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金刚句
《辨中边论颂讲记(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智圆法师/讲授 ︱
应知有非有,无颠倒所依,
幻等无分别,本性常清净,
及杂染清净,性净喻虚空,
无减亦无增,是十金刚句。
十金刚句为:一、有非有;二、无颠倒;三、所依;四、幻等;五、无分别;六、本性常清净;七、杂染清净;八、性净喻虚空;九、无减;十、无增。这是世亲菩萨针对十种无颠倒所作的安立。对此,有两种解释方法:
第一种是从所缘、无分别、问难、回答四个方面解释:有非有、无颠倒、所依属于所缘;无分别、本性常清净属于无分别;杂染清净属于问难;幻等、性净喻虚空、无减、无增属于回答。
无分别:
包括两方面——由何者无分别和于何者无分别。“由何者无分别”,是从依于何者离分别的能境角度,宣说于自相无颠倒。“于何者无分别”,是从所境角度宣说于共相自性光明无颠倒。对自相无颠倒安立的金刚句是无分别,对共相无颠倒安立的金刚句是本性常清净。
问难:
以下四处问难都是针对杂染和清净提出的,因此“杂染清净”是辩论之处。针对染净无倒安立的金刚句是“杂染清净”。
第一难:若无杂染,轮回如何成为所缘的显现?问者不了达“无而现”,认为既是无有,就不能成为所缘的显现。
答:“如幻等”。真实义中本没有能取所取,却可以妄现二取的轮回相,如同幻化。(虚空中本没有幻牛幻马,但在迷乱识前仍可以妄现。)
第二难:若有轮回,如何成立自性清净?问者以为轮回既是杂染,就不能成立自性清净,染净不能同时成立的缘故。
答:“性净喻虚空”。问者偏执在现相一端,不了达在现相杂染的同时,实相中可成立自性清净。比如,一方面虚空自性清净,另一方面从虚空是否被云障覆的角度,可以安立现相的杂染和清净。在虚空被云障覆,现相是杂染的同时,虚空的自性仍是清净的。类似地,虽然实相的自性恒时清净,但从现相是否有惑尘垢染方面,可以安立杂染轮回和清净涅槃。虽然未断颠倒作意而妄现杂染的轮回,但法性实相仍是自性清净的。
以上“如幻等”是针对不动无颠倒安立的金刚句,“性净喻虚空”则是对客尘无颠倒安立的金刚句。
第三、第四难:有无量佛出现于世,每尊佛出世都度脱了无量众生,令彼等出轮回入涅槃,为什么说轮回不减、涅槃不增呢?轮回有减、涅槃有增才对。
答:“无减无增”。这是以无怖无高而回答。如果法有自性,可以有边际和数量,可以安立“减”和“增”,但是染净了无自性,因此,有情界无有边际和数量,故无减;涅槃也无有边际和数量,故无增。
所缘:
这是针对所知三自性而说前三金刚句——有非有、无颠倒和所依。其中,“有非有”对应圆成实,“无颠倒”对应遍计所执,“所依”对应依他起。
一、有非有对应圆成实
对此有多种解释。比如,有论师把“有非有”理解成能诠文有义和非有义。因为只是由相应和串习二者,能诠文才有义,所以,如果某个义可以言说,那分别心就一定已经串习过名和义的对应。但是,圆成实根本不是分别心的境义,不可能只由某一名称,就在众生的分别心前显现圆成实的自相而了知。因此,由能诠文的有义和非有义,就能了知什么法是不可言说的,由此趣入以语言不可言说的圆成实。
也有论师认为,“有非有”是表示能诠文——法界等流的大乘法,由于大乘法是颠倒的对治,因此借助大乘法能无倒了知深密的圆成实。
还有论师认为,“有非有”是描述圆成实的自性,“有”指空性的自体有,“非有”指二取的自性非有,这样诠说于有无不颠倒故,以“有非有”的词句也说到了圆成实。
这后二种解释说法不同,实际意义则是一致的。所谓“大乘法是颠倒的对治,由依大乘而悟入圆成实”(“颠倒”是指遍计所执),意思是说,对遍计所执的自性无倒趣入,就能由遍计所执的空了知圆成实的相。第三种解释——“有空性自体”和“无二取自性”,也是以遍计所执的空来了知圆成实的相。因此,二者的关要实为一致。
二、无颠倒对应遍计所执
无颠倒指于义无颠倒。即显现似有二取,而并非如是成立。这是宣说了遍计所执。
三、所依对应依他起
所依是就因而说,依他起是就果而言。成为现基或因的缘故,是所依;从已显现或果的角度,假立依他起。
第二种解释:
乱境自性因,无乱自性境,
乱无乱二果,及彼二边际。
这是从迷乱和无迷乱的角度解释。也就是以十种无颠倒诠说了迷乱之境、迷乱自性、迷乱之因,无迷乱自性、无迷乱之境,迷乱、无迷乱二果,及二果的边际。下面逐一解释:
于何境迷乱呢?于圆成实迷乱。也就是于不可思议之义,以文义相应显现有相的境界而迷乱。
什么是迷乱的自性?于无二取妄现二取的颠倒。
以何因而迷乱?因(或依处)是分别心熏习的阿赖耶识。
什么是无迷乱的自性?按出定及入定两方面的能境说。“了知实无而现、犹如幻化的出定定解”和“入定无分别智”是无迷乱的自性或无迷乱的能境。
于何境无迷乱呢?于自性光明或共相无迷乱,也就是于圆成实境无迷乱。
迷乱的等流果是杂染,无迷乱的等流果是清净。在十金刚句中以“杂染清净”和“虚空喻”二者显示。前者是就名言方面解释,后者是就胜义方面解释。也就是,名言方面,有颠倒作意未灭和已灭的差别,因此安立迷乱果是杂染,无迷乱果是清净。胜义方面,实相本没有染净之别,所谓的染净,都只是客相。
二边际:指杂染和清净的究竟。
有些智者说:杂染和清净的边际就是涅槃。涅槃无增无减的缘故,是从“真实义中无有边际”这一点而说究竟的。这是从胜义方面以胜义无有谛实的取舍而说究竟。
又有智者说:轮回无量故,染法无减,因此染法以无边为边际;涅槃无量故,净法无增,因此净法也以无边为边际。这是就轮回和涅槃的总体按名言中的边际圆满之量而宣说。因为:如果有量,可说有增有减;以无量故,不能说有增有减,因此染净都以无边为边际。这并不是在名言中针对一个补特伽罗而说的。
以上由十种无颠倒义宣说了轮涅诸法世俗和胜义的自性,也就是如所有义与尽所有义的胜观。此处,十种无颠倒义称为十金刚句,以寻思心难以测知其义故,比喻为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