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考题

《辨中边论颂讲记(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智圆法师/讲授 ︱

辨相品第一

1、 辨相、辨障、辨真实各有何种作用?为什么在所知之境中依这一次第演说?

2、 解释: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

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

3、

(1) 虚妄分别的现相是什么?

(2) 解释:

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3) 如何由现相抉择杂染的体性?

4、 为什么说“若承许名言中有虚妄分别心,则安立杂染清净及系缚解脱一切合理,否则一切都不合理”?

5、 解释:

唯所执依他,及圆成实性,

境故分别故,及二空故说。

6、 举例说明在一个虚妄分别心上有三种自性。

7、 解释:

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

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

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

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

8、 说出三界杂染的作者及其具体内容。

9、 具体说明十二支中每一支的杂染方式。

10、 为何说“三二七杂染由虚妄分别”?如何结合十二缘起理解“诸法唯识”、“诸法无我”?既然十二支唯是分别心,以一个分别心如何会有十二支呢?如何从一个分别心上理解流转的缘起?

11、 科判是“清净之相”,为什么论文专门在空性的体相方面辨明?

12、 按照本论说明空性之相。

13、 解释:真如;实际;无相;胜义;法界

14、 从不同角度比较遍计二取法和圆成实法性的差别。

15、 有人说:“空性本来是无二无变的真如,本论却在空性上安立分位和种类的差别,这是不合理的。”对此如何回答?

16、 如何安立两类空?

17、 解释十六空:

(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大空;

(5)空空;(6)胜义空;(7)有为法空;

(8)无为法空;(9)毕竟空;(10)无际空;

(11)无散空;(12)本性空;(13)自相空;

(14)一切法空;(15)无性空;(16)无性自性空

18、 分别说出修习第九毕竟空至第十四一切法空的目的,及宣说无性空和无性自性空的目的。

19、 如何于空性成立有垢和无垢?

20、 本品名为辨杂净品,可见主题为辨明杂染和清净,对此应如何辨明呢?

辨障品第二

1、 解释:

(1)具分障;(2)一分障;

(3)增盛障;(4)平等障。

2、

(1)解释结。

(2)阐述九结障碍之相。

3、 针对以下十组,阐述如何由能障障碍所障,以及如何修习对治生起善等十种能作?

(1)能障:无加行;非处加行;不如理加行。

所障:善根(生起能作)

能障:不生善法;不起正思维;资粮未圆满。

所障:发菩提心(安住能作)

(3)能障:缺种性;缺善友;心极疲厌。

所障:摄受菩提(任持能作)

(4)能障:缺正行;与鄙者同居;与恶者同居。

所障:成为具慧菩萨(照了能作)

(5)能障:颠倒粗重;三障具一;般若未成熟。

所障:无错乱之见道(变坏能作)

(6)能障:本性粗重;懈怠;放逸。

所障:无障之修道(分离能作)

(7)能障:贪著诸有;贪著资财;心性下劣。

所障:回向(转变能作)

(8)能障:不信重大乘;于法无胜解;

如言而思义。

所障:不怖大乘深广法(信解能作)

(9)能障:轻法;重名利;于有情无悲。

所障:无悭法施(显了能作)

(10)能障:匮闻、少闻、不修治妙定。

所障:获得十自在(至得能作)

4、

(1)无加行、非处加行和不如理加行的差别何在?

(2)具体阐述处加行和如理加行是善根能生的道理。

5、 “不生善法、不起正思维、资粮未圆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障碍了发菩提心?

6、 为什么唯有菩提心是善根相续安住的能作?

7、 为什么离开加行摄受,善根便难以任持?

8、 解释四念住,并说明“于事不善巧”能障四念住的理由。

9、 解释:

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

于失德减增,令趣入解脱。

障施等诸善,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受用法成熟。

10、 何故不入愿能障令善根无间?

11、 何故力弱能障所作善决定?

12、 为什么说通达法界遍行义的障碍即是初地障碍?

13、 从因、体、作用三方面成立烦恼障和所知障摄尽一切障碍。

辨真实品第三

1、 解释:

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

2、 为什么称三自性为根本真实?

3、 分别说出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的真实相。

4、 何故在能境上安立所知境的真实相?

5、 如何依于三自性安立有漏轮回法的无常、苦、空、无我?

6、 如何依于三自性安立集谛、道谛和灭谛?

7、 如何依于三自性安立粗细真实?

8、 为何将名摄于遍计所执性,将相和分别摄于依他起性?

9、 为什么遍计所执和依他起非是净智所行?

10、 如何依三自性安立七种差别真实?

11、 所善巧十处如何摄于三自性中?

12、

(1)解释“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并阐述如何由蕴善巧破执一性我见。

(2)解释“能所取彼取,种子义名界”,并阐述如何由界善巧破执因性我见。

(3)解释“能受所了境,用门义名处”,并阐述如何由处善巧破执受者性我见。

(4)解释“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并阐述如何由缘起善巧破执作者性我见。

(5)名言中如何假立作者?

(6)解释七种不得自在,并阐述如何由处非处善巧破执自在转性我见。

(7)解释“根于取住续,用二净增上”,并阐述如何由根善巧破执增上义性我见。

(8)解释“因果已未用,是世义应知”,并阐述如何由世善巧破执常性我见。

(9)通达三世有何必要?

(10)解释“受及受资粮,彼所因诸行,二寂灭对治,是谛义应知”,并阐述如何由谛善巧破执染净所依性我见?

(11)解释“由功德过失,及无分别智,依他自出离,是乘义应知”,并阐述如何由乘善巧破执观行者性我见?

(12)解释“有为无为义,谓若假若因,若相若寂静,若彼所观义”并阐述如何由有为无为法善巧破执缚解者性我见?

13、 如何将十二处摄入三自性中?

14、 如何将缘起摄入三自性中?

15、 如何将假、因、相、寂静、彼所观义五法摄于三自性中?

辨修对治品第四

1、 何故观身粗重能入苦谛,观受为爱因能入集谛,观心是我事能入灭谛,观法无迷能入道谛?

2、 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三者的关系如何?

3、 障碍三摩地的五过失是哪些?分别如何障碍三摩地?

4、 如何依止八断行灭除五过失?

5、 加行道煖顶二位如何以五根引生清净功德?

6、 根与力的差别何在?以何种方式安立五力的次第?

7、 正语、正业、正念各是从什么角度安立为令他信支?

8、 如何将一切道摄为三种修治差别?

9、 菩萨道有哪些超胜二乘的差别?

辨修分位品第五

1、 解释:

所说修对治,分位有十八,

谓因入行果,作无作殊胜,

上无上解行,入出离记说,

灌顶及证得,胜利成所作。

辨得果品第六

1、 “器说为异熟,力是彼增上,爱乐增长净,如次即五果。”器指什么?从何角度比喻为器?力是指何种力,是何者的增上?说出爱乐、增长、净所指的涵义。五果如何次第生起?

辨无上品第七

1、 以安受苦忍为例,说明大乘的安忍正行具有广大、长时、依处、无尽、无间、无难、自在、摄受八种最胜。反面解释小乘安受苦忍不具足这八种最胜。

2、 什么叫做“如所施设法”?何故菩萨恒时应以三慧思维大乘?如何将十法行摄于三种作意中?

3、 以理成立大乘十法行超胜小乘。

4、 随法正行是什么?为何说这是随法正行?

5、 解释:

出定于境流,味沉掉矫示,

我执心下劣,诸智者应知。

6、 解释:

(1)相应;(2)串习;(3)能诠文有义、无义;

(4)文与义的关系;(5)为何圆成实不可言说?

7、 如何是于义无颠倒?

8、 解释:

于作意无倒,知彼言熏习,

言作意彼依,现似二因故。

9、 不动无颠倒:于何者不动?何谓不动?

10、 如何是于自相无倒及于共相无倒?

11、 从什么角度安立杂染和清净的差别?为何说杂染与清净都是客?

12、 如何是于无怖无高无颠倒?

13、 何为于能诠文颠倒?何为于所诠义颠倒?何为于作意颠倒?何为于二边颠倒?何为于胜义自相颠倒?何为于法性共相颠倒?何为于染净颠倒?何为于客颠倒?何为于无怖无高颠倒?

14、 回答以下问难:

(1)若无杂染,轮回如何成为所缘的显现?

(2)若有轮回,如何成立自性清净?

(3)有无量佛出现于世,每尊佛出世都度脱无量众生,令彼等出轮回入涅槃,为什么说轮回不减、涅槃不增?

15、 为何说“有非有”对应于圆成实?为何说解释此问题时,印度两大论师的关要一致?

16、 十金刚句中,无颠倒对应遍计所执及所依对应依他起的意义如何?

17、 回答:

(1)何为迷乱之境?凡夫是以何种方式迷乱的?

(2)什么是迷乱自性?

(3)迷乱之因是什么?

(4)何为后得位与入定位的无迷乱自性?两者有何差别?

(5)何者为无迷乱之境?

(6)杂染与清净的边际如何?

18、 依次说出二边及能断的中观之道。

(1)异性边和一性边;(2)所治边和能治边;

(3)常住边和断灭边。

19、 什么是“染净二三种”?三种杂染的对治分别是什么?什么是杂染边和清净边?以无相、无愿为例说明如何破除杂染边和清净边?

20、 依次说出二边、能断中观之道、比喻及比喻对应的意义。

(1)所寂边和能寂边;(2)怖边和畏边;

(3)所取边和能取边;(4)正性边和邪性边;

(5)有用边和无用边;(6)不起边和时等边。

21、 所缘无上:

(1)说出安立法施设所缘与法界所缘的差别。

(2)所立所缘与能立所缘各是什么?二者为何是所立与能立的关系?

(3)从抉择、实修、辗转增上三方面,比较大小乘道在所缘方面的差别。

(4)说出任持所缘、印持所缘和内持所缘的差别。

22、 解释大乘前四种修证之相:

(1)种性修证;(2)信解修证;(3)发心修证;

(4)正行修证。说出这四种修证超胜小乘之处。

23、 阐述正行无上、所缘无上及修证无上三者的关系。

24、 从能缘行和所缘境两方面解释论名《辨中边论》。

25、 为何说本论所辨为深密义、坚实义、广大义、一切义及除诸不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