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
作者: 宗喀巴大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722
-
释名
1.说明菩提的体性、分类和比喻。
2.解释道次第的含义。
3.以理安立本论所诠的深广智慧是道,并说出道的比喻。
4.以理安立本论所诠的道次第决定,并说出次第决定的比喻。
5.从各方面解释“广”的含义。
造论支分
1.“敬礼尊重妙音!”
①解释“尊重”和“妙音”之义。
②为何宗大师首先敬礼文殊本尊?
2.“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请从因、作用、体性的角度解释颂义。
3.“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见已释此大车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①宗大师时代修行人存在的四种过失分别是哪些?
②“圆满教要胜教授的智者欢喜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圆满、教要、殊胜教授?请一一解释。
③为何宗大师心意遍勇喜?
4.“诸有偏执暗未覆,具辨善恶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诸具善者专励听。”
①请说明具善者的三种德相。
②为什么具足如是德相才能成为道次第的法器?
5.说明那兰陀寺和戒香寺的讲论方式,为何戒香寺承许前三种为最初关要?
真实论义
1.首先开示造论者殊胜和其法殊胜有什么必要?
2.本论的教授是何种教授?
3.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①什么是圣教?
②什么是通达一切圣教无违?
③解释教证:“如自定欲令,他发决定故,诸智者恒应,善趣无谬误。”“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
④以理成立为了圆满利他,菩萨必须学习一切圣教,并以比喻说明。
⑤从自利的角度,以理成立一切佛语都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之中。
⑥以教理破斥以下观点:<,BR>虽然入波罗蜜多大乘须,要劣乘法藏所说的诸道,但对入金刚乘者,波罗蜜,多诸道不是共同,以道不顺故。
⑦不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会产生何种过患?
⑧对初学者来说,佛经广大无边,一时无法圆满修习,对此应当如何处理?
⑨敦巴仁波切说:“能知以四方道,摄持一切圣教者,谓我师长。”请解释此语的含义。如何才能逐渐作到以四方道摄持一切佛语呢?
⑩为什么道次第的教授具足通达圣教无违殊胜?
4.“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⑴为什么说一切圣言都是殊胜教授?
⑵诸大车造论与教授有什么必要?
⑶清净教授必定有何种作用?不清净教授是何种教授?
⑷执著经论不是教授会产生何种过患?
⑸对诸佛菩萨的殊胜教授,我们应以何种心态来寻求?应避免何种邪思维?为什么要这样正思维?
⑹修宝喇嘛说:“阿底峡之教授,于一座上身语意三碎为微尘,今乃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请解释此语之义。通过此语,你获得何种启发?
⑺“不了知经论是教授”会产生何种过患?
⑻从教证二法的角度,以理成立经论是教授。
⑼为什么在道次第的教授中一切圣言都现为教授?
⑽听闻之后不作舍修和举修会产生何种过患?
⑾由显教的圣言都现为教授,会产生何种殊胜作用?
5、“极大恶行自行消灭。”
①为什么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都是开示成佛的方便?
②论云:“虽起谤法总有多门,前说此门极为重大。”此门是指哪一门?
③为什么说谤法罪超过五无间罪?
④《大乘庄严经论》说:“虽恒处地狱,不障大菩提,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而本论讲小乘法是成佛的方便,二者是否相违,为什么?
⑤分别大乘是殊胜乘、小乘是低劣乘,是否成为谤法恶业?为什么?
⑥为什么本教授具有极大恶行自行消灭的殊胜?
如何讲闻
1.从成就戒定慧三学的角度,解释颂义: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2.“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
说明比喻所表示的意义。
3.如何作五种想(珍宝想、眼目想、光明想、大胜利想、无罪想)而正听闻?
4.如何按《菩萨地》所说而正听闻?
5.解释:
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6.何为法器三过?请具体说明。
7.“此三对治,经说三语,谓善谛听闻,意思念之。”
为何此三语是三过的对治?
8.《菩萨地》说:“希于遍知,专注属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听闻。”
先解释教证的意义,再说明为何是三过的对治?
9.为什么我是病人?什么是于自安住如病想?
10.什么是于法师住如医想?什么是于教诫作药想?
11.从正反面说明为何对自己作病人想极为切要?
12.什么是殷重修?什么是于殷重修起疗病想?
13.根据《听闻集》说明闻法圆满的标准。
14.解释:
①若喜圣者所说法,身语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护得闻知彼岸。
②如有处居观戏场,谈说其余勇士德,自己失坏殷重修,此是爱著言说失。
15.什么是于如来所住善士想?什么是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16.如何从自身作起而使正法久住?
17.什么是“正为抉择自身而闻法”?为什么要“正为抉择自身而闻法”?
18.具足何种条件时说法才具有大利益?
19.解释《劝发增上意乐经》所说的二十种法施利益。
20.说法的意乐与加行:
①应当安住哪五种想?②应当断除哪六种过?
③说法的加行是什么?
21.于何等境应说法,于何等境不应说法?
22.讲闻完结时共作的轨理是什么?
23.依道次第的讲轨讲闻会获得何种利益?相反会产生何种过患?
亲近善知识
1.请以教理成立“住性数取趣,应亲善知识。”并解释住性和善知识的含义。
2.本论所指是何种善知识?
3.为什么善知识需要具足“调伏”、“静”和“近静”三种德相?
4.解释“调伏”、“寂静”、“近静”的含义。
5.解释:
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
6.“通达实性”和“近寂静”有什么差别?
7.为什么善知识要具有“德增上”这一条件?
8.①为什么摄他功德都是围绕一个说法而抉择?
②以四谛解释颂义:
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
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
③解释“善巧说”、“悲愍”、“具精勤”和“远离厌患”的含义。
9.如何划分上中下三等的善知识法相?
10.①什么是正直、具慧和希求?
②能依学者为什么要具足正住、具慧、希求这三种相?
11.善知识敦巴与桑朴瓦的依师方式,哪一种更好?
12.华严九心分别是何种善心?请说明其体相。九心归纳成哪四类?
13.为何说修持信心极为重要?
14.为何要对阿阇黎作佛想?
15.以特意执取上师功德而思惟有何种利益?
16.随念善知识恩德,在修心上有什么必要?
17.以加行亲近善知识总的原则是什么?
18.以理成立须要以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而亲近善知识。
19.善知识将我们引入非理或者令作违背三律仪之事时,应当如何处理?
20.按照本论所说,列出亲近善知识的利益。
21.按照本论所说,列出不依善知识的过患。
22.为什么首先要思维依止善知识的胜利?
23.教典说“供养上师等同供养一切佛”,又说“供养上师映蔽供养一切佛的福德”,这两种说法的根据分别是什么?二说不同,是否成为相违?
24.从什么角度说观修上师胜过观修本尊?
25.《五次第加持品》说“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其密意是什么?
26.什么是“万法归一,一摄一切”的修要?
27.生起真实敬信的量是什么?
28.平常恒时忆念上师将获得何种利益,请一一说明。
29.祈祷上师会获得何种殊胜利益?
30.具体说明祈祷的因与义。
31.是何种缘起力使仲敦巴以居士身而成为万千僧众之顶严?
32.对于上师需要如何作三门礼敬?观师为佛有何种利益?
33.呵斥、轻蔑上师会引生何种过患?
34.对于呵斥上师的罪业,应以何种方便忏悔?
35.经藏中说:“有多少与善说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善;有多少与善说不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不善。”阐述此金刚句的含义,并以理成立“违背上师善说成为不善。”
36.依《时轮金刚续》,说明对于上师忿恚的过患。
37.分别说出分别上师过失、视上师为凡庸、浪费上师资财的过患。
38.扰乱上师心意有何种等流果及异熟果?
39.如何以理对治视上师为凡庸的邪分别?如何观想上师的一切行为?
40.为什么以思维功德将会现前信心?
41.是否一切上师都是佛陀?为什么?
42.为什么凡夫需要以教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3.如何以观待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4.如何以作用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5.以证成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①如何以果因成立?②如何以自性因成立?③如何以不可得因成立?
46.法尔道理包括哪几个侧面?四个侧面如何成立“上师是真佛”?其侧面有何不同?
47.“上师不是断尽过失的佛陀,以具有诸多过失显现故”,对此以理破斥,并以六个比喻说明。
48.“上师不是圆满功德的佛陀,以佛功德不显现故”,对此以理破斥,并以针眼喻、幻化喻、瑜伽士喻、鬼神喻说明。
49.有人说:“你们强调弟子应一切依从上师,这与四依法中‘依法不依人’相违。”对此应如何解释?
50.为什么说一切安乐与功德都是上师赐予?为什么说师恩胜过佛恩与父母恩?
51.为什么要着重对于善知识以胜妙资财多作奉献?
52.什么是如教修行?
53.什么是亲近?为什么说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修行是亲近的无倒加行?以这三种加行,我们希求何种结果?
54.为什么如教修行是三种加行中的最主要者?
55.如何将亲近善知识的修行归摄在修心上?如果不在心地上修依止法将导致何种结果?
56.如何能得亲近善知识的圆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