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三戒论》讲记(五)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乙一(总说三戒基之次第)分五:一、认识殊胜解脱究竟大菩提果之净基;二、略说获得佛果唯一道;三、宣说阶梯乘之分摄;四、别解脱与菩萨戒是密乘戒之支分;五、下三品之总述。

丙四(别解脱与菩萨戒是密乘戒之支分)分三:一、成立三种性趋入密乘道;二、以意乐差别略说趋入方式之分类;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丁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此讲中根之方式,橛续时轮金刚言,
具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次第为密宗,
上等中等与下等,然具智慧为主要。


我们必须明确此处所说三种根基的意义。受持三戒的方式有很多种,上等根基的人以灌顶的方式,得到密乘戒的同时,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也能圆满。中等根基的人,通过仪轨受持三戒,比如,通过羯磨仪轨受持别解脱戒,通过二大法轨中的任何一种受持菩萨戒,通过灌顶等仪式受密乘戒,按次第受持。下等根基的人靠一步步的引导,然后受持这些戒律。

在此处主要讲中等根基的人按仪轨受持三戒的方式。此论按照中根者的方式来宣讲,得受灌顶时,小乘中的比丘、沙弥、居士在金刚乘中依次是上等、中等、下等者。关于此点,《金刚橛续》和《时轮金刚》中异口同声地说:“三者比丘为最胜,中等即是诸沙弥,彼中在家位最低”。小乘中分比丘、沙弥、居士三种身份。密宗持明(真正进入密乘的成就者)的相续中也具足菩萨戒和别解脱戒。比如说别解脱戒,他们有的受持居士戒,有的受持沙弥戒,还有的受持比丘(尼)戒,有这么三种身份。在《时轮金刚》和《金刚橛续》里讲,一般情况下,比丘(尼)为上等,是最好的。沙弥(尼)是中等,优婆夷、优婆塞应该为下等的。可见,修密法的人就必须得受持别解脱戒,受持比丘(尼)戒是最好的,受持沙弥(尼)戒属于中等的,优婆夷、优婆塞受持居士戒则是下等的。有的人错误地认为修持密法就不用受持戒律,认为密宗金刚乘以及密乘成就者都很随便似的,其实不然。修密法的人应该同时具备菩萨戒、别解脱戒和密乘戒。

在境界等同而身份不等同的情况下,是按前文这样划分上中下等。比如,同样是成就者,一个是比丘(尼),一个是沙弥(尼),一个是在家的居士,若这三个人境界一样,哪个应该是最好的?哪个是上等的?这时无法从境界上分,就只能以身份来分,因此比丘和比丘尼这样一个持明者或瑜伽士是最好的,为上等,沙弥和沙弥尼为中等,在家居士则为下等。

不仅仅是密乘,菩萨乘也是如此,受菩萨戒者的身份也是出家人胜过在家人。一般情况下,菩萨戒也包括别解脱戒。如果分别受持居士戒、沙弥(尼)戒、比丘(尼)戒等别解脱戒的这些人,若都具有菩提心,都在菩萨乘里有所成就,在相同境界中的这些人之间如果要分上中下三等的话,比丘和比丘尼应该是最上等的,沙弥和沙弥尼是中等的,在家身份还是下等的。这些人都是菩萨,都具有菩提心,仅仅身份不同,基础不同,即受持的别解脱戒不一样,其等次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出家人中,根据你所受持的别解脱戒不一样,其功德也不一样。若你受持的是别解脱戒里的圆满戒——比丘(尼)戒,那就是上等的菩萨;若受持的是沙弥(尼)戒,则是中等;若是在家身份,即优婆夷、优婆塞,就是下等的。《经观庄严论》有明确的说法:“一切出家众,具无量功德,胜过勤持戒,诸在家菩萨。”

前文所述的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特殊情况下,则以具有智慧及相续中具有殊胜功德者为主。若真正是登地以上菩萨的话,那就不分身份了,最高的、最好的是登地以上的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已经成为圣者了,就不分身份了,无论在家出家,还是以“具有智慧及相续中具有殊胜功德者”为主。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说那些连居士戒律都不具备、不圆满的所谓“弘法者”,有一些人虽然是在家的身份,但是也在弘法度众生,是否如法?若是已经明心见性的登地菩萨、真正的持明者,就不论身份了。《时轮金刚》中云:“除得地外在家人,不能作为国王师”,除了得地菩萨,一般的在家人不应该作国王师。这是什么意思?不能作为国王供养的对境,不能作为众生供养的对境。一个在家修行人能不能接受供养,能不能引导众生,就看他是不是“得地”。经中讲得很清楚,除得地外,在家人不能作为国王师,不应该接受供养,不应该去传法或引导众生。若你是位得地以上的菩萨,那就没什么;若不是,就不行。你们以后也要遵循此教言。若有的居士有这个疑问而需要你们给做开导的话,就应该拿《时轮金刚》“除得地外在家人,不能作为国王师”的教言来作为教证。


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
别解菩萨密乘戒,智者共称若分持,
声闻菩萨持明称,如是共同下二戒,
为无上密之分支,依如海续此宣说。


若要安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这三戒。在别解脱戒安立为三次第学,即按次第受持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这三种戒律。根据受戒者是男众或女众来区分,受持居士戒的分别是优婆塞和优婆夷,受持沙弥戒的分别是沙弥和沙弥尼,受持比丘戒的分别是比丘和比丘尼。在菩萨戒时立为断恶行戒、行持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也是三学。在密乘戒时则安立为身语意三誓言。三戒各自的安立都有所不同。

“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别解菩萨密乘戒”:但在这里,按照前译宁玛派续部的根本《普集续》里面所说的:“仅为自利欲获得寂乐果位为别解脱戒,为他利欲成就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为菩萨戒,为广大饶益他众而欲迅速成就双运果位为密乘戒。”这也是对三戒各自的一种安立,根据‘自利利他大利他’来分,自利为别解脱戒,利他为菩萨戒,大利他为密乘戒。为什么称“大利他”?密乘戒主要是方便法门多,因此可以迅速成就;利益众生的方便多,因此可以利益广大众生。这也是显密功德上的差别,方便法多,可以很轻松的成就,可以利益广大众生,这就是密乘的特点。

“智者共称若分持,声闻菩萨持明称”:依照律藏、经藏与密藏中所说的各自教义,以等起(发心动机)、仪轨,还有所断的一些恶的行为以及补特伽罗的不同分别加以受持三戒,则前者为声闻,中者为菩萨,后者为持明者。这一点是智者们共同的说法。

“如是共同下二戒,为无上密之分支”:虽然是智者们共同的说法,然而从发心的角度来说是不一定的。一般是这样,但是从发心角度来说也不一定是这样的。《分析三戒论》中云:“意乐以发心所摄持,仪轨依据声闻宗,八种性别解脱,均成为菩萨别解脱戒。”受持的方法、仪轨是小乘里讲的,但若有菩提心的摄持,则沙弥(尼)戒、比丘(尼)戒、居士戒都会变成菩萨戒,成为菩萨别解脱戒。这个人也就成为菩萨比丘等。密乘也是如此,尽管仪轨是别解脱戒的仪轨、或菩萨戒二大法轨之一,若是有密宗的境界,都会变成密乘戒。这个人也变成具有三种功德的持明者(金刚持)。虽然他是密宗的成就者(金刚持),但是他有三种功德,即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圆满,是具有三种功德的金刚持。

这其中已间接说明,如此必须承认具足密乘戒者若受别解脱戒,则成了不共密宗之别解脱戒。如是因乘上下的共同戒为别解脱戒,菩萨乘与密乘的共同戒为菩萨戒。二下戒(别解脱戒、菩萨戒)都有共同,菩萨戒和外续里讲的也有很多共同。具足别解脱戒、菩萨戒者在受密乘戒时,别解脱戒成为密宗的严禁恶行戒,菩萨戒成了毗卢遮那佛的誓言,二戒都包括在密乘戒里了。

“因乘上下的共同戒为别解脱戒”,“下”是小乘声闻缘觉等,“上”是大乘菩萨乘,小乘里有很多别解脱戒,菩萨戒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共同的。“菩萨乘与密乘的共同戒为菩萨戒”,大乘有菩萨乘和密乘。密乘在这里主要指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他们有很多戒律和菩萨乘相同。为什么叫外密呢?其一,他们有很多戒律、要求都是和法相因三乘相同,所以就是外续;其二,都是向外求悉地。其实,小乘和大乘菩萨乘共同戒是别解脱戒,菩萨乘和密乘相同的是菩萨戒。

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的所有戒律都包括在无上密法里。密法有四续和六续的划分,四续和四部是一个意思,即事续(部)、行续(部)、瑜伽续(部),无上瑜伽续(部)。其中无上瑜伽部可以再分三乘,即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玛哈瑜伽强调的是方便,所以叫父续;圆满次第主要讲的是智慧,所以称母续;阿底瑜伽是方便和智慧双运,称无二续。这是我们自宗宁玛派分的,其他宗派不分,他们只有四续。在无上瑜伽內密三乘里,别解脱戒就是严禁恶行戒,菩萨戒就是毗卢遮那佛的誓言。

由此可见,无上密宗总的与特殊的誓言中,总的誓言具足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宗外续的所有誓言。誓言有很多种,各续都有各续特有的誓言、戒律,但是也有共同的、总的誓言。比如说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基本上是总的、共同的誓言。

不仅如此,以前未曾受过别解脱戒与菩萨戒的金刚持在获得灌顶时也会具有别解脱与菩萨戒。有些人之前不是按程序受三戒的,比如直接入密乘受灌顶的,他在受密乘戒的同时也具足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为什么?因为受灌顶的时候,他是这样发誓的。如颂云:“别解脱戒菩萨戒,集于持明内戒中,无余皆为我所摄。”别解脱戒、菩萨戒,包括外续和内续里讲的所有这些戒律,我都摄受。在灌顶之前,他要念诵此等承诺句。如果不承诺,他不可能得到灌顶。他在受灌顶的时候就是这样发誓的,同时也是受戒了。

具足大平等誓言的持明者,相续中自然包括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的一切戒律了。有人说“我修密宗了!”就随便了,吃喝嫖赌什么都干。修密宗哪有那么轻松!

“依如海续此宣说”:很多续里有如是的宣说。《密藏续》中云,“无上胜誓言,无余而摄集,律藏之戒律,所有无量戒。”“无上胜誓言”就是指密乘戒,“无余而摄集”指都摄集在这里。“律藏之戒律”指别解脱戒。“所有无量戒”指不仅是别解脱戒、菩萨戒,所有的戒都包括在内。《阿木漏续》中云:“为比丘菩萨,瑜伽大瑜伽。”一个持明(成就者)应该是比丘,应该是菩萨,应该是瑜伽,应该是大瑜伽。因为具足别解脱戒,所以他是比丘;他受持菩萨戒,所以他是菩萨;他也受持着外续里讲的这些誓言和戒律,所以他是瑜伽;他还受持内续无上瑜伽里讲的所有的这些誓言,所以他是大瑜伽。《戒论续》中云:“别解脱菩萨,持明之比丘。”他又是持明,又是比丘,又是菩萨。如理依照诸如此类浩如烟海的续中所说之义而在此论中作了阐述。

现在我们都是修密宗的人,都在修密法,所以都要成为“既是比丘,又是菩萨,还是持明”,这样才可以。莲花生大士说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面粉还要细。不能因为见解高就随便。


丙五、下三品之总述:

接下来讲三戒——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的总述。

三戒各有总缘起,初未得戒得受法,
中得不失护持法,末失恢复方法四。


以下三品是通过四个纲要宣讲三戒的内容。

“三戒各有总缘起”:宣讲三戒的时候,首先就讲缘起、来历,让大家生起信心,明白这个传承、法脉是怎么回事,让这些后学者能够生起信心、欢喜心。

“初未得戒得受法”:然后宣讲没有得到戒体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受持戒律,才能得到戒体。

“中得不失护持法”:接下来宣讲得到戒体后,应该怎样去护持戒体,守护戒律,守护誓言。

“末失恢复方法四”:最后宣讲若犯戒了,应该怎样去恢复。凡夫难免有烦恼习气,也会犯戒,若失坏誓言、毁坏戒律了,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恢复?能不能恢复呢?有的不能恢复,有的能恢复。没有通过忏悔忏不掉的恶业,最后就讲忏悔的方法,应该怎样去恢复,应该怎样去忏除罪业,再次让自己的相续清净,恢复自己相续的清净。

以下各品是通过这四个纲要讲解传授的。佛、大德们真是太慈悲了,在我们不会受戒,也没有得到戒体的时候,就教我们得受戒体的这些方法;当我们受戒得到戒体了,就教我们应该怎样守护戒体、誓言;最后若我们犯戒了、失坏誓言了,怎么办?有没有恢复的方法?有没有忏悔的方法?就为我们讲这些忏悔和恢复的方法。以前我给藏地僧众们讲《三戒论》的时候也讲过,佛多慈悲啊!还能怎么办啊?我们如果实在是因为烦恼重、习气重犯戒了,也有恢复、忏悔的方法。若是自己能精进,若是自己真正想解脱,佛始终是给我们机会的,佛始终不会舍弃我们。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不精进,自己不争气。解脱是我们自己要解脱的,不是佛要解脱的,我们这些众生不知好赖,若将来下地狱,感受地狱无穷无尽的痛苦,活该!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