地新陈代谢,分解及合成的反应刹那不断。如此精密、复杂有序的生理活动,岂能随人的意愿想中止就中止呢?心相续方面,分别心像流水一样,日夜刹那不停地流注,这能单凭自己的想法就止息吗?绝不可能。因此根本就没有能主宰的我,如果有的话,应当随自己的意愿当下就让杂染止息,但实际并非如此。

按照以上举例,展开来观察诸法的处和非处,就能认识到,诸法唯一是以自身处与非处的法尔规律,而决定以哪种方式现前,绝不是随着主宰者“我”的意愿而现前。所谓自在转性的我,只是妄执而已。


[1] 五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