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示关要相同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智圆法师.译讲 ︱
无境如何现证呢
如是离戏实相,真实中无有所缘境,那将如何亲证呢?
又有人提出怀疑:既然真实中没有所缘境,那是以怎样的方式亲证实相呢?
言下之意为:心识前有个境,才能证到它!没有境,证个什么呢?比如前方有座桥,走过去见到了桥,就是证知了它。世间人都这样承许。无论证实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以心来证知心前的境,现在没有境,到底怎么证呢?
对方始终认为一定要有个境才有对它的证知,没有境怎么能证知呢?
《入中论》云:“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谛说为知。”
如同经部派对中观师发难:你们说实相是诸法无生,那么没有境怎么去证它呢?
回答是:名言上可以假立“证”或“知”,正如你们经部派也认为外境真实的色法隐密而不可见,所以眼睛并没有见它。见到的只是影像,但对此也称为“见知色法”。比如经部派认为外境真实的高山是隐密的法,眼前只现了高山的影像,但它和真实的高山相似,就以这一点安立是“了知高山”。实际上没有见到高山,而可以把“见高山的影像”假立为“见高山”;同样,现证时没有所缘的胜义,但可以把“无所缘时内证明了”假立为“了知胜义”。
即如此说,在从本以来离绝戏论的实相境中退尽一切戏论网的智慧,乃是无有境与有境二者而光明、极难诠表的自性。
正如 此 论所说,在从本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境界中,事、无事,我、无我,现分、空分,世俗、胜义,生死、涅槃等一切戏论网完全退尽的圣者根本智,乃是无有境、有境二者,又并非像土石、昏厥或世间禅定的无分别,而是自然智慧光明极难诠表的自性。
“从本以来离绝戏论的实相”,即胜义实相;“一切戏论网”,是世俗错乱的现相。“退尽一切戏论网的智慧”指证得了实相、现相相同时的胜义谛。如此显露的真心——自然智慧光明,无有任何境、有境或所证、能证的差别。
以上述之义,故作是说:“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此即宣说:胜义本非心之行境,何以故?因自前有行境之心者,许为世俗有境。
由以上所说的内容,也就是在证得胜义、离戏实相或能所双亡而显发智慧光明时,没有心、境二现,因此说“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这就是在诠说:胜义原本不是心的行境。为什么呢?因为具有行境的心,都是世俗的有境或虚妄的心。
如是即说明:“胜义者,离一切所缘行境;未离如是行境,则成世俗”。
故此判断胜义与世俗标准即:胜义远离了一切所缘行境;心前有所缘的行境,乃至没有远离之间,都成为世俗或错乱。
以此,“以无二现之心现证”,并非仅仅表面上言说,实已抉择无有二现而亲证的方式故。
因此,所谓的“以无二现之心现证”不是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而是实际已经抉择出了“以无能、所二现而亲证”的方式。换言之,不是以有所缘境而亲证,而是以能所双亡而亲证。
对于欲知胜义者,此极关要。未如是知而说“以无二现之心所亲证境,即是胜义性”,然仅此点自证识亦有,他论中承许故,将不成极致抉择胜义。
对于想了知胜义的人来说,这一点极其关要。如果没有如是了知,而只说“以无二现之心亲证的境是胜义的体性”,但仅仅这一点在名言的自证识上也有。比如,因明等论典中讲到名言究竟义时,唯识师说自证识上无有他体的能取、所取,又承许无二取的自证识把自己作为境或缘自体而证知,并且还承许这无二现之心亲证的境是胜义性。可见前面的说法不成极为抉择胜义。
“极致抉择”,就是已经抉择到究竟、所做的抉择与实相本面或圣者亲证的状况已经吻合(就离戏的空性而言,再没有超出其上的抉择了)。如果所做的抉择没到这个程度,那就有待进步,不算是“极致抉择”。
因此,“前句是立宗、后句为能立”乃印度诸释所说,是说甚深义故,极为应理。
所以,印度诸大德的注释把“胜义非心境”解释为立宗,把“心者为世俗”解释成理由,是宣说超越言思的深义的缘故,极其合理。